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郭台銘退黨因受此刺激 藍營大分裂:將翻轉中華民國命運

9月12日,郭台銘聲明退出國民黨。有報道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發動31位資深黨員12日刊登報紙廣告的舉動讓郭徹底爆發。對國民黨而言,郭台銘無疑是計時炸彈,讓黨走入內訌困局。郭台銘還揚言要翻轉中華民國命運。外界還關注,郭台銘在大陸的投資對他的選舉有什麼影響。此外,美中貿易戰下,台商赴陸投資大減,郭台銘的鴻海也剎車。

郭台銘退黨藍營大分裂:將翻轉中華民國命運

蘋果日報報道,台灣2020總統大選,導致國民黨20年來最大的分裂!為勸退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發動31位資深黨員在12日中秋前夕刊登報紙廣告,呼籲他和韓國瑜合作,也就是做韓國瑜副手的意思;中常委也在會上批評"如果國民黨敗選,郭台銘要承擔歷史罪名!"這些舉動均讓郭台銘徹底爆發,郭台銘同日委託幕僚發表退黨聲明,批評國民黨迂腐,也預告有選總統的打算:"我知道我正在做一件對的事,一件將翻轉中華民國命運的大事。"

郭台銘親筆寫退黨聲明。(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結束了。離開了。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願我郭台銘的離開能夠加速國民黨的改造與重生。祝福國民黨。"郭台銘昨日親筆寫下退黨聲明。郭自黨內初選敗陣以來,遲遲不願與黨主席吳敦義見面,也不表態支持高雄市長韓國瑜,而是密鑼緊鼓籌地聯同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台北市長柯文哲,籌謀敗部復活。對國民黨而言,郭台銘無疑是計時炸彈,讓黨走入內訌困局。

郭台銘親筆退黨聲明。(郭台銘辦公室提供)

知情人士分析,之前郭台銘陣營就曾指郭台銘若要選總統,會以獨立身份參選,如今正式退黨,"代表選總統已箭在弦上"。

世界日報報道,知情人士指出,31位大佬昨天在報紙聯名刊登"團結、奮鬥、救中華民國"廣告,確實是促成郭台銘決定退黨的關鍵;大佬的動作形同最後通牒及關門,讓郭對從初選到選後,大老前後不一的舉動感受更深,加上對總統初選過程的不滿,因此決定退黨,並親筆寫下退黨聲明。

圖:31名國民黨大老登廣告吁團結支持韓國瑜。

包含榮譽黨主席連戰和吳伯雄、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蕭萬長、現任黨主席吳敦義等31名國民黨大老以親筆簽名共同連署,在台灣三家日報,發表《團結、奮鬥、救中華民國》的聲明,呼籲郭台銘與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合作。

圖說:永齡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沁瑜(左)昨天前往國民黨台北市中正區黨部,代表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辦理退黨程序,並發佈退黨聲明

郭台銘幕僚蔡沁瑜宣讀郭台銘的聲明:「這群守舊迂腐的中常委,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政黨利益之前,把政黨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這和郭先生當時返回到國民黨的初衷,完全背道而弛。郭先生也不會眷戀這個政黨,即日起,郭台銘先生退出中國國民黨。」

31名國民黨大老刊登廣告吁團結支持韓國瑜。

郭台銘在大陸的投資對他的選舉有什麼影響

台灣大紀元報道,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表示,郭台銘應該是要競選總統吧,但他仍是鴻海最大股東,他有這麼多資產在大陸,要說他完全不受中共影響很難做到。若他出來選,這也是人家會攻擊的點,「你怎麼硬的起來對中共?」

 

郭台銘辦公室發言人蔡沁瑜12日表示,郭參選與否,9月17日前會給各界答案,「不管是我們要做什麼樣的決定,一定會讓外界清楚」。高為邦說,郭台銘未看清中美貿易戰的局勢,所以他不積極移出中國,所以業務都保不住了,這是他的失算;現在他要賣廣州面板廠,但賣不賣的掉就不知道了,「現在他要怎麼將資產移出大陸,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也是一個令他非常頭痛的問題」。

高為邦:美中貿易戰是台商赴陸投資大減主因

台灣大紀元報道,經濟部投審會8月20日公佈今年1~7月核准僑外投資、陸資來台投資、國外投資、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資訊。投審會指出,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核准件數較去年同期減少12.6%,金額也減少55.45%,顯見台商赴陸投資意願已受貿易戰影響。觀察台灣對中國大陸投資前5大業別,以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投資金額較去年同期衰退最多,年減85.62%。

圖: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資料照。(陳柏州/大紀元)

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受訪表示,美中貿易戰是台商赴陸投資大減主要原因,川普希望得到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要求中共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包含保護智慧財產權及廢除補貼國營企業。

此外,據統計,隨美中貿易戰升級,台股上市櫃公司自台灣匯往大陸投資金額明顯剎車,其中鴻海集團去年降至60億元,今年上半年急降為零匯出,為鴻海投資中國以來首見。高為邦表示,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投資大陸的面板廠金額那麼大,現在都要賣,而他的富士康遭中共官方移出滬港通,富士康的價跌到剩下6%,所以他是不太可能再投資中國。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913/134238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