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純粹投機!小米上市頭三天 所有籌碼被倒手十次 平均持股才1個多小時

作者:

2018年7月9日,小米上市首日即跌破發行價。在最需要「掙臉」的第一天破發後,小米走出一撥可觀的上漲行情,7月13日收於21.45港元,全周累積上漲26.18%。

儘管僅有1億多股可供交易,小米上市頭三天總交易量達13.7億股所有籌碼被倒手十次,平均每天4.6次(因為可以T+0)

平均持股才1個多小時,這哪裏是看好小米的投資價值,純粹投機而已。

小米上市第一周為何表現搶眼

儘管估值虛高,但小米在上市的第一周漲幅超過20%,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目前小米的流通盤很小。

通常IPO企業會在香港公開發售10%新股,其餘90%交給承銷商走「國際配售」。如果香港市場認購熱烈、超額認購高於100倍,則會對「國際售股票」進行回撥。最終在香港市場公開發售的股票可以佔到新股的50%以上。

小米只拿5%的新股(1.09億股)在香港公開發售,由於認購慘澹並未啟動回撥機制。所以,在國際配售股票大舉入場之前(其中基石投資者認購的2.52億股票有六個月禁售期),市面上流通的只有1億多股,市值約20億港元。#兩三個「煤老闆」足以左右股價#

第二是或有「托盤者」在發揮作用。

2014年阿里上市時曾任命高盛為「穩定市場代理人」。高盛的職責是在一定時期內維持股價穩定,通俗地說就是「托盤」。小米並未披露是否任命「托盤手」,但排在第一位的承銷商就是高盛。不過流通盤這么小,用高盛實在是牛刀宰雞,幾個「小哥們」在雷總不知道的情況下伸伸手就夠了。

第三是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

7月9日恒生指數公告稱小米集團符合」快速納入指數要求」,將於在7月20日收市後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恒生綜合行業指數—資訊科技業、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恒生環球綜合指數及恒生互聯網科技業指數,於7月23日起生效。

部分投資者認為納入恒生指數之後,小米將成為相當一部分投資機構的投資標的(特別是相關的指數基金),同時亦成為港股通標的,為A股投資者打開方便之門。

漢能是港股通的第一批受益者,從未見過漢能產品的「北方韭菜」把這隻股票的市值拉到3000多億港元,讓李河君過了一把「首富癮」。南下資金的動向亦是決定小米股價走勢的重要因素。

不幸的是,據媒體消息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暫不納入港股通。

更加不幸的是,由於投資者對恒生指數的不了解,誤以為小米將被納入只有50隻成分股的「恒生指數HSI」,還說頂替的是聯想集團。其實,小米將被納入的是有484隻成分股的「恒生綜合指數HSCI」,這些股票市值合計占港交所主板總市值的95%。

下面我們了解一下恒生指數,免得以後再鬧烏龍。

認識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縮寫為HSI。由香港恒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恒生指數公司編制,以1964億7月31日為基數日,基數點為100點。最早有30隻成份股,2013年以來維持在50隻,基本上每剔除一隻才能納入1隻。

例如,2013年6月17日,聯想集團(00992)被納入,中國鋁業(2600)被剔除。有媒體說小米頂替了聯想集團的位置,其實與小米沒毛關係,而是石藥集團(1093)乾的。

2018年1月17日,恒生指數收於31983.41點,為歷史最高。#滬指不到歷史最高點位的一半#

最近十年,恒生指數市盈率從未超過20倍。2018年指數創新高時市盈率達到17.6倍,6月跌到12.2倍。

1985年1月,恒生指數增加了4隻分類指數,即把成分股分為4個分類:金融分類指數、公用事業分類指數、地產分類指數和工商業分類指數。2018年6月,4隻分類指數對應的市盈率分別為11.06倍、17.19倍、6.77倍和18.46倍。

恒生指數成分股的門檻很高,除了市值高、成交額大之外,還要求「上市滿24個月」「在香港有龐大業務」「財政狀況健康」。聯想199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13年才被納入恒生指數,2018年又被剔除。2017年納入的碧桂園、吉利汽車,上市時間分別2007年、2004年(吉利是借殼上市)。

對資本市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新股」「次新股」走勢飄忽不定,A股有連拉幾十個漲停的暴風,港交所新股破發是常態、腰斬者也不算少。十個交易日就被納入代表香港數千家上市公司股價走勢的恒生指數,非常不嚴謹,恒生指數公司不會拿自己的聲譽開玩笑。

小米即將被納入恒生綜合指數,門檻則低得多,有484隻成分股,分為11個行業。小米亦將被納入的「資訊科技業」分類指數,現有36隻成分股,包括騰訊、聯想、網龍、閱文、中興通訊、美圖、富智康、金山軟件等。

小米還將被納入「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這是公司編制的名目繁多的指數之一。該指數現有298隻成份股,2018年6月平均市盈率12.44倍。

恒生指數面臨「騰籠換鳥」

2017年恒生指數剔除崑崙能源、國泰航空、百麗國際、利豐等4隻股票,代之以舜宇光學、九龍倉置業、萬州國際和吉利汽車。但來自金融、地產等傳統產業的個股仍占絕對優勢。

截至2018年6月,恒生指數成分股總市值18.9萬億港元,佔主板總市值的57.28%。

50隻成分股中,金融類有12隻,權重合計達47.78%;11隻地產股權重合計10.95%;12隻來自三大傳統產業(能源、製造、服務),權重合計13.47%。以上35隻來自傳統產業的個股,權重合計達72.2%。

50隻成份股中屬於資訊科技類的僅有騰訊和瑞聲科技兩家,權重分別為10.32%、0.88%,合計11.2%。

恒生指數成分股的行業分佈與時代明顯脫節,代表新經濟的個股嚴重不足,必須騰籠換鳥。

預計權重排名靠後又來自傳統行業的標的,將會被小米、美團和螞蟻金服們替代。特別是權重低於0.5%的信和置業、恒隆地產、中國旺旺,為新經濟讓位的概率不小。不過,那是兩三年以後的事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虎嗅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716/114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