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通貨膨脹:官方數據靠譜嗎?

圖為北京一超市。(AFP)

國家統計局早前發佈數據,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屬溫和水平。官方的數據引發爭議,有市民質疑指數沒有反映出目前真實的物價水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大陸2018年5月份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還是1.8%,短短三個月後,該指數已經上升到2.3%。

國統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4日在記者會上被問到有關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連續擴大的問題時說,「總體來講還是屬於溫和上漲的水平」。

他解釋,因為天氣等短期因素導致8月份的食品價格上漲,因而造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升幅加大。

小標題:中國大陸的通脹數據可靠不?

美國《華爾街日報》星期二的報道指出,引述評論人士表示,已公佈的ICP數據與公眾的感覺不一致。而國家統計局的一些統計方式有些過時。同時,中國大陸經濟數據具政治敏感性,當局通過管理數據以支持其對經濟形勢的描述。

受到通貨膨脹直接影響的普通市民認為,在日用品、食品、房租和房價走高的情況下,官方的數字似乎不多可靠。

寧夏市民柴先生表示,雖然各地情況不一,但總體來說確實感覺生活成本上升不少。不難懷疑官方公佈的通脹率含「水分」。

他舉例說:「現在菜價是一個月一個價,像平菇從4塊漲到6塊,漲幅超過20%了。我們這邊有補貼的羊肉也漲了。」

柴先生補充道,物價的上漲對有固定工作、收入人群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就覺得存不下錢了,會暫時擱置買第二套房子。以後迫於經濟壓力只能養一個孩子。至於沒有工作或養老金比較少的人,(通貨膨脹)會讓他們很難生活下去。」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還表示,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存在更頑固的問題——房價。

報道說,官方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的12個月租金成本之上升了2.6%。但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大城市的租金價格上漲了10%-30%。

小標題:物價上漲因為啥?

中國問題學者胡星斗教授談及北京的物價狀況時說,很多生活消費品的上漲可能已經達到40%。

他認為其中的原因是:「(從大家的感受來說)北京疏減人口,一些低端的產業停工了。批發市場也搬到北京之外,導致交通運輸很貴。從理論上來說,因為中國大陸貨幣的發行量是巨大的,遲早會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他還指出,中國大陸雖然有通貨膨脹的現象但還沒有達到嚴重的地步。

「因為中國有產能過剩,激烈的產品競爭把價格壓下去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貧富差距很大。雖然發行了過多的貨幣,但這些錢是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他們不需要消費,令那些資金成為沉澱的資金。老百姓沒有拿到這些超發的貨幣。」

小標題:中國經濟以後要怎麼走?

近幾個月來,不少媒體報道中國經濟受全球貿易環境和政府調控政策影響而開始放緩。在此情況下,中國大陸經濟的未來走向如何?

胡星斗教授強調:「這取決於未來的改革。其實中國大陸的改革潛力是很大的,可惜被既得利益集團阻礙,很多計劃基本都沒有兌現。」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自由亞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27/1180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