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老後破產:中產們 你們的晚年生活將是這樣的

作者:

每一代人都很像,每一代人又都不一樣。

美國老太太歷經多代,巍然不倒。

中國的70、80後們,卻從這一任日本老太太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美國的挑戰者們,明知這就是一個「陷阱」,卻不得不一腳踩進去,賭上的卻可能是這一代人的人生以及老後破產的淒涼晚景。

01

兩個美國故事

提到美國,也許人們馬上會想到,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生活節奏快,都市霓虹燈閃爍,酒吧餐館歌舞昇平。

華爾街上,人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人情冷漠;不論貝弗利山的別墅還是布魯克林,不同族裔的家庭觀念都在淡化,性方面非常開放,各種消費欲望極強,錢才是上帝。

可到了美國你會發現,以上描述符合的是如今中國的狀況,卻與美國關係不算太大。

美國很多城市裏,過了晚上8點找飯館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很多餐館都已關門,過了9點10點更難,街上到處都很安靜,包括紐約也是如此。

去唐人街吧,那才是物慾橫流,燈火輝煌……

大約20年前,有個家喻戶曉的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

美國老太太貸款住上了自己的房子,買了車子,享受了人生;

中國老太太辛苦一生攢錢,到老才開始提高生活品質。

其實,這是兩個不可比的人生:中美文化觀念中消費觀念的差異,以及與此相關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價值觀念的差異。

從祖孫三代的連續性來看,美國人的三代是「自己管自己」,「兒孫自有兒孫福」;中國人的三代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但通過借貸提前享受生活,這個理念讓中國的一代人動心了。

20年後,當經濟形勢低迷與銀根收緊同時來襲,北京、廣州城市的部分家庭燒掉「六個錢包」的全部積蓄後開始斷供。

中國丟失的是傳統代際延續的可持續,以及社會存款第一的國家積累。

留下的只是債,以及一個提前透支的「繁榮」。

02

修昔底德陷阱百姓版

我們先說,為什麼,美國老太太總是贏面比較大?

我想,先要回答這個問題:錢是不是上帝?

修昔底德陷阱是這樣描述統治者與挑戰者之間的關係,代替與被代替。但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玩法。

戰後的世界經濟有兩種重要的玩法,一個是市場經濟體系,一個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前者是公平的,但後者決定前者的財富流向,而美國又用印鈔機控制着後者。於是,在市場經濟體系下超發貨幣,成為日本、歐盟以及中國等等美國經濟挑戰者們,熱衷仿效的方式。可遺憾的是,它必須實現戰勝美國,重建全球支付體系,才能實現超發貨幣的外循環,讓各國百姓替你還債。

可很多年過去了,只有美元仍舊是唯一外循環的,而歐元也好、日元也罷,加上國際化中的人民幣,大都擺脫不了內循環的境遇,除了吃胖本國的GDP之外,它只是增加了不同國家百姓使用信貸之後的痛苦程度。

透支必然要償還,而假的繁榮也真不了。

修昔底德陷阱也有一個「百姓版」。

在中國,它叫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故事,世界的第一個此類故事,應該是美國老太太與日本老太太的故事。

當日本國民還在用工匠精神實現日本經濟增長的奇蹟時,這個故事出現了。

那個時候,中國老太太還沒有存款,日本的家庭擁有6個錢包,而美國老太太只有信用卡。

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這波「老太太」恰好是日本經濟騰飛的主力軍,被稱為日本經濟的脊樑。此後,推動日本房地產泡沫的,也是這一代人。

日本的房地產連續漲了20多年,正好就是戰後這批人成家立業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他們,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擁有穩定的工作,而且幾乎所有人都預期自己的工資將會繼續增長。

這個時候,房地產開始火熱,於是資金瘋狂湧入房地產中,在他們的眼中,世界一片光明,人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而這一切都結束於90年代。隨着政府開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房地產泡沫應聲破滅,這代人大多數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從而進入了失去的30年。

這也就是美國老太太與中國老太太的前傳吧。

緊接着,這個故事就有了中國版。

只不過,這個故事還是拿老人說事兒,影響的是中國的一代年輕人。

2000年左右,整個中國,貨幣尚未超發,房價尚未起飛。

後來,為了度過1998年以來的經濟低迷態勢,中國把基建投資與房屋商品化從潘多拉的寶盒中釋放出來。

至於今天發生了什麼,我似乎不必再說了。

這個時候,相信很多即將真正成為老太太的中國中產階層想知道,美國老太太與日本老太太的故事,後來發生了什麼?

