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獨處 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作者:

成年人之所以常常疲憊,是因為諸多身份的疊加。

年幼時,我們害怕獨處,黑夜到來時,我們總習慣待在父母的懷抱中;

上學後,我們覺得獨處是一種尷尬,下課時我們總會結伴上廁所、結伴吃飯。

同學之間,總會炫耀自己有多少多少朋友,認識多少個外校的人,以顯得我們不那麼孤獨。

可等到成年之後,我們才驀然發現獨處的可貴。

許多男人,在下班開車回家後,要在車裏抽支煙再上樓,因為在那短暫的20分鐘裏,他不必面對公司的煩心事,也不必面對家裏的柴米油鹽,信用卡的透支、房子巨額的貸款,仿佛在那一刻都徹底清空。

許多女人,在當媽之後,洗澡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為在那密閉的獨處空間裏,她不必理會孩子在外咿呀哭鬧的聲音,仿佛世間所有的煩心事,都於己無關。

有人說,成年人之所以常常疲憊,是因為諸多身份的疊加。

每一天,我們急匆匆地走在路上,身份在不斷地切換,從父親母親到兒子女兒,從公司員工到妻子丈夫……

漸漸地你發現,我們長時間都戴着面具,以至於有一天模糊了面具與面孔的區別;我們總是嘗試扮演好所有的身份,卻忘了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原來,獨處,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

一個人獨處,才能完全成為自己。

人生就像是一列單程的列車,在旅途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可是無論是誰,他們都只能陪着你走一段路,最終陪你走到最後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感受孤獨,這是人生的常態;能享受孤獨,這卻是一個人的能力。

一個人逛街,你不必受到別人時間的限制,走走逛逛,想停就停;

一個人旅行,你可以說走就走,更有那份靜心,欣賞沿途的風景;

一個人讀書,你可以享受夜的靜謐,在書的世界裏,找到另一個天地。

還記得余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不再裝模作樣的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獨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獨自的生活。」

是啊,人生這麼短暫,何必每日遊走在那些無意義的飯局中,何必頻繁地參與到形形色色的聚會中,何必擔心因為自己獨處,而成了別人眼中的淒涼?

畢竟那些狂歡與熱鬧散去之後,孤獨的感覺會更加強烈,空虛的你依然空虛。

不如給生活留點空隙吧。

在繁忙的工作後,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一個人待着,賞花聽音、看書喝茶都好,哪怕只是靜靜待着,不必為了「偽合群」,浪費了時間與精力。

人只有獨處,才能徹底摘掉面具,撤去鎧甲,展現出最真實的自己。

人只有獨處,才能和乏味的生活握手言和,讓往後餘生過得更加舒適。

才知道,獨處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能完全成為自己。

一個人獨處,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作家張方宇曾說:

「越是優等的人就越是喜歡自己獨處,因為一切都清清楚楚,越是劣等的人就越是想和別人攪合在一起,當一切都變得不清不楚,他們就有了下手的機會。」

一個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要想變得優秀,就必須經歷一段獨處的時光。因為通往優秀的路上,總是孤單。

作家木心曾在莫干山上隱居過六年。在這六年的時間裏,他一個人白天讀書,晚上寫作。

他在書桌上貼了福樓拜的一句話:「藝術廣大之極,足以佔據一個人」。

六年以後,木心決定下山。收拾行李時才發現,這六年的時間裏,他寫了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說,畫了無數的山水畫。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發現,那些在某一領域做出成就的人,多少都有點孤僻。

村上春樹每天有一兩個小時跟誰都不交談,跑步也好,寫文章也罷,一個人的時光,他總是效率滿滿;

愛因斯坦曾說,對於一位冥思苦想的物理學家來說,像燈塔管理員這樣安靜孤寂的工作是最理想的。

反觀那些忙於迎合與應酬的人,看似天天忙忙碌碌,卻再也沒有時間提升自我。

他們看似朋友很多,但真正需要幫忙時,卻沒有人真心願意幫助自己。

成年人的社交,本質上不過是一場等價交換。

只有獨處,提升自己,才能獲得社交的重要籌謀。

否則,便將活成慣於取悅他人的烏合之眾,在日復一日的重複瑣碎中,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

才知道,獨處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一個人獨處,才能讓婚姻更長久。

常聽身邊的女性朋友說,自從結婚之後,老公對自己的態度大不如前,有時候他打電話的時間久了點,回家的時間晚了點,就會忍不住疑神疑鬼,滿心猜忌。

常在朋友圈裏看到這樣的文章:《愛你的人,總會秒回信息》、《他不是忙,只是沒那麼愛你》。

心裏不禁在想,在這個工作如此繁忙的時代,要求別人秒回,本來就是一種苛責。別人的怠慢也許傷人,但卻能讓你更快成長。

學會獨處,才能讓你在婚姻中更容易獲得幸福。

劉若英在婚後曾寫過一本書,叫《我敢在你懷裏孤獨》。在書中,她寫到了自己的婚姻狀態:

我們常常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各自喜歡的電影;

我們常常坐在一起,各干各的事情,雖然不說話,但也不尷尬;

我們有獨立的臥室和書房,只共用餐廳……

很多人對這樣的婚姻感到難以置信,可是,這卻是劉若英保持婚姻穩定的致勝法寶。

兩個人,只有互相牽掛卻又不互相牽絆,才能肩並肩走得更遠;

兩個人,只有保持親密卻有間,深情卻不糾纏,才不會在愛里患得患失,最終失去自我。

才知道,獨處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為人只有學會獨處,才能讓精神不依附。

在婚姻中能獲得幸福的女人,總會把握好與另一半的界限與距離。

太遠,顯得陌生,太近,又彼此束縛。只有偶爾陪伴,偶爾獨處,才能讓彼此的關係恰到好處,持久而親密。

朋友曾說,成年之後,我常常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每一天的生活,都如同戰場。

是啊,單位里的績效、領導的要求、家裏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升學煩惱,常常壓得我們喘不過氣。

於是獨處,便成了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但遺憾的是,我們常常中了「孤獨「的魔咒,把陪伴當成最長情的告白,把孤獨當成了惡魔。

我們兜兜轉轉在垃圾社交中,我們習慣於取悅和迎合別人,我們害怕被別人當成是一個沒有朋友的孤獨患者。

可現實卻是,我們微信里有三千好友,卻依然孤獨得像條狗。

既然如此,不如在繁忙的生活中勻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從忍受孤獨到接受孤獨,最後再到享受孤獨。

那時候你才發現,原來,獨處,才是這個時代治癒自己的最好方法;獨處,是我們對抗未知世界最好的武器。

餘生,願你能與孤獨握手言和,享受一個人的浮世清歡,在車馬喧囂中修籬種菊。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碧讀好書指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08/135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