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信國安瀕臨崩盤:負債1558億 求監管部門阻銀行追債

作者:

截至目前,已有中關村銀行、北京銀行、申萬宏源等5家金融機構對中信國安提起訴訟,啟動司法保全程序,並查封了中信國安部分資產。中信國安已開始變賣青海鹽湖項目、三亞椰林灘酒店、海南萬寧地產項目、京龍大廈等資產,為緩解債務危機籌措資金。

中信國安的危機愈演愈烈,現在已難以收場。

時代周報獲得的一份名為《關於懇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函》的文件顯示,中信國安已啟動資產重組工作,且中信集團正就旗下中信國安集團(以下簡稱「中信國安」)流動性風險向中國銀保監會請求協助。

為此,這封信函由中信集團向中國銀保監會發出,大意是請求銀保監會出面,穩定及協調相關債權人。也就是說,中信集團希望銀保監會出面擋一擋前來追債的銀行機構。

這無疑代表着中信國安已半公開承認了資金危機,並且這一危機已經大到自己無法解決,需要求助銀保監會。

中信國安還有喘息時間嗎?

末路

這封函件挑明了壓在中信國安肩上的數座大山。

中信國安完成混改以來,集團旗下多條業務線開展得並不順利,資金問題一直存在。從2018年7月中旬至今,社交媒體上關於中信國安在各地項目拖欠工資的維權呼聲從未斷過。這率先將中信國安的資金危機暴露在大眾眼前。

但中信國安資金狀況究竟如何,嚴重到什麼程度,外界鮮有人知。如今,這封「求助信」將中信國安內部的窟窿清楚地暴露出來。

這意味着,中信國安危機已超出其自身能夠解決的範圍,上升至中信集團層面,甚至到達需要監管部門出面協助的地步。

中信國安離末路還有多遠?在時代周報拿到的這份函件中,中信集團向銀保監會說明了情況。

截止2019年1月底,中信國安整體有息負債1558億元,其中,銀行借款824億,保險公司借款餘額125億,此外包括債權、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其他公司在內,皆有數十億至百億不等的債務。

由此來看,中信國安幾乎將所有借款渠道借了個遍。

債額高企的同時,中信國安的資產卻並沒好看到哪裏去。截至2018年底,中信國安總資產2023億,資產負債率78%。資產負債越高,說明企業通過借債籌資的資產越多,風險越大。

最令人擔憂的是,中信國安的造血能力遠不如其融資能力。

沒錢

在企業經營中,通過債務槓桿撬動大量資金,藉以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張,是正常操作手法。一般來說,企業運用財務槓桿,是基於高收益的前提。但是中信國安財務槓桿的上升,卻沒有帶來收益的同步增加。

根據中信集團對銀保監會的說明,2018年中信國安營業收入107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僅為0.4億元。2019年1月25日,中信國安發佈2018年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8年全年淨利潤為18.00億元~22.00億元,上年同期為2.59億元,同比增長593.99%~748.2%。

然而,營業收入的大增與中信國安業務增長完全沒有關係。2018年,中信國安以21.72億元轉讓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31.80%股權。中信國安也在年報里確認,正是這筆錢,讓其淨利猛然大增。這意味着,除去這筆股權轉讓的收益,中信國安2018年的淨利幾乎為零。

也就是說,增加槓桿並沒有為中信國安帶來相應的利潤,在借款1500多億後,中信國安的盈利狀況依舊不樂觀。

在當前狀況下,中信國安已經很難通過現有業務賺到錢。因其價值300億元的核心項目「國安府」房地產項目,正面臨無法銷售的局面。

曾是稀缺住宅的「國安府」項目,如今面臨流產

2010年,中信國安從信達投資、信達北京分公司手中接收地塊,並着手開發北京核心區域內的稀缺高檔住宅「國安府」。之後,經歷了長達七年的艱難拆遷,中信國安在「國安府」項目投入高達200億元資金。

不過,由於地塊轉讓環節存在諸多問題,2017年4月5日,中信國安被法院判處返還該地塊的土地權益。中信國安的「國安府」項目至此面臨流產。

200億投資打了水漂,300億預期銷售款煙消雲散,143戶購房者無房可住。留給中信國安的,則是一個巨大的投資「黑洞」。

中信國安內部人士表示,土地返還了,基於土地的投資、土地上的房產、配套以及購房的業主,該怎麼辦?這個判決書都沒有交代,意味着這一個判決將會帶來幾百起官司。

眾矢之的

相比於消失的利潤,眼前的債權人才是中信國安此時最頭疼的事。

根據時代周報了解,中信國安2018年淨償還債務135.35億元,但應還未還的有息負債仍有30億,換言之,這30億債務已經違約。另外,2019年到期有息負債732億,佔2018年全年營收的約68%。這筆錢須在今年剩下8個多月中全部償還,且此後兩年的到期債務規模都在350~450億元之間。

