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8噸海外假奶粉專賣中國人!制假窩點驚現大量知名品牌奶粉袋!

小編在此必須再次提供各位粑粑麻麻耶耶來來們,千萬不要貪那一點點的便宜,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各位國內的筒子們,網購海淘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最好還是找熟識的靠譜代購吧!

這年頭,凡是可以吃進肚子裏的東西,人們最最最擔憂的,無疑就是:

食品是否安全;

會不會是假貨;

尤其對於「嬰幼兒食品」,大家的神經都是200%的緊張…

可即便如此,假奶粉的新聞,

仍然「源源不斷」地,一再被曝光!

近日,西班牙警方剛端了一個,

「嬰兒奶粉造假窩點」!

(西班牙國家警察在赫羅納拆除了一個包裝假嬰兒奶粉的工廠)

一共查獲了8噸假奶粉!

多達1.3萬盒!

更讓人後怕的是,

如果這些假奶粉沒被警方查抄的話,

它們將銷往原定的目的地:

中國大陸!

(這些假奶粉的主要市場是中國大陸。)

西班牙驚現假奶粉!足足8噸重,13320箱!

據西班牙媒體報道,這個由波蘭公民組成的「專門包裝假奶粉」的犯罪組織,此前一直在波蘭境內,

從事着制假售假的犯罪行為…

而後他們「窩點」被波蘭警方搗毀了之後,這個組織又將包裝產地,

移向了西班牙…

殊不知,他們這種知法犯法、屢教不改的行為,

早已引起了歐洲刑警組織的注意…

在調查行動中,警方立即鎖定赫羅納小鎮上一位可疑買主,並順藤摸瓜地,

「摸」到了一艘赫羅納港口的貨船;

這一「摸」,可真是不得了了!

警察蜀黍「摸」到了滿滿一船的,

劣質嬰兒奶粉!

警方共搜查出:

不同品牌的假奶粉,13320箱!

足足8噸重!

成箱的假奶粉旁邊,還放有,

12090個知名奶粉品牌的空包裝袋!

以及15000個空包裝箱!

顯然,這些都是用來包裝散裝奶粉用的…

西班牙警方還在位於赫羅納的羅列特海岸(Lloret de Mar)的一處住房內,發現許多和非法犯罪相關的文件。

坐實了這個組織,

「包裝假嬰兒奶粉」的事實

西班牙媒體曝光的視頻中,雖然對造假的奶粉品牌畫面,打上了馬賽克,但我們還是能依稀看出,

可能涉及的品牌盒,為淺藍色的;

疑似幾大知名的歐洲知名奶粉品牌,譬如:

德國愛X美Ap***il紙盒包裝;

美贊臣E****il紙盒包裝;

瑞典X寶S***er奶粉等;

紛紛不幸躺槍…

然而,隨着警方的深入調查後發現,

這根本不是「包裝假奶粉」那麼簡單!

這些奶粉,也全都是,

假的!

假奶粉成本價1公斤,僅要1歐元!

警方在調查奶粉來源的時候發現,這些奶粉均源於一家波蘭的網站;

但這個網站賣的並不是成罐的奶粉,

而是散裝奶粉…

這些奶粉的售價均為,

1公斤=1歐元!

是的!你沒有看錯!

不到8塊錢人民幣,就可以買到1公斤的奶粉…

比折合下來1公斤≈12塊錢的立白洗衣粉,

還便宜…

這個「專門包裝假奶粉」的犯罪組織,從這家波蘭網站上,低價批發大量的散裝假奶粉之後,

便運西班牙的赫羅納,

也就是上文警方攔截的那艘貨船所在地,

進行手動包裝!

到了「奶粉包裝工廠」里,無需神馬複雜的生產機器,工人們也不用進行神馬系統的技能培訓,

只用手動將每600克的散裝假奶粉,

裝入不品牌的包裝袋中,

用塑封機封好口;

再一起裝入放進名牌包裝箱內,

用電熱力膠槍,封好紙盒,一盒像模像樣的「進口奶粉」,

就可以準備流入「市場」了…

當然不是流入「本地市場」了…

而是將這些「包裝假奶粉」,以每600克10歐元的價錢,大批次地通過波蘭一家運輸公司,

運往中國大陸!

海淘網站紛紛中招!保稅區淪陷!

運往中國大陸的「包裝假奶粉」,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無生產廠家,

想進入大型超市奶粉專櫃,

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想進入某些電商平台,

那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大家是否還記得,小編此前報道過的,

「國內海淘網站中的玄機」麼…

「海淘、電商科普」如下:

《新京報》記者曾通過「個人買手」的身份,在某海淘網站上註冊了一個賬號,

成為一個澳洲賣家。

在註冊時,記者遇上了一個「大麻煩」,他被要求提供:

➤澳大利亞駕照、

➤家庭地址、

➤聯繫手機等身份證明

還必須提交一份為期3個月的水電繳納證明。

很麻煩、很嚴格、很複雜是不是?

當然不是!

記者「聰明」滴想到一招,委託澳洲的朋友提供了所需的資料,

藍後,「審核」了5天之後,

網店就順利開通了…

再藍後,記者打算將手裏的山寨LV包包,偽裝成澳洲正品,掛在網上進行銷售,於是他逐一填寫了商品名稱、品牌和品類等選項。

這個時候,

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發生了!

這個國內知名、並保證自己100%正品的大型海淘網站,

竟然沒有任何關於上傳購買小票、

正品編號等足以證明手包來源的要求,

僅是在臨近發佈時

彈出「保證正品」的提示!

