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首發】田北銘:話說房產稅

房產稅難,到底難在何處?難在房產稅的徵稅對象。主要徵稅對象是掌握了社會主要財富的權貴、官僚、與政權關係緊密的商人、依靠政權發財的食利者,以及這些人親屬(以下統稱得利權勢階層)。在中國,離權力越近掌握的財富越多,中國的經濟基本是權力經濟,經過四十年發展,社會主要財富已經轉移到這些人身上,這個群體自然擁有大部分代表社會財富的房子。這些執掌着政權運行、作為專制統治基石的人,自然容不得自身利益受損,集體抵制就成必然,這是全國現象。房產稅的本質就是在維繫政權與得利權勢階層放棄一些既得利益之間找平衡,假如得利權勢階層一毛不拔,政權只對窮人收刮,所得之稅費無法維持政權運轉的開支,政權運轉不良甚至停擺;對得利權勢階層侵佔太大,他們必然集體抵抗,搞各種破壞,政權同樣無法運轉。能讓得利權勢階層做出讓步的原因是保政權,因為政權一失,利益就有可能無法保障。房產稅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重大的稅制改革,有其歷史的必然。

一、重大稅制改革,是從古到今中國專制政權的宿命。重大稅制改革,是指對得利權勢階層有重大影響的稅制改革。稅額高、對民間影響大的稅制變革,對官方來說不叫重大稅制改革。稅賦是維持政權的基礎,政府必須收取大致足用的稅賦。中國歷史上很多王朝都經歷過重大稅制改革,都有共同的因素。每次王朝更替,都伴隨着頻繁的征戰,一半以上人口的死亡。這對王朝建立初期頭幾十年的稅制有根本性影響。秦暉先生在《為什麼人們厭惡帝制?》裏寫道:」西漢末年人口將近6000萬,王莽時期發生大亂,幾十年間就使人口損耗三分之二,東漢光武帝恢復天下太平時,人口只剩下2100萬。東漢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桓帝時人口又恢復到5648萬,但馬上又發生了更嚴重的黃巾之亂與軍閥戰爭,就像曹操詩中講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很多地方變成了無人區,重歸一統時,魏、蜀、吳三國人口加起來只有760萬,可以說消滅了七分之六。西晉維持統一三十幾年,末年人口1600萬,只有西漢盛期的四分之一。緊接着又大亂幾百年,一直到隋朝,隋文帝時代,中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盛世,人口發展到四千六百多萬,接着又發生了隋末大亂,也是毀滅性的,到唐高祖統一的時候,第一個人口統計是200萬戶,按中國傳統的五口之家,當時的人口有1000萬左右,只剩下五分之一。經過唐代前期、中期一百多年的發展,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即755年,唐代人口達到最高峰,有5291萬,仍比西漢平帝時要少。第二年「漁陽鼙鼓動地來」,又陷入了百年大亂,到了唐代宗時期,中國的人口又劇減70%,降為1692萬。歷經晚唐藩鎮,五代十國之亂,到了宋太祖統一的時候,剩下309萬戶、1500多萬人的樣子。宋代人口發展比較快,經濟比較繁榮。南北宋之交的戰亂對人口的影響也相對小些,到1190年,宋金對峙的雙方人口合計達到7633萬,第一次超過西漢末年,再創高峰。元滅宋金,人口再降,例如四川便從南宋的259萬戶劇減到元初的20萬戶。元朝的太平只維持了八十幾年,元末大亂又使中國人口受到嚴重打擊。」人口大量死亡的直接後果是荒地遍佈,人煙稀少,有大量荒地可供開發,荒地的開發讓稅源不斷增加。王朝初期,地多人少,官員也少,行政成本低;大量軍事人員復員回鄉,軍事開支也少。經過常年戰亂,民生凋敝,執政者往往實行休養生息、恢復元氣之策。隨着大量荒地開墾,稅賦有保障。任何專制政權,得利權勢階層都是越來越龐大,根本原因是沒有民主和制約,既得利益者可以自我繁衍,所需開支也就越來越大,稅賦自然越來越高。在王朝初期幾十年裏,人口快速繁衍,耕地逐漸擴大,稅基增大,稅收也就增多。雖然只取於民,有大量豁免者不交稅,還是大致能滿足統治者的稅賦需求。一旦荒地開墾完畢,農業產量不再增加,而人口又繼續增長,流民漸多,麻煩就來了。此時稅收難以增加,但得利權勢階層繼續膨脹,稅收需求有增無減,到了寅吃卯糧的程度,長此以往,無法維持。徵稅猶如從社會財富切蛋糕,蛋糕越來越大,切的也越來越大。問題就發生在蛋糕無法繼續做大,而蛋糕需要越切越大的時候。當普通民眾再也無法為統治階級提供足額稅賦時,為了維系統治,只能從得利權勢階層身上打主意,這就需要重大稅制改革。