03

老後破產,與中年危機

「為了省錢,他們或者與所有朋友斷絕聯繫,或者生病捨不得就醫,萬沒料到,竟是這樣的晚年。」

——《老後破產:所謂「長壽」的噩夢》

這是NHK特別節目錄製的一檔紀錄片。錄製組以「金錢問題」為主軸,揭露「老後破產」在居住、生活、醫療、人際關係等面向中的各種影響。

今天的經濟學家會問,有房子,有年金,為什麼還會「老後破產」?

數據顯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日本,孤身生活的老人逼近600萬,且約有一半人年收入低於生活保護標準。其中有70萬老人接受政府生活保護,另外200多萬老人只靠養老金生活,一旦生病或需要人照顧,要不斷動用積蓄來填補養老金不足,就容易陷入一種危機和焦慮。尤其在需要支付大筆意外開支時積蓄一旦不夠用,照舊有陷入「老後破產」的可能。

80歲的菊池女士年輕時條件頗為優渥,老伴幸夫先生有家建築公司,她一邊全職帶兒子,一邊幫他打理公司日常事務。而透支的生活,毀掉了她的晚年。

在償還完各類貸款後,進入晚年的菊池女士與丈夫只有退休金與一身病的身體。

老伴去世後,菊池為了省錢,只好降低護理等級和減少護理人員上門照顧的次數,全靠自己艱難度日。

這種現象,在中國可以稱之為「消費降級」,但如果步入老年,這種「降級」帶來的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如果沒有別國的鏡鑒,人們很可能認為這就是命運,但很少有人跳出來思考,這其實是博弈:在年青一代人心中吹起通脹的泡沫,經濟騰飛的假象,等到他們變老時與國家一同背負國家經濟不濟帶來的社會福利「斷崖」。

在日本,這叫軟刀子殺人,在中國,這叫溫水煮青蛙

這麼多年過去,美國老太太還是那個美國老太太,優良的社會保障制度讓美國老太太不會因過度透支而懼怕破產。這才是本文的關鍵,現在我們學不來,以後也不好說。

04

我們該贏在何處?

如今,大約30、40年已經過去,吹起日本國家繁榮泡沫的一代人,已然品嘗到了苦果,也讓人們知道老一輩所說的先苦後甜,是有道理的。

可惜,在日本,日元依然是孫子,安倍經濟學還在發酵,許多中了超發貨幣「鴉片」毒癮的國家,根本停不下腳步。

這個時候,不管再怎麼講述美國老太太的故事,也很難喚起日本年輕一族的任何欲望,與之對應的是渡邊太太——一群理財能力超高的家庭婦女。

有人問我,為什麼日本要把女性培養到研究生畢業,卻直接回家去做全職太太?

我回答說,第一,聰明的女人會把高智商傳給下一代,同時也會把財富傳給下一代。只有這樣,才不會重蹈前一代「日本老太太」的覆轍。

報道說,渡邊太太們一邊做飯,一邊看着匯率,他們不再相信本國貨幣,更不相信房價,而是相信在不停動態的匯率中,尋找實實在在的利差!

美國老太太的故事還會講給下一個挑戰者國家的年輕人,直到他們真正成為老太太。

而NHK電視台的節目,已經在日本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效果。

從個人角度來講,養老是一個永遠都需要考慮的事情。

可以說,管理財富,對於任何一國的年輕人,中年人而言,都必須知道,可持續經營在未來會成為一門必修課,哪怕是先苦後甜。比如,即便是資產過千萬的老人,也在依靠吃老本活着,這是不對的。

當一個國家的存款利率開始轉向為零甚至為負時,當市場上的房價開始下行,房屋開始有價無市時,這個時候就是「透支」出來繁榮走向拐點的前兆。

國家還可能追加印刷貨幣,但經濟體的萎縮也會隨之加速,直到價值的難產,貨幣的通脹。

對於中國的70後、80後來說,顯然還沒有日本老太太幸運,還沒有積累起足夠的財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就已經深陷中年危機。但是,只要還沒退休,就有能力跟上通脹,控制過度的信貸消費,依靠年輕時的投資為老後的生活打下基礎。

比如買到了2008年的美股,買入美國的指數基金或者投資共同養老金,或者買到核心地區的房產,香港的保險,並遠離炒幣、傳銷等各種暴發美夢。

那麼再過20年,你的投資收益或許能夠極大得緩解生存的壓力。

責任編輯: 秦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1004/118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