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住在紐約的中國女生都過着怎樣的生活?

紐約三大愁:工作、身份和男人

Catie是朋友圈中名副其實的社交queen。

人贏的標配了簡直是。

更何況,在紐約,

喜歡social,擅長networking的人,

會少走很多彎路。

因為你不知道在rooftop偶遇的

那個眼神深邃的帥氣小哥,

竟會是叱咤華爾街的大牛。

日後,他又能夠為你帶來怎樣的資源。

所以,雖然本科在國內念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大學,

學習也比較菜。

但Catie自從來到紐約後,

雖然對專業課也沒有特別重視,

卻也是靠着廣泛的交際,

一步步走向人人艷羨的精緻girl。

起碼是表面上。

圖源:pngtree

畢業後,

當其他同學還在家吭哧吭哧一封一封投着簡歷,

Catie已經過上了她嚮往已久的曼哈頓忙碌的白領生活。

沒錯,人脈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

雖然一時工作有了着落,

但這家公司卻不能為Catie sponsor她未來所需要的,

那一張合法留在美國的工作簽證。

「騎驢找馬唄,也總比閒着在家強。」Catie心想。

圖源:Pinterest

表面上的雲淡風輕和釋然,

背後卻是只有Catie自己知道的內心的焦灼。

她想留在紐約,只想要紐約。

如果回國,

她深知自己的本科學歷並不能讓她在北上廣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而且國內競爭之激烈,她是有所耳聞的。

回老家?那更是她根本不會去考慮的一條路。

既然已經出來了,見過更大的市面,哪裏還有回去的道理?

更何況,紐約是她從初中開始做的一個夢。

她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就是《欲望都市》,

翻來覆去十幾遍的那種。

紐約的女人那麼美,那麼精緻;

紐約的生活那麼豐富,那麼耀眼。

紐約是毒藥,但她偏偏愛上這一口。

圖源:indigofragance

和公司的上級argue簽證的事無果,悄悄投出去的簡歷也都石沉大海。

平時觥籌交錯認識的人,卻在關鍵時刻沒什麼卵用。

要怎麼辦?能怎麼辦?

