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一幅貿易戰漫畫 透露中國經濟一個大問題

美國投資研究公司Hedgeye的一幅貿易戰漫畫在網絡熱傳,在象徵中國經濟的貨輪上,水手指著海里游來的美國關稅「鯊魚」大驚失色,卻沒發現船體已被「增長放慢」的巨型章魚牽絆。

外界認為,關稅或許不是中國受關注的真正目標,中國經濟存在的更大擔憂是,增長放緩速度超預期,而當局為保增長放棄去槓桿化的指引或招來新一波借貸狂潮。

英國風險投資公司伍德福德(Woodford)投資通訊主管弗雷澤-瓊斯(Mitch Fraser-Jones)表示,這幅漫畫凸顯了資本市場對關稅戰新聞報導的不安,同時也點出了潛伏在中國經濟表面之下的更大風險。

A great cartoon from@Hedgeye, highlighting the equity market’s habitual capacity to fret about headlines and newsflow, whilst ignoring the more substantial risks that lurk beneath the surface. pic.twitter.com/woZIOGS6BF

— Mitch Fraser-Jones(@Mitchell_FJ) July16,2018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奧瑟斯(John Authers)也指,儘管大家普遍認為市場最近的動盪是關稅所致,但實際上對中國經濟內部才需要更嚴格的審視。

消費投資出口不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

中國經濟增長在第二季度繼續放緩,6月工廠產出增長削弱至兩年來的低點(6.0%,比之前的預測值少了0.5個百分點),同時國內投資和出口也受到對美貿易戰的影響。

「我們預計H2增長將受信貸增長緩慢和房地產活動疲軟的挑戰。此外,與美國加劇的貿易衝突也將開始影響經濟增長,」牛津經濟研究院駐香港的亞洲經濟學主任庫伊斯(Louis Kuijs)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美國關稅對中國出口規模和結構影響的不確定性已經削弱了商業信心、並推遲了投資,特別是跨境投資。」他表示。

中國上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創下歷史新低。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新建建築、工廠、道路和港口的支出,其中,房地產市場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因素,房地產6月的新增投資是半年內最低,同時房地產銷售也在降溫。

最後,從淨出口來看,6月中國出口增長強勁的原因是在關稅生效前提前出貨,而進口數據看起來更加悲觀。

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埃文斯−普理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中國6月進口環比下降4.2%,表明內需正趨於疲軟。

中共當局一直希望提振內部消費刺激經濟,但上半年的消費數據沒能達到預期增長。

上半年最終消費(包括私人與政府部門)佔78.5%,去年同期為63.4%;零售銷售增長從5月開始回升,但今年迄今為止的增長率只有9.4%,而去年同期是10.4%。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經濟阻力將在未來幾個月聚力爆發,除了下半年出口貿易,還有地緣政治以及美國貨幣政策效應都會陸續顯現,貿易爭端對中國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構成0.2%~0.5%的影響。

除了中國經濟有下行風險預期外,更大的風險卻在中國經濟內部——為保增長而放鬆去槓桿努力,可能醞釀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松債務管控中國經濟隨時可能崩盤

面對國內需求放緩和貿易戰風險,中共政策制定者已開始加大對經濟的支持力度,並放鬆了對去槓桿化的立場。

多年來,中國經濟累積了大量高風險貸款,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債務已成為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去槓桿行為就是降低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該行為本身就會帶來工廠投資增速減緩、家庭支出增長疲軟以及企業違約事件增加,而近期的中、美貿易戰則更加凸顯了中國經濟隱藏的這一問題。

在美國7月6日開始實施第一輪對中國貿易關稅措施之前,中國公司債市場的違約案例增多。截至上半年,中國公司債違約總額達人民幣190億元(約合29億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40億元。

同時,分析人士稱,如果監管機構進一步向中國商業銀行施壓,要求其清理不良貸款,銀行的壞帳率將比現在還要高得多。

中共官方公佈的商業銀行總體壞帳率不到2%。但《華爾街日報》日前列舉貴州省一家農村銀行的例子,如按監管部門要求,將逾期90日未還的貸款歸為不良貸款,該行不良貸款率將飆升三倍至20%。

但中共當局為保經濟增長,已經悄悄放鬆了對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去槓桿」指導。

中共國務院上周已停止發出督查通知,敦促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已經批覆的投資項目,以重振經濟增長。中共中央政府通常使用督查手段來評估地方官員並推動最高指令貫徹落實。在這以前,政府一直強調的是要控制地方政府借債的規模。

統計局發言人毛勝勇周一(7月16日)也告訴媒體,他預計,在北京完成對地方政府債務的檢查後,將啟動更多的基礎設施項目。

基礎設施的固定資產投資在上半年增長了7.3%,2017年上半年為21.1%。

摩根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表示,若中國(共)再度全面放鬆銀根,國企借款可能會變得更加瘋狂;而這正是風險所在。

近幾年來,國際上普遍對中國的債務問題多次發出警告。國際清算銀行(Bank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為257%,遠遠高於新興經濟體184%的總體水平。

該行指出,相對債務的總量巨大,更讓人擔憂的是中國債務的增長速度過快。

凱投宏觀曾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警告,自有記錄以來,中國的債務「增速幾乎比其它任何主要經濟體都快得多」,其債務的持續累積是「新興亞洲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

2016年,美國之音採訪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被問到一旦中國經濟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況,世界其它經濟體會不會「救市」,克魯格曼搖頭回答:「不會。」他認為,中國經濟會因為規模太大以至於很難被救活。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718/114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