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基建啞火:有錢投不出的時代來了?

作者:

01

今年5月份,貿易衝突在一波三折中跌宕前行,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國的基建也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拐點——

基建投資同比下降1%,為近5年來首次下降,湖南、天津、山西等地的甚至驚現負增長。

高層憂心忡忡。正如李克強在前幾天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所講:

今年以來中國的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出現下行,或者說增幅下降,有些是多年來比較低的,甚至是最低的水平,我們不會走依賴投資的老路,但是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就是發達國家也要合理的投資。我們會繼續推動合理有效的投資。

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當下的中國經濟穩中有憂、穩中有變。中央高度重視基建這駕馬車的啞火。

於是7月,國常會和政治局會議調轉政策的方向盤,從去槓桿的緊縮中抽出一隻腳,對着龐大的社會機器踩了幾下油門: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合理充裕。

財政部也隔空喊話,催着下邊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還愣着幹啥,趕快去發地方債」!

不過,扔到湖裏的石頭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水花。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1-8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2%,增速比1-7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還原統計口徑,1-8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僅有0.7%,相比1-7月份下降1.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滑15.4個百分點。

政策調頭後的8月,基建還在進一步下滑。市場普遍瀰漫着一股意外的情緒。

有記者當場提問,目前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否增速見頂了?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回應說,「未來幾個月基礎設施投資有望緩中趨穩」。

用語很謹慎,是「緩中趨穩」,而不是「緩中有升」。未來的形勢到底會怎麼樣,就藏在這樣一句微妙的講究中。

揪着放大鏡仔細瞅各關聯數據,你會發現這事不簡單——

2018年8月,(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累計同比僅增6.9%,弱於9.4%的財政收入增速。而去年這個時候,財政收入增速9.8%,財政支出增速高達13.1%。

短短一年時間,政府的財政支出增速就明顯下滑,支收倒掛。

換句話說,很多地方政府錢花不出去了!!!

是地方不敢花錢嗎?

當然不是。地方有GDP的考核,巴不得火力全開。在大基建方面收縮,是因為地方政府想花而無法花。

基建可是一步險棋。別看今年全國的稅收激增跑贏全民陣線,宏觀調控能力大增,真到撒錢佈局的時候,也不得不考慮兩個尺度:

一是債務高低,二是項目好壞。在中央確定了不會大水漫灌的原則下,就是這兩個指標決定了基建的增幅速度。

放十年前,這些或許都不是事。放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節點,任何一個指標不過關,都可能導致地方政府的財政擴張胎死腹中。

02

債務

第一個指標關乎債務。

今天,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加上隱性債務,即便沒有觸及到天花板,加槓槓的空間也基本很小了。

莫尼塔的研究表明,目前地方債發行遲滯,主要因為到期及置換壓力較大、地方政府平衡增長與債務的過程比較膠着。

8月中央連發兩文,着手摸底地方隱形債務,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這個基建狂魔想要繼續用基建托底經濟下行,就面臨了一個極難把握的平衡。

用發改委基礎司一領導的話說,就是既要適度超前,又要謹防過度超前。翻譯成人話,就是沒事多低頭看一下自己的資產負債表。

說到底,大基建的背後都是錢錢錢。超前規劃超前建設,地方經濟的發展速度難保跟得上,弄到最後可能就是一地雞毛,債務滿天飛。

所以上項目可以,但是要量力而行。

最典型的就是城市軌道。7月底,國家發改委通過了長春8條地鐵線路的報批。重啟了冰凍整整一年的地鐵審批。恍惚之間,時光逆流,人們仿佛又站在了十年前錢如潮水的時代。不過,城市軌道的開工標準已經被抬高了三倍,還設下了債務率的生死線——

對於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沒有落實償債資金來源的項目,以及列入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範圍的城市,不批准或暫緩批准新開工項目。

對於那些債務率高居不下的城市來說,中央勢必會「高看兩眼」。

適度超前的工程,只要長遠來看能回饋一些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現在建好虧一些可能也沒關係,上級或許敲打兩句也就高抬貴手了。