記者點擊「保證正品」後,沒經過任何商品審核時間,

系統提示貨品發佈成功!

就醬,人在國內的記者,假裝自己人在國外,

輕而易舉地將山寨貨,

騙過海淘平台的監管!

偽裝成澳洲正品出售!

而那些低價從國外「進口」的無良電商商家們,正是這樣如法炮製地,打着「德國代購」、「西班牙代購」的名號,

賣着那些比洗衣粉還便宜的,

「奶粉」…

>>>>

有人買到39元「奶粉」,喝完鼻血流不止!

去年一位家住河南的侯女士,在某電商平台看到一款原價為200多元的奶粉,正在搞促銷;

活動價僅需39元!

侯女士二話沒說,果斷地下單買了兩罐回家,準備給寶寶喝。

可沒想到的是,

寶寶喝着喝着,就不對勁了…

孩子身上先是發生了嚴重的過敏現象,

滿身上下是斑點、流鼻血!

有時甚至還會從口中,

噴出血來!

急得侯女士立馬帶着帶着孩子去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確定——

這是奶粉過敏現象!

這時,侯女士這才反應過來,自己在電商上買的打折奶粉,

可能大有問題!

看着懷中正在受折磨的孩子,侯女士此刻悲痛欲絕,卻又後悔萬分,

原本為了趁打折省點錢,

誰知卻將厄運帶給了孩子…

>>>>

有人買的奶粉里,有兩個勺子!

此前有一位寶媽,憤怒地在微博上爆料,

XX電商平台在售賣假奶粉

自己買的雅X奶粉開罐後,

裏面竟然有一藍一白兩個勺子?!

請問,誰家奶粉罐里,配兩個勺子?!

還不一樣的顏色…

意思是讓麻麻們一三五用白勺,二四六用藍勺,周日隨便用麼?

而且更詭異的是,這位麻麻拿出藍色勺子一看,

上面寫着雅X

再拿起白色勺子看,

上面寫着美X臣…

感覺到自己應該是買到了假貨,這位麻麻立馬發微博告誡大家,

不要在XX平台買奶粉了!

結果這條微博,炸出了各路麻麻們的吐槽:

>>>>

有人買同款奶粉,喝出了兩種味道!

>>>>

有人買的奶粉,讓寶寶喝到摳嘴巴!

一位同樣是網購了4袋進口奶粉的媽媽,在餵女兒喝了奶粉之後發現,

女兒的表情非常痛苦!

甚至一度用手摳自己的嘴巴,

做出想吐的動作!

甚至,從那天之後,女兒對喝奶的牴觸情緒,

非常強烈!

一看到奶就害怕!

寧可餓着肚子都不喝奶粉!

原本是抱着「緩解女兒的緊張情緒,親自示範」的目的,這位媽媽挖了一勺奶粉,放入了自己都口中嘗了一嘗,

這一嘗,卻嘗出了真相:

「口感真的非常奇怪!」

「第一口吃下去,居然是鹹的!」

「多吃幾口,幾乎難以下咽!」

甚至可以說,已經不像奶粉的味道了。

於是她托一個在海外工作的朋友,買了同一款奶粉回來對比:

外包裝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區別;

但奶粉的封頂處有明顯不同!

海外奶粉封頂處貼有安全標,而電商奶粉則沒有;

奶粉的內部包裝,看起來區別也不是很大;

但是打開包裝,奶粉的色澤和粉質,明顯有不同!

海外奶粉呈淡黃色,而電商奶粉更偏白色…

還有左邊的海外奶粉,肉眼可見的「粉質分明」;

右邊的,小編實在找不到可以形容的詞語,只能想到「一坨」;

除了電商之外,國內某些城市的保稅區,

也「成功」成了假奶粉的洗白地!

有人會說了,「保稅區由專門的部門監管的啊,品質肯定有保證的啊!」

「不可能有問題的!」

辣莫…讓我們來看看,正常情況下,德運的成人奶粉,在澳洲最便宜的時候,

售價是9.89澳幣…

然而到了某些做代購的小姐姐手裏,就變成這樣了:

火遍國內的德運奶粉只賣9塊錢?!!

如果是人民幣,那麼連2澳幣都不到!!!

但人家對方的回答是:

就是人民幣啊!

不然你以為是啥!

9元人民幣一包的德運,在保稅區洗白後以十倍的價格售出,

其中利潤實在太驚人!水太深!

那至於這9塊錢奶粉的質量呢...黑心商家自己都不敢喝!

可能也怕被自己的產品毒倒吧....

但是現實中,像這種將國內黑心作坊的假貨貼上「保稅區」的名號,強行洗白的做法,

真的非常普遍!

甚至有人因此,開闢了一條新的賺錢途徑:

回收空奶粉罐!

一個空奶粉罐的回收價格,竟然還要:

60元人民幣!

空罐子可以拿來做什麼呢?

包裝再利用啊!

很環保有米有!

但你一想,你買到的奶粉罐,有可能是從上一個寶寶那裏回收的,

很奇怪不是麼!

針對西班牙查獲假奶粉一事,警方在行動中逮捕4人。

對於這些假奶粉,有些檢測結果顯示,奶粉中確實缺乏嬰兒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但並沒有什麼對健康有害的物質成分;

可是,對於正在發育、急需營養補充的寶寶們而言,

沒有及時吸收到應該補充的營養,

其實就是有害!

所以,小編在此必須再次提供各位粑粑麻麻耶耶來來們,千萬不要貪那一點點的便宜,

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各位國內的筒子們,網購海淘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最好還是找熟識的靠譜代購吧!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全球海外移民政策微悉尼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22/116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