任何稅費,只要徵稅對象是民,官方不會有任何猶豫,民無權,也就無權說不。官方徵稅不需要跟民間商量,即便民不聊生,官方徵稅未必會猶豫。明朝徵稅連坐,導致集體逃亡,集體做流寇。中共在1959-1961年大饑荒期間也不會管農民有沒有糧食吃,反而認為農民私藏糧食,為此展開慘絕人寰的階級鬥爭,交不夠公糧各種殘酷的批鬥,把人往死整。在古代,每到這種時候,即便把良民都逼成暴民,也實在收不到足夠的稅,例如明朝一條鞭法之前,苛捐雜稅已不下千種,農民不堪重負,逃亡奔命,政權失去大量納稅戶,賦稅隨之減少。沒辦法,只能從以往被政權各種照顧的豁免者身上打主意,而且也必須從他們身上打主意,因為經過幾十年經營,社會財富向他們集中,他們佔有了龐大的財富。古代稅賦主要和土地有關,不斷的土地兼併,土地向得利權勢階層集中。由於享有稅賦豁免,很多人將地掛靠在他們名下,能省下一些稅賦,官稅越重這種趨勢越明顯。到了這時候,統治者不向那些得利權勢階層開刀也不行了。以明代一條鞭法為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納稅田土尚有857萬頃,1065餘萬戶,6054餘萬口。而從洪熙元年(1425年)起,全國登記田土只有400餘萬頃,990餘萬戶,5000餘萬口。短短几十年時間,納稅田地少了一半。經過三年清查,納稅田地竟然多出400多萬頃。

中共還不同於古代王朝,不必只打土地的主意。中共處於工業化時代,經歷全球化浪潮。中共執政者抓住了歷史機遇,改弦易轍,拋棄了毛的那套階級鬥爭,搞起了改革開放,目的就是做大中國經濟蛋糕。經過四十年發展,蛋糕是越做越大,但切的也是越來越狠。八九·六四以後,中國全面步入腐敗治國,官僚空前膨脹,待遇快速提高,官僚對錢的欲望也越來越大,各路人馬極盡貪腐之能事。慾壑難填,到習執政時,以往那種悶聲發大財的狀態已經不可持續。為此開展規模和力度空前的反腐運動,五年下來,結果是政府開支不僅不減,反而繼續飛速增長,結果自然是稅收越來越高,但與政府實際需求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稅收不足便大量借債,地方債的規模已經是糊塗賬,沒人說的清楚,清華大學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白重恩帶領團隊對地方融資平台債務做過調研,截止2017年6月,僅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隱性債務達47萬億,加上其他債務,地方債約70萬億。這些都是保守估計,地方政府實際債務可能在百萬億以上。而且只借不還,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委員賀鏗曾說過,地方政府的信用比企業信用還差,「現在要讓他還債,他說我工資都發不出來,財政困難得很,怎麼辦?」2017年12月,審計署發佈發佈過一份公告,提到海南省海口市各級財政及國土等政府部門,在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要求61家企業和單位出資墊付征地拆遷資金55.44億元,並承諾待相關土地出讓金上繳市財政後,由財政安排資金進行償還,截至2017年8月底,這61家企業和單位只收到2億多元的墊付征地拆遷資金。政府花錢已全面失控,龐大的支出逼迫政府想方設法撈錢,絕大多數只能從房地產打主意,中央政府為保證地方政府不停擺,只能放縱,還得配合地方政府撈錢,尤其央行和各地銀行,更得放開貨幣閘門。房價經過2013年和2016年以來兩輪暴漲,全國房價普漲一倍甚至兩倍。在中央和地方、得利權勢階層和普通人舉國一致培育下,房地產徹底成了大而不能倒的宇宙第一大產業。與之相伴的,社會主要財富也都集中在房地產,而得利權勢階層又佔據了大部分房產。