「我一定會留下。」Catie暗暗發誓。

紐約的姑娘很難脫單,畢竟男女比例太過失調。

但神奇的是,

Catie卻從沒有這方面的顧慮,身邊的追求者就沒斷過。

這其中,有個叫Mike的人,對Catie窮追猛打。

火熱的愛情攻勢讓身經百戰的Catie都曾直呼誇張。

雖然其貌不揚,

Mike卻是很小就隨爸爸媽媽過來美國的新移民。

「正好最近空窗,要不試試?」

Catie動了心。

但沒想到,僅僅過了兩個月,

Catie發現,自己懷孕了。

孩子是Mike的。

曾經追求的時候海誓山盟,

但人渣現出原型也就只要一秒鐘。

Mike得知這個消息後,一時語塞。

沉默了一會兒,Mike嘆了口氣,

「我還這麼年輕,根本沒有做好當爸爸的準備啊。」

圖源:Favim

所以最後,

到頭來,還是只有Catie一個人承擔。

到頭來,在紐約,熱鬧都是別人的,Catie還是孤單的那一個。

到頭來,不知是不是努力錯了方向,Catie最後握在手裏的,竟什麼都沒有。

酒吧里,一杯一杯的買醉,「我一定會留下。」

既是一種執念,也是Catie能夠抓住的,最後一根,所謂的稻草。

「感謝紐約,我終於找到了我。」

來紐約念書以前,Grace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

從小學時代開始,她就是那個坐在路邊鼓掌的姑娘。

不漂亮,成績不突出,也並沒有什麼亮眼的特長。

可是,Grace又不想辜負爸媽的期待,

畢竟誰都想成為讓家人驕傲的「別人家的孩子。」

努力,爭取,拼搏,卻也不見有多大起色。

「我是不是不夠好」

「我要怎麼做你們才能更喜歡我」

「我是不是天生就什麼都做不好」

漸漸地,束縛Grace的枷鎖越來越重。

她也愈加小心翼翼。

時間久了,Grace本能地想到了逃避。

她想要換一個全新的環境生活,與過去的人生告別。

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不安分與不甘心,終究發揮了作用。

「我並不應該是一個平凡的人啊。」

來到紐約後,生活也如往常一樣平淡。

每天Grace都過着家與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

但你要相信,命運真的很神奇。

而且通常改變你命運的大事件,在發生之前,

是不會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地通知你,「注意,我來改變你的人生啦!」

而往往就是在不經意間,你做了那個影響深遠的決定。

一個陽光很好的下午,學院的課被cancel了。

無事可做的Grace決定還是去島上溜達溜達。

在一個路口停下來等紅燈,紐約街頭的車川流不息。

Grace的目光被一輛出租車上的廣告所吸引。

那是一家舞室的廣告。

身材姣好金髮碧眼的小姐姐,

和肌肉線條明顯的帥氣小哥哥,

不管是誰都會想要多看兩眼吧。

但真正打動Grace的,

是他們所散發出的氣場:自信又健康。

像着了魔,Grace立即走向了廣告裏的那個舞室。

圖源:Pinterest

還是有一絲膽怯的。

畢竟Grace在此之前從沒有過學習舞蹈的經驗。

而且舞蹈又很需要身體的柔韌性與協調性,

錯過了最佳的訓練年紀,

「現在的我還可以嗎?」

Grace問出了她的疑惑。

報名處的老師說,

「來,我們去隨便看一間教室,不過要快哦。」

教室里,一排排對着鏡子舞動汗水的人兒。

他們膚色各異,高矮胖瘦,各不相同。

有還在上學的小朋友,

有青春正好的少男少女,

有來這裏忙裡偷閒的上班族,

也有發色微白肢體並不那麼協調卻還是盡力做到標準的阿姨。

「在這裏,大家都只是喜歡跳舞,沒人在乎你之前是什麼水平,只要從現在開始跳就夠了。」

這就是紐約,喜歡什麼就去嘗試,去做,去爭取,

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

也不會有人因為你是初出茅廬而嘲笑你。

因為大家都太忙了,忙到沒空關注你。

於是,每周3個晚上的舞蹈課成為了Grace最期待的事。

學習的壓力,生活的煩惱,只要音樂響起,全部煙消雲散。

也許是天分吧。

雖然起步晚,但Grace進步神速,

老師經常把她當成模範生,讓她在全班面前示範和表演。

每每表演完,同班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Wow,good job Grace!」

"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從出生到現在,

Grace第一次成為舞台中央閃光的焦點,

而不是坐在旁邊鼓掌的人。

再後來,

Grace跟隨舞室的老師,去參加過音樂節的開場表演,

也在Bryant Park臨時搭建的小舞台上,

為夏日納涼的人演繹hip-hop獨有的cool范兒。

因為跳舞,Grace認識了很多紐約當地的好朋友。

留學生總是喜歡扎堆在中國人的小圈子,

但Grace卻因為跳舞,見識了更真實的紐約,和更多面的美國。

更別說,幾年下來,Grace的口語簡直不能更流利。

不論是課上的presentation,

還是課餘參加的networking活動,

亦或是找工作時的面試,

突出的口語能力讓Grace遊刃有餘。

一切都在越來越好。

「在紐約,我可以想到什麼就去做,卻不用擔心會被人judge和嘲笑。」Grace說。

「你可以說是這個城市冷漠吧,

因為每個人都只忙着讓自己變得更好,而不care別人是什麼樣。

但也正因此,

我在紐約過得自信又自由,舒心而坦蕩。」

這份自我認同與自我和解,於Grace來說,遲到了太久。

好在,它終於來了。

29歲,變成想要的自己了嗎?

沒來紐約之前,

Amy是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變成別人口中的「女強人」。

Amy小時候的夢想是在29歲之前跟愛自己自己也愛的男朋友結婚,

生兩個寶寶,在家安逸地享受生活。

為什麼一定要是29歲?

Amy說因為自己的媽媽就是在29歲時結婚生下的她。

29歲,聽起來就是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合適年齡』。

在國內的top5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Amy順利的拿到了紐約一所大學的offer。

專業是奢侈品管理,雖然她是數學專業出身。

「一直以來我都沒有為自己做過選擇,這次,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領域。」

但奢侈品與時尚行業並不像想像中的全是blingbling的小星星。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沒有像雞湯寫的那樣快樂且一帆風順。

性格內斂沉穩的Amy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如何讓邁出自己的comfort zone。

