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出大事!中國經濟面臨崩塌 中南海不敢公佈8月1數據 它存在就讓中國經濟跌11%

—中國或退至改革開放前

歐盟商會主席近日在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時警告,不斷膨脹的國有經濟正在將中國拖入經濟危機。中國經濟學家盛洪撰文分析,今年上半年國企業虧損超7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去年中國GDP的8.3%,嚴重拖累了經濟增長約11%,國企的存在是經濟下滑的最主要原因。中國經濟面臨崩塌風險。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頭8個月國企利潤疲軟,旅美經濟觀察人士秦鵬分析,8月份單月國企的淨利潤沒有敢公佈,這是什麼問題?中共派官員進駐企業。網民熱議,這是派駐政委或黨代表。旅美中國經濟專家夏業良分析,中國或退至改革開放以前。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面向中國的資金開始流向東南亞。

歐盟商會:國企膨脹使中國經濟陷入危機

圖:中國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Jörg Wuttke)

《德國之聲》9月25日報道,中國歐盟商會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指出,經濟自由化原則符合中國自身利益,但由於國有經濟不斷膨脹,中國經濟增長正達到極限。

年度報告指出,金融業以外的國營公司數量已經增加到167000家,占經濟產出的52%。在截至2017年的10年中,國營企業的債務增加了三倍。

歐盟商會主席武特克發表年度報告時說:「中國現在正陷入一場經濟危機。」

武特克認為,國企對中國經濟已經構成負擔而不是補充,在中國國營企業佔主導地位的東北地區,現在正瀕臨經濟衰退的邊緣。而在中國南方,私有企業帶動經濟蓬勃發展。因此,臃腫和效率低的國營領域將成為市場的負擔,導致國家走下坡路。

盛洪:國企業虧損超7萬億元,相當於去年GDP的8.3%

中國經濟學家、知名民間智庫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20日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分析國企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了嚴重的拖累。

盛洪引述國家統計局數據說,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降到6.3%。在經濟顯著放緩的過程中,中國國有企業的表現是重要的因素。

數據顯示,今年1到6月,中國國有工業企業的增加值增長率為5%,低於6%的平均水平;利潤總額增長率為負8.7%,低於負2.4%的平均水平;貿易額增長負5.4%,低於12%的平均水平;根據財政部數據估計,淨資產收益率從2018年的3.9%降到1.9%。

盛洪指出,如果考慮到中國國有企業享有免費資本、免費土地、低息貸款、低價的資源開採權,以及壟斷權,國企的「成績」更成問題。

按照天則以前的研究,國有企業的名義的與實際的淨資產收益率之間相差12.77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國有企業實際的淨資產收益率已經降到負的10.8%。

按照所有者權益691681億元計算,約虧損74790億元,相當於去年全國GDP的8.3%。也就是說,國有企業的存在使經濟總量下降了8.3%;而帶來的機會損失就不僅如此。

如果假定國有企業的這些淨資產能夠帶來6%的淨利潤,就說明它們的存在嚴重拖累了經濟增長約11%,是經濟下滑的最主要原因。

中國經濟面臨崩塌式下滑風險

此前盛洪已經認為,中國經濟面臨崩塌式下滑的風險。

他對中共官方公佈的2018年經濟增長6.5%數據進行修訂,得出計算「克強指數」實際增長率約為負1%。

盛洪分析說,中國民營企業稅負過重,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稅負擠掉了企業利潤空間,許多企業在短期內大量關閉或撤離。因此,中國經濟面對的不是一個周期性衰退問題,不是一個由經濟高漲帶來的部分投資失誤而導致的調整,而是一個大多數企業已經沒有利潤空間的問題,經濟崩坍式下滑的風險已經迫在眉睫。

今年頭8個月國企疲軟,8月國企淨利潤沒敢公佈,什麼信號?