二、房地產的大而不能倒

1、和房地產有關的稅費大到了不可替代。房地產有關的各種稅費早已成為政府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和房地產有關的稅費大約佔房價的70%,主要有土地出讓金,房地產項目開發需要繳納20多種稅費,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稅、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契稅、房產稅和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等。其中,主要是5.5%的營業稅、25%的所得稅和土地增值稅。此外,還徵收與城市建設相關多種稅費,比如,市政費、電力設施費、天然氣管道費、通信設備費、自來水管道費、教育設施建設費、園林綠化費、地下管網建設費、人防設施建設費、海綿城市建設費契稅。購房者需要繳納10多種稅費,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物業維修基金、有線電視初裝費、天然氣安裝費、暖氣初裝費、印花稅、登記抵押費、公攤費、物業費等。其實政府從中拿走的遠不止70%,房屋建築的各種材料,比如鋼筋、水泥、石子這些原材料,政府也從中抽稅,混凝土這樣的半成品,政府也要向攪拌站抽稅。各種原材和半成品要運輸到施工現場,高額的運輸費里包含大量政府稅費,運輸車輛的製造企業要交稅,購買人要交稅,車輛燃油成本有一半是稅費,高速公路的過路費,各種罰款,運輸公司本身還有各種稅費。真正攤到最終房價的政府稅費,至少達五六十種之多。2018年房地產銷售額15萬億,政府至少拿走11萬億,占當年政府財政收入18萬億的61%。假如沒有房地產,中國稅收就塌了天。假如房子賣不動了,以往那些稅費收不到了怎麼辦?數額太大,不可能轉嫁給製造業,還得從房子上打主意,只能是房產稅。而且從理論上分析,以往的賣房遊戲確實不可持續,原先附着在新建房屋上的龐大稅費只能轉為對存量房屋徵稅。

2、房地產是居民主要投資渠道。四十年來,人們普遍感覺手裏的錢貶值速度很快。1990年M2為1.53萬億人民幣,而到2019年5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89.12萬億元。過度印鈔逼迫人們必須尋求投資機會,這是避免個人財富損失、實現增值的必然選擇。在中國投資,和別的國家不同,中國實行的是國家壟斷,掙大錢的機會給了權貴、央企、國企、地方政府,給民間留下的投資空間極小,前些年基本除了樓市就是股市。中國的股市,和歐美國家強監管、嚴法治的股市有着本質不同,完全淪為得利權勢者的騙錢聖地,政府搭台,騙子唱戲,股民遭殃。這幾年興起的各種P2P,民間理財,基本淪為詐騙遊戲。由於缺少法治和監管,政府鼓勵的民間融資完全成了騙子的犯罪天堂。殘酷的現實讓人們沒的選擇,房地產投資基本成為民間資本的唯一出路,而歷史經驗也證明,投資房地產是唯一出路,投資房子都得到了異常豐厚的賬面回報。

