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李克強強調1點專家戳破 沒錢了新招圈錢鯨吞民財 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地萎縮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中國企業正在大規模出售海外資產,美國智庫學者史劍道分析認為,這是中共外匯短缺所造成的現象。今年以來,中共當局加快以國企、央企和國有銀行為主的「永續債」發行,海外專家表示,這顯示中共債務危機嚴峻,銀行資金告急,一句話,中共沒錢了。中共官方周一發佈的8月宏觀數據全線走弱,顯示中國經濟持續衰退,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地萎縮。對此,李克強表示,只要就業穩,經濟增長快一些慢一些都能接受。但專家披露,多年來真實失業率一直高於10%,並指出具體造假漏洞。

8月宏觀數據全線走弱,驗證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地萎縮

中國8月宏觀數據數據全線走弱。中共國家統計局周一16日公佈,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遠遜於路透調查的預估中值5.2%,並刷新17年半以來的最低水平。衡量出口的前瞻指標8月出口交貨值也同比下降了4.3%。

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7.5%,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7.9%;1-8月累計同比增長8.2%,預期8.3%。1-8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5%,略低於路透調查預估中值的5.6%。

此前外界形容,支撐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與消費已經瘸了兩個(出口和投資),當局出台多項措施穩定消費,但8月份經濟數據依然全面走弱,結合連續兩個月負增長的PPI、以及處於低點的非食品物價,路透分析說,這說明產能過剩、需求不足是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解釋了近期金穩委、深改委等密集開會,國務院提前下達明年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以及央行宣佈全面+定向降準的背後原因。

知名財經評論人士草祭評論說,隨着美中貿易戰持續,中國經濟出現了罕見的持續性衰退,消費出現大幅度降級,加上產業鏈外移和外儲的不斷消耗,中國市場正在迅速地萎縮。如美中貿易戰繼續惡化,中國還會失去美國市場,最後連中國人吃飯都可能出問題。

李克強表態,專家揭秘中共如何造假就業數據

在8月數據公佈之前,中共領導層已經對中國經濟採取了更為慎重的論調。

李克強周日15日在接受俄羅斯塔斯社書面採訪時表示,在當前全球環境下,中國經濟要實現6%或更高的年增長率將非常困難。只要就業穩,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可以接受。

但中共失業率統計本身就有貓膩。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曾在大紀元撰文指出,中共官方將農村勞動力一律視為「有業可就」,農民工在城市被解僱回鄉後,都被統計為在農村「就業」;此外,在統計局公佈的各行業就業人數中,所有行業再加上「其他」類的就業人數往往大大低於公佈的總就業人數,也就是說,總就業人數中有幾千萬屬於「無處就業」狀態。如果把官方公佈的總就業人數扣除「無處就業」的人數,再除以勞動年齡人口,多年來的真實失業率一直高於10%。

國外基金公司的研究也從另一個層面證實中共目前的就業問題不樂觀。波士頓量化投資基金PanAgora Asset Management每年都會監測一個「中國新年指標」,根據中國新年長假前後使用百度搜尋引擎查找旅遊和交通信息的人數數據進行分析與預測。

他們發現,2019年中國新年期間,搜索旅遊信息的人數同比下降了12%。該公司的研究與投資主管喬治·穆薩利(George Mussalli)表示,這表明中國的經濟活動放緩,因工廠預期減產,一些工人返鄉後會選擇留在老家,等候機會外出打工。

2019年5月,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更發文罕見成立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由中共國務院(排名第三的)副總理胡春華出任小組長。這是中共在處理就業問題上首次將權力從部級轉向中央層面。

中共沒錢了,利用永續債鯨吞民間財富

據陸媒《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上半年,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7家銀行首次發行永續債,金額高達3700億人民幣,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等也即將發行總計4400億永續債。

