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十二個月的雅稱 書法落款必學!

落款,是書法創作一個要點。

凡是寫書法或者愛好畫畫的人,都習慣在完筆之後在後面加上落款以作標記或是紀念。

但很多朋友在章法和準確性方面容易出現紕漏,尤其表現在落款內容硬傷頗多。

如用月份記時法,其中就講究很多,特別是有許許多多的別稱需要弄清楚。

所以今天不妨來說說一年十二個月的常見落款雅稱,非常實用!

一月

孟春、寅月、陬月、太簇、初春、新春、端月、歲始、肇春、初陽。

吳自牧在《夢梁錄-正月》中說,「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正月又稱端月,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正」與嬴政的「政」諧音,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

《後漢書-馮衍傳》中說:「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這裏的「開歲」也是指農曆一月。

二月

仲春、卯月、如月、夾鍾、花月、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人葉紹翁詩句中的紅杏,花開二月故稱杏月。

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

《爾雅-釋天》說:「二月為如。」

又據郝懿行義疏云:如者,隨從之義,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也。陰曆二月因而又稱如月。

三月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個月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暮春季節,落英繽紛,好似溪水流霞,於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

四月

孟夏、巳月、余月、中呂、初夏、麥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農曆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禮記-月令》說:「孟夏之月麥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釋為:「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四月便稱麥月。

從季節氣候而言,四月為梅雨季,時值梅子黃熟,陰雨時間較長,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五月

仲夏、午月、皋月、蕤賓、蒲月、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種。

農曆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為端午節,舊時農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於門首,用以驅邪,因稱五月為蒲月。

《爾雅-釋天》說:「五月為皋。」故五月又稱為皋月。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鐘、荷月、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出污泥而不染的蓮篷,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故把六月稱為荷月。

在《易-繫辭上》說,「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說。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則、瓜月、初秋、桐秋、桐月、蘭月、肇秋。

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

古時,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

八月

仲秋、酉月、壯月、南呂、桂秋、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秋季的八月居中,謂之仲秋。

郝懿行義疏解釋說,「壯者,大也。八月陰大盛,《易》之大壯,言陽大盛也。」故稱八月為壯月。

鄉間山歌里唱道:「八月裡來桂花香」,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無射、菊月、暮秋、涼秋、杪商、秋末、殘秋。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鬥嬋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得起嚴寒考驗的特性。

而把九月稱為朽月,雖無處考證,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後衰老、枯落之故。

十月

孟冬、亥月、陽月、應鐘、初冬、早冬、首冬、始冬、開冬、新冬。

《後漢書-馬融傳》說:「至於陽月,陰慝害作,百草畢落。」鄉間開冬之後,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此時收成已畢,正值農閒,良辰美景多可入選。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黃鐘、霜月、寒月、葭月、正冬、暢月。

《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鄭玄的註解為「暢,猶充也。」因此農曆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

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

十二月

季冬、丑月、塗月、大呂、臘月、暮冬、梅月、暮歲、歲杪。

杜甫《臘日》詩云:「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到了秦朝時將十二月定為臘月,以後沿襲之。

自古以來,農曆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故又稱之為冰月、嚴月。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924/1178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