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千古名句「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下句才是精華 卻十人九不知

《論語》一部集儒家精華的書籍,裏面的許多人生哲理和治國理念在如今仍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北宋初年的宰相趙普曾言「半步《論語》治天下」的名言。在《論語·顏淵》「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名言眾所周知,卻有很多不知下句--「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用白話文來解釋便是: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死,那我們便盡力而為。有神論者經常將命運掛在嘴邊。在大多數有神論者的眼中,他們認為這世界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我們一生走過的道路,遇到的人......這些都可稱之為命運。但這種言論我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就從這句話來分析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不完美是完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經常想要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便在做人做事中追求極致完美,卻常常忽略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不是你的終究不會是你的,是你的終究會來到你的身邊。「生死有命,富貴在天」說的便是這個道理。我們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放平心態。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盡人事,聽天命也是問心無愧了。保持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那我們身上的生存,生活壓力也會小很多。

而後一句才是精華,卻十人九不知。其實我們有所不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句話在整個話題中只是鋪墊而已。「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句話才是重點。根據《論語·顏淵》記載: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我們僅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便是順應天命,然而儒家強調的是積極入仕和人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從古人的許多字畫和文學作品(如《蘭亭集序》)中可以看出古人並非懼怕生死,相反他們直面生死,但是他們害怕在有限的時間裏未能使自己的生活過的飽滿。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用白話文講便是:君子做事情謹慎且認真,不出差錯;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這句話是在傳遞另一種價值觀—人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接受遺憾。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失敗和不幸。當你面對這些遭遇時,你要學會怎麼樣避免最大的傷害,而不是糾纏其中,一遍一遍問為什麼呀,為什麼呀,偏偏這倒霉事情落在我的頭上了。

我們化解遺憾的第一個態度是接受遺憾,用「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來講就是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我早已知道這個遺憾了,這是上天安排好的。那第二個態度呢?就是「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敬是人心中的端莊和正直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對他人尊敬,做人正直便會慢慢得到他人的尊重。與他人共事是恭而有禮,從內心保持一份恭敬、彬彬有禮的態度,那麼就會少一分過,多一分尊重。這樣的話,害怕沒有兄弟嗎?

在當今社會,面對着生活的壓力,你在擔憂什麼時候房子、車子能到手;你在擔憂孩子上學巨額的開支;你在擔憂工作上是否有晉升的空間......在這大大小小的壓力下,想保持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從內心做一位真君子那恐怕是天方夜譚。而《論語》這些聖賢書中的價值觀在現代人的眼中便是一句句名言警句,也許無法真正做到一位君子,但是能在浮躁的環境中心中謹記這些聖人言,從中得到感悟,那也算得上是學有所成了。

參考文獻:

【1】《論語》

【2】《論語·顏淵》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羽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806/132539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