評論 > 短評 > 正文

陶傑: 讀歷史不大講感情

作者:

香港教育局名下的考評局DSE歷史試題據說出事。有人被指將日本侵華用來開玩笑,引起民族主義紛爭。

特區教育局官員康陳翠華在中方報刊發表專文,嚴正指出「學生雖然可以認識其他立場,對於鴉片戰爭的看法,例如指鴉片戰爭為中西文化衝突及英國拓展貿易結果的外國觀點,但在中小學基礎階段,教師須清楚讓學生知道鴉片戰爭後簽的是不平等條約,絕不能教學生以旁觀者自居。」

鴉片戰爭本質上是貿易戰爭。此一貿易以鴉片為商品、滿清的白銀為賠償單位。此一戰爭本來可以避免,但因為林則徐不諳當時已經成形的國際法與英國的法治精神,又因文化認知之衝突,例如向道光皇帝陳述西洋人的膝蓋結構有異,不能雙膝捲曲,而不幸導致戰爭。

此一本質是基本事實。事實與觀點不同。譬如「用筷子進食是一種簡單的力學」,此一陳述就是事實。「用筷子進食比用刀叉更靈巧」,此一陳述就是觀點。

「用筷子進食是一種簡單的力學」此一事實,無所謂中國與外國。不論中國人、西洋人、非洲人,對於「筷子力學」此一事實本質均無異議。非洲人不會說「用筷子進食是一種神跡」。不,不是神跡,只是簡單的物理學(A Simple Kind Of Physics)。

至於英中事後簽訂的南京條約,是否「不平等」則就是觀點與立場了。以北京市民的立場可以視之為「不平等」,但以上海寧波人的立場,南京條約導致五口通商,促成上海建成一座商業貿易文化非常發達的城市,後來稱為「東方巴黎」。時至今日,上海是中國經濟GDP的巨大生產者。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口通商導致大量寧波商人如邵逸夫和包玉剛等致富,因為貧窮不是光榮,致富才有尊嚴。

但對於山西太原的晉商,覺得少了一個接通世界的好機會,歷史對他們不公平。

即使在龐大的中國人口之中,對於南京條約是否公平,以一個錢字來衡量,也會有非常多元的立場。至於清國被迫答應割款二千萬兩,則是戰爭中優勝劣敗的一種量刑。量刑的一方是一種權力,正如香港特區法官對在旺角被見到擲石頭的香港年輕人梁天琦判處入獄六年。但持刀斬傷兩女一男包括記者的兇徒,只判入獄四十五個月,法官郭偉健指其勇於投案,高尚情操,比起許多受過教育的人更值得崇敬。此兩種判決,必有一方覺得不公平。

讀歷史,講事實和理性判斷,將感情扯進來,沒完沒了。構思只看你懂得幾多,如何分析結論。沒有這些,純試卷上填滿打倒英帝國主義,白卷上沾兩滴淚痕,我猜想應該也會零分吧?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0/0521/145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