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共出台新策 應對通貨膨脹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1.8%,輿論認為實際不止次數。圖為一超市的菜價。(志願者提供/記者喬龍)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周六(6月9日)發佈今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8%;數天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意味着中國第二輪大規模量化寬鬆QE政策的啟動,也就是通脹來臨。

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佈的2018年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4.1%。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近日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意味着中國2014年以來第二輪大規模QE(量化寬鬆)政策開始實施,相當於間接增印鈔票。

中國問題學專家胡星斗教授本周四(6月14日)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很可能進入百分之四至五,甚至更高:「通貨膨脹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人民幣大量放水。過去是通過外匯的方式。一美元兌換六點多人民幣,釋放人民幣,能夠更多的印鈔。現在通過外匯作為抵押印刷人民幣的能力大為下降」。

中國以外匯儲備量發行人民幣,從過去的百分之八十降至目前的百分之五六十。胡星斗說,因此,政府以大量發行地方債券,以地方債作為抵押品,實際上也是在變相發行人民幣:「或者所謂通過置換債券的方式,發行一種債券,然後置換地方已經到期債券,來新發行人民幣。所以中國的確是進入到新的一輪貨幣寬鬆的階段」。

目前,中國的貨幣總量已佔GDP比重的百分之二、三百,遠高於美國的百分之五六十。對此,胡星斗表示,中國的貨幣發行量過多,但未出現嚴重的通脹。他解釋稱,這是由於中國的分配結構不合理所形成:「也就是大量的貨幣積存在少數人的手中,積存在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手中,而普通居民手上的貨幣極少,也就是中國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中國的儲蓄率現在是不斷的下降」。

中共官方統計顯示,2010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率持續下降,從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歷史最低值。在4月人民幣存款中,住戶存款減少1.32萬億元,為歷史單月最大降幅。

胡星斗稱,目前居民購買力遠低於西方國家:「居民消費率也非常低,只有35%左右,發達國家居民消費率都在百分之七八十。一是由於收入分配的差距擴大,發行的鈔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所以還沒有產生極其嚴重的通脹,第二中國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激烈的競爭也導致產品價格的下降」。

浙江一家庭主婦蔣女士告訴記者,此前她的四人之家,100元人民幣可購買三天的蔬菜和水果,但現在做不到:「我們家一個月一萬多元收入,一分錢也攢不下來,生活必需品上漲了,米價都上漲了。汽油價漲到七元多了。前幾年,100元買菜買水果,100元大概能花兩天多到三天,現在我有200元,三天都花光了。這是很明顯的感覺」。

2015年3月12日,中國財政部發文確認將發行1萬億地方債務置換債券。中央政府將為地方政府擔保,發行1萬億元的債券,用來償還地方政府到期的債務和利息。但實際發行3.8至4萬億元,後又加碼到7萬億。而房價從2015年初開始暴漲。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615/112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