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身上有個排濕出口 1天敲打30下 排出體內多年濕氣 一身輕鬆

濕氣重是不少人都存在的一種情況,這跟自己的體質有異的關係,也跟自己所處的環境有關,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濕氣重,都是需要得到重視,採取一些方法來進行改善的。我們人身上是有一些穴位能夠祛濕的,經常按摩會取得不錯的效果。下面會為大家介紹一些濕氣的基本知識,以及按摩穴位祛濕的方法。

都聽說過「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吧!,一開始有些人都以為是身體上火了,天天都在吃補藥,但不知道,濕氣不除,吃再多的補藥補品也都是如同隔山打牛。

其實祛濕也很簡單,而我們身體就有7個祛濕口,只要每天拍打幾分鐘,濕氣自然就輕鬆排除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7個排濕口吧!

豐隆穴是身體除濕的最重要穴位,適當的按揉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效果非常不錯,痰濕體質的人應該多加重視,配合按摩足三里穴,效果更佳明顯!

承山穴位於足太陽膀胱經上,適當的刺激承山穴,能夠幫助我們振奮陽氣,排出濕氣,有些人在按壓承山穴的時候,會有酸脹痛感,這就說明我們的體內存在濕氣,適當的按揉一段時間,會感覺身體逐漸的發熱,那就是陽氣在向外發散,濕熱體質的人可以多注意這個穴位,對改善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

足三里是身體上的一個全能的穴位,健脾益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足三里穴位,當然除濕也少不了,按摩艾灸都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如果除濕的話,艾灸更好一點。

脾是生痰之源,是管理濕氣的,如果濕氣排不出去,就會產生痰飲,所以我們還是要先健脾,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足三里和陰陵泉配合着來,空閒時候按揉陰陵泉,晚上睡覺之前艾灸足三里,能夠達到很好的健脾除濕的效果!

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經氣再這兒往裏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着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裏,時間不拘,空閒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裏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委中穴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走的是膀胱經。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祛濕排毒「通道」,而委中穴就是這個通道上的出口,如果這裏被堵住,濕氣就很難從身體排出,關節炎、腰酸背痛等疾病就會發生。

平時可以按揉委中穴,每次敲打36下左右。

肘窩——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取穴,在手肘關節的彎曲凹陷處。

中醫認為,大腸經的濕濁之氣都聚集在曲池穴。按摩曲池穴可以治療上肢癱瘓、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等。

大家按摩時可以在肘窩處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出現酸脹感為宜。

腋窩——極泉穴

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在腋動脈的搏動處。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它與心相連,匯集了很多與心臟相關的神經和血管。

大家可以常常按揉或撥動,一次36下左右,一天按2次,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調理睡眠的作用,緩解心悸、胸悶的狀況。

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拍濕口

一起來找找看吧!

當你保持坐姿的時候,找到腳面和小腿之間的凹槽,這個縫隙用手指就能摸到。

然後我們先用手指按壓幾下,堅持1分鐘,然後手握空拳,敲打這個位置~!

正常情況下會感到酸痛,酸脹,堅持3分鐘,大概敲打30下!

這個動作祛濕效果也非常不錯!

除了每天拍打按摩這些排濕穴位之外,平時還可以吃一些祛濕健脾的食物。如芡實、薏米、砂仁、山藥紅豆等。其中祛濕最好的搭配就是要說到薏米紅豆湯了。薏米薏米的祛濕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記載,《本草綱目》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滲濕。「

薏米紅豆常見參考做法: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10克、紅豆20克、芡實5克、枸杞2克

做法:將薏米、紅豆等洗淨浸泡,然後將所有材料放進煲中加水煮爛熟。

薏米紅豆蓮子粥

材料:蓮子10克、薏米15克、紅豆20克。

做法:做法同上面。

運動也可輔佐祛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Q博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12/118795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