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那些服過刑的中國富豪正排隊「復出」 這背後有什麼玄機?

那些正在或曾在監獄服刑的首富們,很可能會排着隊「復出」。 這幾天,「過氣」的國美前老總黃光裕,其百度關注指數突然爬坡躥升,出現了罕見的峰值。 自十年前鋃鐺入獄後,他已退出「新聞封面」許久。誰曾想,11月4日和18日,這位潮汕幫大佬的關注指數竟然飛到了159萬、141萬。

 

 

01

那些正在或曾在監獄服刑的首富們,很可能會排着隊「復出」。

這幾天,「過氣」的國美前老總黃光裕,其百度關注指數突然爬坡躥升,出現了罕見的峰值。

自十年前鋃鐺入獄後,他已退出「新聞封面」許久。誰曾想,11月4日和18日,這位潮汕幫大佬的關注指數竟然飛到了159萬、141萬。

民間的暗流涌動,很可能來源於這個月初一場規格極高的座談會。

1日,中央請來一大幫民營企業家,像對待「自家人"一樣,"掏着心窩"侃大山。高層在會上擲地有聲:

對一些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範行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

話音剛落,黃光裕就強勢回歸眾人的視野。連帶着,股市都產生了微妙的回應。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本月16日,中關村股價從每股7.84元一路漲停至8.62元,而這家公司的最大股東,恰好就是國美。

看來,還是有很多人忘不了這位曾經的中國首富啊。

不單單是黃光裕,科龍電器原董事長顧雛軍也有了「好消息」。本月7日,他向外界透露說,佛山市中院終於受理了自己的巨額索賠案件。

時間點之微妙,實在是耐人尋味。

這位曾經在中國製冷業叱咤風雲的人物,即使入獄七年中也從未認罪。最近一年,他一直奔波在「伸冤」的道路上,頭戴「草民完全無罪」的紙糊高帽,發放了長達27頁的舉報信,狀告證監會......如今,他的案件再現破冰之機。

02

事實上,在今年企業家群體焦慮的期間,已經提前釋放出了信號。

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進行公開宣判,再審撤銷了物美創始人張文中原審判決,改判無罪,之前已被追繳的財產,依法予以返還。蒙冤12年後,這位商界的聶樹斌得以昭雪。

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宣佈提審南德集團前董事長牟其中案,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的執行。這個節點,正是「民營經濟離場論」熱傳的時候。

現在,最高層已表明了國家立場,底下的相關部門自然是紛紛出動,以提高政治站位——

11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表態,「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利用審判執行權侵害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行為。」

隔天,最高檢察院就很默契的迅速跟牌,強調要「集中辦理、總結一批侵害民營經濟發展的案件」。

17日,公安部也終於發聲了。其一把手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並發表講話,其中有三句值得好好品味。

1、要準確認定經濟糾紛和經濟犯罪的性質,堅決防止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堅決防止把經濟糾紛作為犯罪處理;

2、嚴格依法準確適用刑事強制措施,發現錯拘錯捕等執法問題的,必須在第一時間依法糾錯;

3、對法定代表人涉嫌犯罪但仍在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偵查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眾所周知,經濟糾紛的犯罪化,很容易造成企業家被關在冰冷的鐵柵欄之後,無法插手公司事務。可商業江湖不等人,時間一長就樹倒猢猻散;過度使用查封、扣押和凍結,也容易造成公司資金鍊斷裂,進而破產倒閉。這些粗暴的做法,是橫亘在民營企業家心中多年的陰影。

在那次關係千千萬萬民營企業家命運的座談會上,最高層說:我多次強調要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最近人民法院依法重審了幾個典型案例,社會反映很好。

接下來,公檢法可能會加速啟動糾錯機制,集中處理一批爭議極大的歷史舊案。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很可能會迎來一波為民企大佬平反的小高潮。

03

在中國,民營企業家要做到首富的位置,需要歷經萬千考驗。

一要處理好與權力的關係。

二時刻做足功課,讀懂政治。

三押上全部身家,賭對政策。

第一項考驗人心,第二項考驗智慧,最後一項考驗運氣。哪一項都不能出錯。

不久前,馬雲宣告退休。這位曾經說過「中國首富有好下場不多」的浙商,在壯年之際選擇全身而退,本身就意味深長。

過去四十年裏,「轉型中國」可謂混沌不清。後計劃經濟的烙印遍佈社會的每一寸肌理。有些時候,權力肯讓道,資本才能搭橋,兩者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民營企業家賺的每一個銅板,身上都帶有時代的特徵。所以這個「原罪」問題,就猶如達克摩斯之劍,不知道什麼會落下來。

而且你歷經千辛萬苦,翻越了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之後,終成一方霸業,可能也會遭到更多覬覦的眼光。一旦處理不慎,就可能是一副手銬,一紙訴狀,幾十年的商業帝國崩塌離析。

這樣的悲情故事,歷史不是沒有發生過。

今天,中國的經濟邏輯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政府不可能永遠靠着權力的主導,來主宰經濟周期的興衰起伏。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用大投資、大基建、大房產來拉動經濟的舊模式,走不通了。

比起以往任何時刻,今天的中國都更需要市場化的力量,需要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來對抗國內外的劇烈變化。於是,這才有了「自己人」的故事。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126/120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