3、房價已經高到難以承受。人們買房的根本動力,源於房價不斷上漲,房價上漲是炒房、賣地、印鈔遊戲能持續的根本。房價的上漲程度,主要取決於經濟的增長規模和印錢的規模。四十年來不斷擴大的經濟規模為就業擴大、收入增長、人口大規模向城市轉移、地價房價上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但房價上漲已經到了盡頭,首先是經濟規模不再增大。從去年起,經濟已經停滯,陷入衰退,向松祚2019年的一個演講視頻在海外廣為流傳,視頻中談到:中共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統計,中國GDP實際上已經是負增長。經濟規模的不斷下降無法再支撐房價上漲。那只能靠擴大印鈔規模維持房價上漲,其實也行不通,實際上印鈔已經淪為空轉。(不能無限印鈔的其他原因下文還有分析)2017年2月13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銀行的錢,豈能「虛投空轉」?》寫道:「槓桿收購、債市違約、票據風波……一段時間以來,不少熱點金融事件背後都有銀行資金的影子。相比傳統的信貸資金,這些錢通過在不同金融市場、不同機構之間穿梭,在金融體系內部「虛投空轉」,一些風險已經顯現。這種新的金融風險隱患,引起市場高度關注。」貸款不進實體經濟,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體經濟不掙錢,風險大,連上市公司也都熱衷炒房。2018年8月1日新華社發表文章《亂象!超千家上市公司「炒房」近萬億,對企業投機「炒房」如何圍堵?》。上市公司除了股市搞圈錢,都熱衷起炒房,因為炒房最掙錢。印鈔要進入房地產,不流入別的領域,需要炒房能獲得比其他行業高的收益率,需要房價快速上漲。以往那些把戲持續到現在,全國相當數量的普通縣城房價五六千一平米,一套房動輒七八十萬,2018年國內各大媒體報道了中國超過200個縣城房價超過9000元的消息,如財經頭條《祝賀房價,全國200個縣城房價超9000元》,騰訊《200個縣城房價超9000元,你離買房還有多遠》,列舉了國家統計局數據,城鎮居民年可支配收入36396元,農村居民13432元,按照這個收入水平,理論上是負擔不起高房價的。縣城本就產業少,工資低,而人們為結婚或投資,不得不被動接受高房價。中國男女失衡嚴重,五六年前媒體報道男性比女性至少多3600萬,尤其農村,備受婚姻擠壓效應,買房基本成了結婚標配,為了兒孫婚姻大事,農民將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投入房地產的無底洞,高房價對農民形成致命收割,往往傾家蕩產,負債纍纍,十數年難以翻身。至於全國的地級市、省會城市,房價更是高的離譜,以石家莊為例,政府公佈2017年石家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51元,但當地房價動輒兩萬一平米,稍微便宜些的也得一萬五,普通人買套房少說得150萬左右,假如首付50萬,商貸100萬,30年等額本息還清,以5.8%的利率計算,僅利息就要支付111萬元,加上購房稅款,至少要支付270多萬,按照目前收入水平,一個人需要不吃不喝沒一分錢開銷至少還112年。官方的說法是兩家三代六個錢包湊首付。古今中外,從來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共這樣,除了讓人傾家蕩產,還要讓人背上一生的債,生生世世給黨當牛做馬。因為中共徹底壟斷着土地,壟斷着供應,牢牢控制着價格,普通人想獲得房子,唯有高價贖買。窮人事實上已經喪失買房能力,買房的那部分窮人全靠重債支撐。房價漲到如今,早已是一業繁榮萬業蕭條,政府要持續以往漲價、賣地的把戲,房價每隔五六年至少得有50%以上漲幅,才有吸引全民投資的能力,要是再那麼漲下去,六個錢包也湊不起首付了,況且失業快速蔓延,收入下降,即便越來越多人對房子情有獨鍾,也無力負擔其高門檻。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首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625/130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