學會社交、拓展人脈似乎是時尚行業相當重要的軟實力,

而這個能力,就算是門門成績A+也教不會的。

Amy開始硬着頭皮嘗試跟各種挑剔又勢力的人打交道。

一開始,她甚至特意跑去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翻遍知乎Quora,

為的只是了解怎樣才能快速有效的跟同行的人們做elevator speech,

每次出門與人見面前,她甚至需要先在家一字一句的打好草稿,

再對着鏡子不斷糾正自己的表情、發音和手勢。

畢業後,Amy選擇留在紐約『試試』。

「我想不出比紐約更適合經營時尚品牌的地方。」

日復一日的練習沒有白費,

Amy朋友圈裏的合作夥伴分組人數漸漸多了起來,

她也開始漸漸不需要打草稿就可以跟第一次謀面的人們中英文無縫轉換。

兩三年後,Amy建立起了自己的網絡時尚平台。

白天她穿着讓腳生疼的高跟鞋,

像所有紐約客一樣走路帶風的穿梭在曼哈頓的街街巷巷,

跟客戶和商業夥伴開會打電話吃飯,

晚上回家縮在床上敷着面膜趕稿趕文案修照片。

「說什麼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紐約的每個人都見識凌晨三點的曼哈頓。」

也有堅持不下去冒出回國乖乖找份穩定工作念頭的時候,

也有搬家搬到崩潰想着』有個男朋友就好了』的時候,

也有遇到刁鑽客戶氣到抑制不住想脫下高跟鞋狠狠扔到他們臉上的時候,

可誰沒有過這樣的時刻呢?

不管是在紐約、上海還是北京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的五月。

五月並沒有什麼特別,即使是六月飛雪Amy也依然過着她忙碌的日子,

可今年的五月不同,

她29歲了。

Amy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生日宴,其實也沒有特意隆重,

只是邀請着邀請着,來的朋友就到了幾百號人。

在朋友的歡呼擁簇下吹滅了生日蠟燭,

Amy很開心。

衣着光鮮、事業小有成就、住在曼哈頓中心的高級公寓裏,

Amy是公司里許多後輩心目中的偶像。

可似乎什麼都有了,又似乎什麼都沒有。

Amy回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寫在日記里的目標,

29歲,變成想要的自己了嗎?

是的吧。

Amy的媽媽每次跟家裏的親戚聚會時都會把女兒自己在紐約打拼出一番成就的勵志故事講個345678遍。

有個這麼努力出息的孩子,是一家人的驕傲。

但沒到末了,

媽媽還是會不知出于謙虛還是真心地補一句:

「這個孩子啊,什麼都好,要是有個男朋友,就更好了。」

每次聽到這句話,平日能說會道的Amy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只能在一旁尷尬地笑笑。

但現在Amy心裏擬好了一個給自己的完美答案:

我把用來談戀愛的時間花在了努力工作上,才有了現在的事業。

你把時間花在哪裏,哪裏就會給你響應。

因為,這個世界是公平的,

有得就必定會有失。

如果小時候的Amy問現在的她,

為什麼要來紐約?還會選擇現在的事業嗎?

Amy一定會告訴心中那個小小的自己:

雖然紐約磨壞了無數雙自己喜歡的鞋子,

但紐約磨礪了她的心。

這顆火熱又堅強的心,

日後將帶她去往任何她想去的地方。

「在這裏,我是普通人,可我不普通。」

Olivia最喜歡的美劇是《Gossip Girl》。

這個既紙醉金迷又狗血爛尾的啟蒙劇陪伴了她整個青春期,

緋聞女孩是她對紐約的最初印象和最初嚮往。

中央火車站的穹頂,Met門口前的樓梯,中央公園的噴泉和紐約黃的Taxi,

似乎身處其中,就會變成偶像劇的女主角。

但是Olivia明白,電視劇總歸是電視劇。

自己也不是十六七歲每日做夢的小女孩了。

所以,

當在國內大學畢業後已經在外企做了幾年後的Olivia得知自己被公司派去紐約分部工作時,

並沒有誇張地歡天喜地欣喜若狂,

她只是覺得,去紐約工作就可以順便親眼看看電視劇中的場景了,

蠻好。

當她落地JFK機場時,打開手機對着機艙外拍了一張照,

上傳朋友圈時的配文是:

「平安抵達紐約,有沒有推薦的紐約美食?」

Olivia每天的生活依舊如在國內一樣,朝九晚六。

工作並不輕鬆,需要應符和處理的事情似乎比在國內的時候還要多,

每天回到公寓恨不能倒頭就睡。

男朋友在國內,在這裏認識的人也基本都是一起來的同事。

Olivia空閒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去打卡紐約有名的美食。

從號稱打飛的來紐約也要吃的米其林餐廳到隱藏在東村的小居酒屋,

Olivia每周都會打卡一兩家checklist上的餐廳。

一個寒冷的冬夜,大概是紐約二月大雪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吧,

Olivia和室友冒着零下十幾度的低溫,裹着最厚的羽絨服,

坐地鐵輾轉將近一個小時,去打卡了一家日式家庭餐館的壽喜鍋。

看着氤氳着的鍋氣和咕嚕嚕翻滾的肉片和豆腐

只是喝了小半瓶溫熱的sake,

Olivia卻有點醉了,

「要是以後真的生活在紐約也很不錯。」她對室友說。

責任編輯: 寧成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709/114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