在幾乎無法盈利的情況下,中信國安能在一年內還上732億債務嗎?求助函的存在已經說明了一切。

更讓中信國安緊張的,是自己違約的信息被金融機構公開。因為這將影響到中信國安下一步發行債券融資,甚至是資產重組工作。

在中信國安債權人中,借款餘額前五大金融機構包括工商銀行99億,建設銀行80億,農業銀行66億,國開行64億,以及北京銀行49億。

一旦各大金融機構群起而攻之,在中信國安資產重組過程中抽貸斷貸、起訴查封、強行平倉等,則中信國安的重組進程將就此受阻,甚至功虧一簣。

但情況早已開始惡化。2018年以來,多家金融機構不斷壓縮或提前兌付中信國安的表外資管業務,減少對中信國安的新增貸款業務和續貸,「中信國安面臨很大流動性壓力」。

截至目前,已有中關村銀行、北京銀行、申萬宏源等5家金融機構對中信國安提起訴訟,啟動司法保全程序,並查封了中信國安部分資產。

2019年3月,中信國安一筆25億元的保險債權投資計劃違約,北京銀行不得不根據擔保條款墊付了3945萬元利息。本來這份擔保函還有2年多才到期,可中信國安卻在這個節骨眼連零頭的利息都拿不出來。

更早些的2018年12月份,中信國安有3億元存款被中關村銀行凍結。隨後,中信國安持有的3.26億股中葡股份被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凍結。2019年2月11日,因中信國安信用賬戶維持擔保比例低於追保線,中信建投證券進行了強制平倉,導致中信國安被動減持萬邦達股票75300股。中信國安所持有白銀有色公司股份總數的100%,也被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三年。

根據時代周報在中國貨幣網查詢到的數據統計,截至3月15日,中信國安已有約171.7億元資產被司法凍結。而這還將引發更大的風暴。

這些金融機構的緊張情緒也感染到其他機構。除前述5家機構外,還有13家金融機構擬對已到期或即將到期的貸款提起訴訟,準備啟動司法保全。並且還有8家金融機構要求中信國安提前償還尚未到期的貸款。借款違約涉及的金融機構約50家。

中信國安此時已成各大債權人的眾矢之的。

評級下調,重組無望

這一切或許是因為中信國安信用早已崩塌。

2019年1月,評級機構聯合資信在公告將中信國安列入可能下調信用等級觀察名單,並在3月19日正式將中信國安的長期信用等級下調。

這也是中信國安更懼怕的情形。一旦各大評級機構接連下調中信國安信用評級,意味着中信國安將面對大規模公開市場債券和保險資金貸款提前到期,以及銀行貸款交叉違約的風險。

也就是說,評級下調後,各個債權人都將懷疑中信國安能否還上欠自己的錢。這種疑慮會引得債權人組團上門討債。

更嚴重的問題是,評級下調後,中信國安後續信用體系將崩潰。而這也將引發更致命的連鎖反應。

目前中信國安正與債權機構協商再融資,並且推進債券發行,也就是借新還舊。當評級下調,這些打算都將化作泡影。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恐懼,中信國安不希望自己還不起債的問題被公之於眾。因此,中信國安請求銀保監會統籌協調,避免債權人在重組過程中採取抽帶斷貸、起訴查封、強行平倉之類的措施。

在這種情況下,中信國安是否能順利完成資產重組,充滿了變數。這也是中信集團向銀保監會的求援信中提到的困難。

中信國安這艘千億巨輪,在金融去槓桿的大背景下,其融資空間已經大受掣肘。

賣資產

重重資金壓力下,中信國安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籌集資金,包括卸掉包袱。

3月21日,中信信息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其股東從中信國安有限公司變更為中信數字媒體網絡有限公司,此公司為中信集團旗下公司。

中信國安此前一份發行文件披露,2018年1-3月,中信信息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0萬元,營業利潤-665.75萬元,淨利潤-665.75萬元。中信國安此舉無疑是在甩掉這一包袱。

截至2019年4月12日,中信國安清倉所持有的湖北廣電股票。據日前公告披露,中信國安集團此次減持均價為每股9.09元,即套現約3300萬元。

此外,中信國安已開始變賣青海鹽湖項目、三亞椰林灘酒店、海南萬寧地產項目、京龍大廈等資產,為緩解債務危機籌措資金。

發新債還舊賬也在進行中。但最終買單的,或許還是中信集團。2018年9月,中信集團向中信國安提供35億委託貸款作為緊急流動性支持。2019年1月,中信集團再向中信國安提供2.5億委託貸款,專項用於中信國安拖欠外來務工人員工資。

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也佐證了中信國安資金危機的嚴重程度。

中信國安旗下有一家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是 大陸成立最早的一家職業俱樂部。2011年年初,北京國安隊在接受採訪時稱,「比什麼都別和中信國安比有錢,恆大再有錢也只是我們的冰山一角。」

回頭再看,中信國安的好日子似乎就在昨天,但坍塌也只在一夜之間。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時代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9/0418/127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