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核潛艇之父″的稱號 可以休矣

作者:

共和國勳章黃旭華-習近平

在新聞報道中,不乏把某某人稱之為什麼方面之父的「生動」報道。有的是應政治語境需要,宣傳典型而為之;有的是不良煤體為搏上之歡心,不着實際亂抬橋子。大多數情況下,喧囂之後也就不了了之。所以雖然多次看到這類報道後,但因身體不適,懶得發聲,而一笑帶過。

近日聽到建國70周年大慶之際,要頒發共和國勳章,提出了八名侯選人,其中之一是稱為″核潛艇之父」的黃旭華。網上、報刊上、電視上大書黃同志的功績與品德,這在我們從事這項工作的老同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質疑。

本人在工作中曾與黃旭華有過交集,難以相信他會如此認定自已是″核潛艇之父」。

核潛艇由三大系統(船體、核動力即核反應堆、以戰略導彈為主的武備)組成;當年設計工程中,這三大系統都分別有總設計師,分別是黃旭華任船體總師,黃偉祿任戰略導彈總師,彭士祿任核反應堆總師。

到1979年為加強三個系統之間的協調,中國核潛艇工程實行總設計師制,而笫一任總設計師是彭士祿;1983年彭士祿調離,黃旭華才接任總設計師。之後在1989年成立的海軍核安全專家委員會,彭士祿是主任委員,筆者和黃旭華都是委員之一。

因此從尊重歷史的角度看,黃旭華不應該超過彭士祿而被稱為」核潛艇之父」。當時負責核潛艇船體設計方面工作的同志有上千人,我沒聽說過他有什麼特殊貢獻;開會討論的時候,他都很「低調」的很少發言;現在把他捧上了天,可能是和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和讓坐照相有關?

核潛艇不是我國的獨創和先創,我們當時在技術上大都是向別人學,最多也只是某些方面有突破,談不上什麼」之父″之說。這個稱號拿到世界上去說的話,怕是會被別人當笑料的。

在新聞宣傳上,往往為了」高大上」、為了樹立典型,而枉顧事實。例如在報道中說黃旭華隱姓埋名的工作,三十年不回老家探親,這實在令人費解。搞核潛艇工程的人,在外對於工作內容是應該要嚴格保密的。按照我們的業內的說法,不僅要「守口如瓶」,還要在瓶子上再加一個塞子。但平常生活基本和普通人一樣,不需要隱姓埋名。工作很忙很累,加班加點是常態,但也不是沒有休息、沒有假日。三十年不回老家去看望老父母,很難理解箇中原因。

黃旭華在電視上講他用算盤與計算尺作為工具,計算出各種設計方案。也許他從事的船體設計可以這樣做到,但核反應堆與戰略導彈設計,必須要通過計算機才能計算出各種方案並與實驗進行對比分析,然後經過反覆理論、實踐才能完成。小米加步槍搞定飛機大炮的故事套路,是非常不靠譜的。

共和國勳章是目前我國最高級的榮譽稱號,接受這枚勳章的人,要能經得起現實的檢驗與歷史的考核!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留戀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1006/135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