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孔子:舒服的關係就是不用自己的道德綁架別人

作者:

我們活在世上其實就是活在各種關係中,怎樣才能在關係中待得舒服、開心呢?孔夫子教導我們一個「恕」字,也就是寬容。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貢也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要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道德準則和思維模式。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們外出,天要下雨,可都沒有帶雨傘。正好路過子夏家,子路提議到子夏家借把雨傘。孔子連忙阻攔說:「不要去。子夏這個人我了解,他十分護財,他的東西別人是借不出來的。」子路說:「我能把我的東西拿出來和朋友一起享用,就是用壞了都不心疼。難道老師借把雨傘用用,子夏都不肯嗎?」孔子說:「我不是那個意思,咱們不能硬讓人家去干自己不願意去幹的事。只有這樣,咱們大家相處的時間才能長久些!」

孔子認為由於不同的成長環境、人生經歷、人會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主張人際交往中,要順着他人的特點,照顧別人的感受,不強人所難,不讓人家做不想做的事。這樣別人知道你體貼他,自然會反過來為你着想。

在所有的關係中,我們與父母子女配偶這些家人的關係是最基礎的關係,我們與其他人的關係都是與家人關係的延伸。所以,我們要寬容他人,首先就要寬容我們的家人。古人提倡:

作為子女,對待父母要做到「五不怨」。

1、不抱怨父母的無能。父母不是萬能的,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育成人,已很不容易,我們要感恩父母辛苦生、養了我們。不要抱怨說為什麼你們不如別人爸媽那樣有本事,而應該坦誠地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

2、不抱怨父母囉嗦。父母比我們先來世上,他們認為用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護子女周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囉嗦是因為愛,父母絕不會去囉嗦一個與他們無關的人。

3、不抱怨父母抱怨。父母抱怨我們,只是不滿足我們現在,希望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4、不抱怨父母遲緩。人年紀大了,行動自然不便。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那樣耐心地教我們走路。曾經意氣風發的父母是為我們才累彎了腰。如今父母老了,腿腳不利了,我們也要耐心對待他們。

5、不抱怨父母生病。小時候,我們一生病,父母馬上會放下手頭的一切,帶我們去看病,徹夜不眠地守護我們。當父母生病了,我們也要如他們當年照顧我們那樣照顧他們。

作為父母對孩子要做到「七不責」。

1、對眾不責,要在眾人面前給孩子以尊嚴。

2、愧悔不責:對於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的孩子,大人就不要責備了。

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否則孩子帶着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

4、飲食不責:正吃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

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

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

作為配偶,夫妻之間要做到「以義結合」「夫敬妻齊」。夫妻是最近的關係,彼此的缺點都會在近距離相處中暴露無遺甚至有所放大。夫妻關係處理不當,就會出現「遠則怨,近則不恭」的局面。所以我們的長輩告誡我們「結婚前要睜大眼睛,結婚後要閉上眼睛」。

夫妻要多看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多包容、理解對方,而不是試圖改造對方,一味讓對方符合自己的標準要求;還要尊敬和尊重對方,就像我們尊重外人一樣,不因他是我們的配偶就輕賤他,做到「舉案齊眉」「琴瑟和鳴」。

李宗盛有一首很好聽的《凡人歌》「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或許,孔子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不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綁架別人,而是總能理解、體諒、接納、愛護他人的一顆「凡人心」吧。

責任編輯: 趙麗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806/115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