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從政法委《香港怎麼救》一文看過去國家文宣的錯誤路線

作者:

今日中央政法委在微訊公眾號發佈《香港怎麼救》系列第二篇文,對香港年輕人的情緒表示理解,並表示國家發展可以幫助他們走出香港經濟發展困局。作為香港土生土長的中青人,我希望回應該文以助國內官方和民間更了解香港人想法。如果本文有幸流傳到國內,也希望改正大陸網民普遍對香港政情的誤解。

一改往常「潑婦罵街」的無效文宣手法

先不評論是否認同該文對年青人開出的藥方,但必需肯定該文是官媒回歸理性的第一步。自爆發反修例浪潮以來,國內官媒帶動網民透過「阿媽教仔」不打不相識的角度一併對所有示威者批判一番。作為香港人了解大陸官方論調的其中一個主要途徑,外交部不顧大局只用統治者視覺向香港人和「外國勢力」喊話,錯放焦點,在年青人之間淪為笑柄。

作為國家級宣傳機器,為何不是致力爭取國內和香港民意之間的最大公約數?為何往往「自降身價」錯用火上加油甚至挑釁的姿態去處理事件?在批評香港去殖民化做得不夠的同時,難道國家不知道這些言論正塑造下一代香港年青人心中的國家形象?

在雙方意見不停向兩個極端靠邊站時,國內只有非常少的聲音嘗試了解為何一貫習慣低下頭「打風都要返工」的香港人會三個月以來不停的搞社會運動。當發現這些文宣路線對局勢沒幫助時,終於由政法委嘗試以相對理性、考慮對方角度的方法,發佈香港怎麼救系列與香港人溝通。但中聯辦廿多年來擔任上傳下達的角色,為何管治和宣傳手法一成不變,多年來不斷激起民憤,難道不值得最高領導人反思?

香港求民主法制國內求繁榮穩定

政法委這篇文章談到對香港年青人情緒的理解,而北望神州大陸則是最佳出路。筆者認為是釋出善意但開錯藥方。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不理解年青人這次想透過社會運動落實具政治參與感的民主機制、讓生於斯長於斯的家變成相對公平的社會的具體願望。香港人非常了解過去英國沒有給香港這個殖民地任何民主,所以回歸廿多年來都希望國家會在香港重新出發的時間點上給予我們民主機制。外人管治時不給民主,香港人在「回家後」追求民主就是錯嗎?

國家錯誤地把香港追求民主法制,放到與國家求繁榮穩定的對立點,是一直以來文宣採用了錯誤路線的根本原因。細想一下,兩者在本質上難道不是有巨大的空間達成共識?過往國家挑選的行政長官,往往只懂跟隨如中聯辦等治港機構的指令,有哪個在制定政策時是善於找出民意最大公約數?

在整體治港策略與民意脫勾、國家文宣不斷火上加油、香港人心中的國家形象日益低落的大前提下,為何政法委還會期望香港年青人一改「徘徊在『連儂墻』邊顧影自憐」的表現?

作者自我簡介:一名生活在香港的八十後中年人,不太認同雞蛋與高墻論,但永遠支持更年輕的下一代想走的路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立埸新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915/1343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