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WSJ:中國電動車產能過剩 未來5年只有10%能存活

兩年前開始涉入電動車領域的智車優行新創公司執行長沈海寅預估,未來五年間,現有的電動車新創企業只有10%能存活下來,一些汽車產業分析師預估的數字更接近1%。目前中國有100多家傳統車企,大多數虧損,靠地方政府補貼續命。

在中國政府打造電動車科技強國的號召下,中國各地正興起由地方政府補助新創電動車製造商的熱潮,但分析師表示,這可能引發產能過剩問題。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三年前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旨在提升十大重點領域的國內主導地位和全球競爭力,而電動車也包含在內。

中國最新的官方數據指出,中國目前有487家電動車製造商,其中大多是新成立的公司。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國建設銀行在6月宣佈新成立了規模達470億美元的基金,用以資助電動車及其他高科技產業。地方政府也對電動車產業祭出豐厚補助,過去五年間,中國政府對電動車銷售的直接補助總額達150億美元。

兩年前開始涉入電動車領域的智車優行新創公司執行長沈海寅預估,未來五年間,現有的電動車新創企業只有10%能存活下來,一些汽車產業分析師預估的數字更接近1%。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部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在補貼吸引下,不少公司均認為嘗試一下電動車領域,同時獲得政府支持,是可行的商業模式,即使這些公司從未有電動車產品上路。甘思德表示,當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得不決定是讓失敗者倒閉、還是苟延殘喘的時候,電動車行業就到了關鍵時刻。

目前中國有100多家傳統車企,大多數虧損,靠地方政府補貼續命。

有鑑於成熟的外國和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在生產電動車,即使新創公司成功實現量產,也得面對激烈競爭。

中國市場去年銷售約77.7萬輛電動車,佔全球電動車銷量近一半,但隨着這麼多電動汽車製造商加入搶食這塊大餅,供給過剩似乎難以避免。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724/114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