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美媒:中國經濟 更大風險來襲遠超貿易戰

—房產稅成地方政府救命稻草

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令中共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但有美媒稱,過熱的房地產才是中國最大的挑戰,而且遠超貿易戰。但是中國地方政府基本靠賣地維持,過度調控房地產會引爆中國〝地方債務炸彈。開徵房產稅就成了中共的救命稻草。陸媒日前又爆料說房產稅今年面世。種種跡象顯示,中國房市即將開始「大收割」。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之際,美國消費者新聞和商業頻道(CNBC)8月21日報導說,中國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仍是中共當局面臨的挑戰。

根據財富管理公司諾亞控股(Noah Holdings)的數據,房地產投資已經達到約佔中國家庭資產的2/3的份額。同時,房地產市場在地方政府收入、銀行貸款和企業投資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報導引述麥格理(Macquarie)集團大中華區經濟學家胡偉俊的話分析,未來12個月中國風險最大的是房地產,而且遠比貿易戰還危險。

中國房地產泡沫是中共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對中國經濟和社會所帶來的將是摧毀性的破壞,繼而將直接威脅到中共一直靠經濟發展所維持的統治合法性。

但是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還牽扯到中共臥榻旁的另一顆炸彈:地方債務。

多年來房地產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帶動多種產業發展,賣地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對房地產市場的遏制和降溫會直接引爆中國〝地方債務炸彈。

中共地方政府去年隱性債務約47萬億元,這意味着僅僅為支付隱形債務的利息(地方債券平均利率3.98%),地方政府就得在財政預算之外籌資1.9萬億。

然而地方政府去年財政收支虧空8萬億,即使中共通過財政大輸血來平衡,地方財政依然背負1.5萬億元的赤字,連賬面上16萬億元的債務都沒錢還,只能用置換債券的名義借新債還舊債。

加之今年的中美貿易戰,造成中國經濟不斷惡化,部分地方政府步履維艱。開徵房產稅就成了中共的救命稻草。

《經濟觀察報》日前引述「值得信賴、接近稅法系統的深喉」的消息說:「房地產稅今年一定會跟大家見面。」

雖然該報導對此消息表示吃驚,但強調說多個消息源都指出房地產稅今年會面世。

房地產稅,「狼來了」

今年6月中國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台實現全國聯網。這意味着,中國人未來無論在哪個城市買下多少套房屋,都逃不脫房地產稅的大網。

8月15日,中共國務院要求:2019年6月底前所有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將全面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業界擔心,這是一二線城市將被開徵房地產稅的前兆。

依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北京市平均房價:67951元/㎡,平均工資:9942元/月。北京市一個拿平均工資的雙職工家庭,家庭年收入是24萬元。如果想要購買80平米的均價房屋,房價540萬元。夫婦兩人不吃不喝工作23年,才能存夠購房款。

房產稅,地方政府的救命錢

在北美,房產稅是當地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主要用於市政服務等公共支出,所以房產稅的稅率是按照政府支出來確定,即「以支定收」。

在中國,擬議中的房產稅,最大作用是作為地方土地財政的替代品,成為中共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之一。

一個是土地產權:海外的房產,土地屬於業主,房產稅是給自己繳;中國的房產,土地「歸屬」中共,房產稅是替中共繳。

另外一個就是稅收主體(政府):北美的地方政府,是「民有、民治、民享」;徵稅要民眾授權,亂花錢會被選下台,財政低效會破產。中共的地方政府,截然相反。

中美貿易戰重創中國經濟,政府稅收隨之減少,去槓桿導致貸款也變難,地方政府剩下的生財之道,唯有賣土地。

但賣地遠遠不夠。徵收房地產稅就成了中共地方政府救命的手段之一。

總市值高達430萬億元的中國房市,吸蓄了中國民眾的大半財富,成長為中共收割國民財富的最大的蓄水池。

但房產稅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割韭菜,也能割傷收割者。

如果房產稅衝擊房市,造成恐慌性拋售,會直接觸發一系列系統性金融風險。屆時中共收上來的就不是救命錢,而是催命符。

如果不收房產稅,中共想要維繫地方政府的運作,就不得不加印鈔票、加大舉債。但在貿易戰和經濟下滑的內外壓力下,那麼做等同飲鴆止渴,會激發資本外流,最終導致經濟崩盤。

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林億綜合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22/116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