那種一看就沒希望,只會給產能過剩和通貨膨脹造成負擔的,這一次,就不是一句「加快補齊短板」就能混過去的。

03

項目

第二個指標,關乎項目好壞。

經過歷史上的幾輪大基建,今天的東部地區已基本飽和,中西部地區那些旅遊勝地、省會城市、重點城市,該建的有效項目也建得差不多了。

以機場為例。中泰證券的研究顯示,目前中國229個民用運輸機場中,有69個機場旅客吞吐量佔全部吞吐量高達90%,剩餘的160個機場佔比僅約10%。特別是「尾部」的一些機場,每年的旅客吞吐量幾乎為零。

在中西部大建機場純屬燒錢,要知道,中國的城鎮化存在明顯的馬太效應,人口流向鄙視鏈頂端城市是常態。

雖然這一兩年,各省市區都編制了宏大的通用機場規劃,像甘肅說要建設200個機場,四川心比天高一口氣要建500個機場。但今天這局面,最終能夠獲批通過的又有幾個呢?

項目的好與壞,使用效率的高與低,直接關係着項目的通過率——

小項目地方上自己就批了,大項目要麼收到國家發改委手中,要麼有否定權,超級工程甚至還會連通好幾個中央部門一起拍板決策。花錢越多的項目,地方拿出來的配套資本金越多,中央的考核也就越謹慎,被斃掉的可能性會比以前大。

說到這,有個案例不得不提一下。

8月份,中鐵總和貴州省聯合批覆盤縣至興義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拿到這張「准生證」,意味着貴州省的「市市通高鐵夢」打通了最後一步。一旦建好,貴陽至省內8個市/州就可以形成1、2小時交通圈。

然而,盤縣至興義可不是什麼主幹道,只是滬昆線分叉出來的一條小小射線,其專門連結起的興義市,GDP只有416億元,人口87萬。

只算經濟帳,虧幾乎是註定的。不過,這條高鐵被賦予了「貫徹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促進黔西南州和六盤水市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願景。

在扶貧的政治任務之下,相關標準可能會鬆動一些。畢竟有時候,公益扶貧與低效項目的界限是很模糊的,有操作空間。這要看地方跑部錢進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說辭。如果不能打動人心,通通都要靠邊站。

經濟賬虧,一定會被要求在政治賬上補過來。

就像那個投資高達2700億元的川藏鐵路,全長1000多公里,穿越世界屋脊,所到之處多為荒漠,施工難度極為艱難,但修這條路,幾乎閉着眼都知道其「戰略意義」。

04

下一步

目前,中國對棚戶區改造踩了剎車,水電站建設進入飽和期,「鐵公基」等傳統基礎設施也過了頂峰……

剩下缺口比較大的,就是城市管廊、污水處理等城市公共設施,以及醫院、學校、養老院等公共服務。

這兩塊對於改善民生福祉很有必要,但對於拉動經濟的作用,比「鐵公基」還要曲線救國,要多繞幾個彎,地方政府的動力不足。這也導致了那些躺在地方金庫的錢,花得比較慢。

一句話,造價高昂的好項目是真不多了,剩下的一些敲敲打打的中小工程,十個頂不了一個。

但基建下滑,偏偏又是一件深刻影響中國命脈的大事。。

如今基建呈啞火之勢,如何令人「捲起袖子,全心全意追求新時代呢」。

政府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在地方債務高居不下的情況下,民企將被鼓勵「共克時艱」。

據9月21日《經濟參考報》,發改委透露稱,下一步將加大資金籌措力度。通過規範的PPP方式運作,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鐵路項目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推進債轉股。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鞏固民間投資發展的良好勢頭。

態度很明顯,就是把民間投資積極性進一步調動起來。

很多人看上了民企,比如人社部的某位人士說,要讓職工共享民營企業發展成果。按照他的邏輯繼續推演下去,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私企共享中國發展成果這麼多年,也該是時候作出點奉獻,「為國家分憂多出一份力了」。

地方政府不加槓桿,就只有企業來。

大基建,你民企來不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28/118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