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天價 這個一臉不爽的小屁孩 居然拍出1.96億港元!

奈良美智,《背後藏刀》,2000年,234 x208 cm

據10月6日消息,繼10月5日晚常玉晚年作品《曲腿裸女》在蘇富比香港拍賣以1.98億港元成交,刷新了常玉的拍賣紀錄後,今晚(10月6日)香港蘇富比2019匯聚KAWS、村上隆、奈良美智等的「當代藝術夜拍」中,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的巨幅作品《背後藏刀》以1.7億落槌,成交價為1.957億港幣,刷新其個人拍賣紀錄。這也是拍場上歷來尺幅最大的奈良美智畫布作品之一。本場34件作品的成交總額為7.1億港幣。

而在今天下午,保利香港2019年秋拍「現當代藝術專場」中奈良美智高達6米的《然而並非一切(綠屋)》加佣金以4012萬港元成交。對於粉絲潮流文化的代表藝術家拍出如此高價,一些藝術觀察人士認為其中資本炒作的因素十分明顯,「泡沫當然存在」,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粉絲潮流文化近年來發展迅猛,如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無不如此。

《背後藏刀》作於2000年,是奈良美智創作事業的分水嶺,他終於結束12年的留德生活,返回日本。早在1988年,奈良從愛知縣藝術大學畢業後,開始攻讀德國杜賽多夫藝術學院六年制的藝術研究生課程,師從A.R·彭克,此後居住在科隆,直至2000年。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奈良不時在名古屋和東京展出作品。這段時期,他的作品以濃重的黑色輪廓線勾勒,讓人想起新表現主義豐富多彩的色調,還有速寫、素描和漫畫的平白、粗糙或是「原始」的審美,日漸成熟的美學特徵已經嶄露頭角。

從2000年開始,奈良美智的創作展現出更明顯的轉變,同時間,他回歸到故土生活。首先,他使用了大尺寸的畫布,開始創作珠光底色的小女孩全身像,成為了具標誌性的作品。他用精細的筆觸和層層疊加的繪畫手法,營造溫和暗沉的色調以及一個既複雜又模糊的思想真空狀態,與具體可觸的人像並存——這象徵了身處於巨大、冷漠又疏離的世界中的渺小自我。

拍賣方公開的資料介紹,奈良美智的《背後藏刀》,一如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的金髮女郎,展現當代視覺語言辭典里一個充滿象徵意義和代表性的圖像詞彙。《背後藏刀》是拍場上歷來尺幅最大的奈良美智畫布作品之一,它道出一語雙關的警示:畫中並無標題所述的武器,凝造出宣而不戰的緊張氛圍,讓人提心弔膽,而隱藏的刀子更是強調了伺機而動的突擊意圖。

本畫比例超過了真人尺寸,藝術家用完美無瑕的筆觸描繪魅力四射的小小女英雄,讓身處21世紀的她繼承貫穿藝術史的持刀女主角形象。然而,與眾不同的她藏起了刀子,使她從朱迪絲到盧克雷蒂亞、以至夏洛特·科迪等執刀揮劍的女性形象中鶴立雞群,成為當中最機敏、最優雅、最強大的持刀女子。

另一件奈良美智2007年作品《看着你》以3737.5萬成交。

奈良美智,《看着你》,2007

下午在保利香港2019年秋拍上的作品為奈良美智2009年的《綠屋》與《橘屋》以分別超過六米和四米的高度成為了房屋裝置作品的呈現,在藝術家設計打造的空間結構中,包含大型平面創作、近二十件不同媒材作品的繪製、現成物的陳設等,跨越了繪畫、雕塑、裝置、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等範疇,不僅是奈良美智二十五年藝術生涯的縮影,更是獨屬於他個人卻又包羅萬象的美術館殿堂。

據此前一些藝術媒體報道,相比曾經的二十年,奈良美智的作品近幾年在藝術市場上日益活躍。在美國洛杉磯經營日本主流當代藝術家的雕塑和衍生品的商人中村·埃里克(Eric Nakamura)曾回憶2001年在洛杉磯Blum& Poe畫廊舉行的奈良智美的畫展時說:「那時候有一堆又一堆的畫作600美元就被賣掉,但現在那些畫要賣40000美元。當2012年奈良美智在Giant Robot舉行畫展時,我們必須提高我們的保險。很明顯,奈良智美的畫再也不是曾經那個實惠的價格了。」

中村認為,對他的市場分析可以參考有相似增長經歷的當代藝術家,如達明·赫斯特、村上隆等。

而據此前藝術市場類媒體報道,在近些年的市場發展中,日本當代藝術不時獲得資本的熱捧與炒作,如2008年5月1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以創紀錄的1516.1萬美元拍出日本當代藝術家村上隆的雕塑作品《我寂寞的牛仔》。之後日本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引起了廣泛的國際關注。在2016年至2017年期間,日本當代藝術市場的成交量甚至超過香港。超過1700件當代藝術品在這個國家易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日本當代藝術二級市場當代藝術品的營業額年均增長了48%。

一些藝術觀察界人士對表示,在這些背景以外,事實上,奈良美智、村上隆等的背後其實都可以看得到了一個無形的炒作之手。

1959年12月5日,奈良美智出生於日本弘前市,並在這裏度過了從出生到高中畢業的歲月。

在奈良美智的世界中,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複雜的繪畫解構,沒有造作的周全,只有很多情緒各異的大頭女孩、夢遊娃娃和白色的狗。

「我認為孩童是不受外界影響、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眼光且能真實生活的時期。但隨着時間的轉變,人會意識到自己也是社會的一分子,會開始明白順其自然,並透過壓抑自己的情緒與人和平共處。但畢業後,藝術表達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開始渴望我的童年,因為在那時,我可以隨心所欲地大喊、嘻笑、跳躍,這些都是長大後幾乎忘記的情感,其啟發讓我重新評估人最重要的價值觀。也許,我希望能透過小孩的作品來許願,這莫忘初衷,不是想當一個自私的小孩,而是能像小孩一樣。」

他說:「我的全部作品其實是我內心的自畫像,是和自己的對話。至於說這些圖像的來源,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回憶自己的童年時代。那個時候沒有讀過難懂的書,也沒有好好學習,是最純粹地表露自己的感覺和表情的時代。」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澎湃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08/135287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