中共財政部周三2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到8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人民幣24093億元,同比增長6.1%。這個增速較上月放緩,並創2016年12月份以來新低,顯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下,國企業績疲軟。

隨着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7、8月,中國主要經濟指標有加速回落的勢頭,引發了有關中國第三季度GDP能否保持6%以上增速的擔憂。

根據數據,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再進一步走低至4.4%,刷新多年低位;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也下滑至7.5%,為年內次低。此外,1到8月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下滑至5.5%,再度接近去年中創出的記錄低值。

希望之聲25日報道,旅美經濟觀察人士秦鵬分析認為,中國國企利潤1到8月增長6.1%,和1到7月總利潤的同比增長值,僅僅一個月就差了1.2%,簡單的數學計算就可以看出八月份的國企利潤同比負增長。

而且,8月份單月國企的淨利潤沒有敢公佈,這更證明問題很大。中國國企本來是各種補貼政策的最優惠對象,現在連國企都這樣了,證明中國經濟下滑的程度超出預期,所以可以想像民營企業的經營情況會更慘。

夏業良:受「大一統」思路遏制,中國或退至改革開放以前

杭州市政府一紙公文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杭州市政府近日抽調一百名官員進駐阿里巴巴、海康威視、吉利、娃哈哈等100家重點企業,擔任政府事務代表,派駐時間為一年;目前不清楚這一百家企業是否包括外資。

美國之音25日報導說,這標誌着傳聞已久的「新公私合營」進程進入了實質性的試點推進階段,也揭開了馬雲馬化騰柳傳志等民營大佬紛紛卸任的難言之隱。

中共加緊對私營企業掌控,有網民評論,這等於給企業,尤其是給民營企業派去了一個政委或黨代表。

杭州市政府文件的措辭很隱晦,只提100家重點企業,沒有說明這些企業的所有制屬性。但是從阿里巴巴、吉利等被提名企業來看,似乎都是大型民營企業。

前北大教授、經濟學者夏業良教授認為,所謂的「新公私合營」與曾經的「公私合營」情況有所不同。他認為,當前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還沒有發生大面積的更換,只是派駐類似「黨代表」的人進入公司,這些人進入公司並不是因為他們懂經營、懂技術,而是因為要防範他們認為可能會發生的風險,比如資本外逃與大面積失業。

他認為「新公私合營」的進程是「相當可怕的」,不僅是要控制國有企業,也要控制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夏業良分析,中國實行的「混合所有制」是想強調「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的滲透和控制」。他批評一些國有企業看到哪些民營企業做大、做好了就要在資本上控股或者至少參股的做法是「不公平的市場霸凌行為」。

夏業良認為,這樣的所謂的「混合所有制」會把那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有內在活力的企業變成官方、半官方的企業,讓這些企業失去原本的活力和競爭力。

有分析文章把目前國進民退的進程稱作「第二次公私合營」,或「公私合營2.0版」,以此區別毛澤東時代1950年代的第一次公私合營。有人說這兩次合營由於時代的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特點。中共會不會走到公私合營這一步呢?

夏業良表示,中共正在朝着公私合營的方向走,雖然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採取的方式不同,但是對民營企業的全面滲透和控制是「不言而喻」的。夏業良指出,民營經濟雖然具有發展能力,但發展的環境和潛能已經被中共「大一統」的思路遏制了。

夏業良認為,民營經濟在中國已經「走入窮途末路」。他並且警告說,中國或許會倒退至改革開放以前的時代。

日經:面向中國的資金開始流向東南亞

《日本經濟新聞》23日報道,受中美貿易摩擦和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等因素的影響,面向中國的資金流入目前似乎已經告一段落,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流向東南亞的初創企業。

美國谷歌和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馬錫控股預測,東南亞的數字經濟到2025年將擴大至2018年的3.3倍,達到2400億美元。當地網購、旅遊訂票網站、在線媒體、共享服務不斷增加,不斷有來自外資的增長資金流入。

阿波羅網喬伊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喬伊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926/134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