《聯合報》報道認為,中共當局加快發行「永續債」,稱其為「補充一級資本的新型資本工具」,這顯示中共債務危機嚴峻,銀行資金已告急。

許多海外專家警告,這說明中共沒錢了。「永續債」是不用償還,發行人一旦破產,投資人恐變成金融難民,根本無法追討本金。

今年4月,中信國安集團就因為無法支付1.95億的利息而違約,但投資人幾乎無法藉由司法途徑追討永續債。

永續債又稱為永久債券(Perpetual bond),或者萬年公債,是沒有到期日的債券,不需清償本金,只發利息,發行單位以高利息吸引投資人。由於永續債要付出不合常理的高額利息,融資成本驟升,被視為企業或政府機構急需解決經濟困難、渴望籌募高額資金的特殊方案。

《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共於2013年開始核准永續債(金融機構當時尚不准發行),到今年4月未償付債務多達1.8萬億,其中有九成五的永續債發行人具備國企或政府背景,領域包括能源產業、基礎建設、電訊產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等。

金融服務公司標準普爾分析師指稱,中共國企和地方政府可能發現,發行永續債是最快捷的「去槓桿」方法,但從長遠而言,並未解決根本問題,而且會累積金融危機。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海若(Alicia Garcia Herrero)指出,中共過度依賴永續債,解決不了國企治理問題。

《聯合報》報道指出,中共官方鼓勵發行永續債,以政策吸金,天量的本金滾滾而來,而且不必償還。民間財富收歸中共黨國,幾乎「順理成章」,比「國進民退」的效率高得多。

報道說,這些欠缺妥善法治管理又迅速膨漲的永續債,是中共利用現代化的金融機制、數位科技,以及當代中國社會普遍的貪婪拜金,對民間財富地蠶食鯨吞。萌芽不久的中共永續債恐如同P2P網貸爆雷,等到大家意識到苗頭不對,卻已經來不及了。

中共外匯短缺,中國企業大規模出售全球資產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道,在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30年來低點且中美貿易緊張令中國製造業受到衝擊之際,中國企業大量出售海外資產,首次成為全球資產的淨賣家。而10年之前,中國企業一直大量買入全球各地的資產,是國際併購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金融諮詢公司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已同意出售約400億美元海外資產,高於去年全年的320億美元。同時,中國企業今年僅購買了350億美元海外資產,這使中國成為了全球淨賣家。

今年,中國企業出售美國資產的規模已飆升至260億美元以上,而2018年全年的這個數字僅為80億美元。中國企業買家目前在美國正受到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Dealogic記錄的數據可以追溯到2015年,當時中國企業購買的海外資產價值約1000億美元,但出售的僅100億美元。據英國《金融時報》對Dealogic數據的分析,至少自2009年開始,中國就一直是海外資產的淨買家。

兩年前,許多中國企業還在美國和歐洲達成了十億美元級別的交易,如今它們面臨的商業環境已經惡化。信貸渠道也有所收緊,這使得一些直到最近還在收購資產的企業出現違約。

由中國企業所有、目前待價而沽的資產,許多是在2016年購入的。2016年是中國企業的投資高峰年,那一年中企達成逾2000億美元海外交易、同時借入高額債務。

英媒報道說,今年海外許多待價而沽的資產,來自少數幾家一度非常積極、但隨後與中共政府的關係出現問題的中國買家。在某些情況下,中共政府直接參與了此類資產處置。

例如,2017年政府派出工作組進駐安邦保險。如今這家曾連續收購海外資產的公司已出售了其大部分海外資產,包括上周以58億美元出售給韓國未來資產集團(Mirae Asset)的一批酒店。

保守派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常駐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表示,今年的併購減少以及拋售飛快增加,是「外匯短缺的副產品,而出現外匯短缺的部分原因是因擔心失去美國市場造成的國際收支疲軟」。

近年來,中共外匯監管機構的導向一直是抑制海外收購,原因是擔心這些交易消耗中共的美元儲備。美中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來自對美出口的美元收入減少,已致使中共當局進一步收緊對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交易的管控。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陸凡客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917/134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