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研究報告:中國70%職業會受AI衝擊

大陸媒體報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發佈一份《投資人力資本,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報告》,得出結論是,中國將有70%職業受到人工智能(AI)衝擊,「機械換人」運動已在製造業興起。

報告引用麥肯錫研究,基於工作模塊的邏輯,從約2,000種工作涉及的具體工作內容出發進行考察。每項工作內容的完成,都需要五大類別(感知、社交和情感、認知、自然語言處理和物理性身體機能)18種工作能力中的一種或數種。

分析認為,目前全球可完全自動化的工作還相對較少(不到5%),但是在所有2,000多種職業中,70%工種將會受到AI崛起下,自動化取代人類的衝擊。

其中,最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工作內容是在高度穩定與可預測環境下的體力勞動,以及數據的收集與處理。

此類工作內容最常見於製造、餐旅與零售貿易業,也包括部分中等技能職業。其他類別的影響明顯較低,如與利益相關方溝通、運用專業知識進行決策、規劃、創造性工作以及人員管理和培訓等工作。

而從經濟產業格局來看,第一和第二產業中有大量重複性強、程式化程度高、與體力有關的工作,這些工作很容易被AI取代或者部分替代;第三產業受到AI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

但是,千萬別忽略,AI也在創造新工種。AI對工作崗位的正向作用可以分為擴大需求和創造職位兩種。

首先,有AI技術的專業人才有福了。AI產業發展直接帶來了對專業數碼技術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人才缺口將超過900萬人。晶片設計師、數據分析師、邏輯架構師、機械人製造等職位都處於人才緊缺狀態。

同時,得益於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生產力增長,人們對一般性工作崗位和勞動力的需求也會增加。

收入水平和消費的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老齡化社會對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基礎設施和能源投入的增加等趨勢創造對勞動力的需求,彌補機械對工人的替代。

雖然目前製造、金融類產業的一些低技能職業首當其衝受到AI技術的替代作用影響,但是服務業的勞動力規模卻表現出上升的趨勢。

其次,AI的發展極大地刺激新興創新市場活力,催生出很多就業的新模式、新業態。這些新業態短期內創造了許多新的職位並帶來大量的就業。

例如快遞配送、外賣配送、電商客服、專車司機、網絡主播、數據標註員等等。考慮更長的時間尺度,AI甚至可能產生機械人管理員、機械人道德評估師等科幻性職位。

AI日漸普及,一些全新工作機會已成現實,比如數據標註工作員。這是一種高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工作員需要每天盯着電腦屏幕8至10小時。報告稱,中國全職的數據標註人員達到10萬人,兼職人群的規模則接近100萬。兼職標註數據的培訓班學員,一個月收入在2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全職標註員的月工資約4000到5000元。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31/116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