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醫療產業化惡果 民營醫院內部培訓曝光 套路滿滿掏空患者腰包

最近幾天網上流傳着大量民營醫療行業內部群聊截屏和一份「絕密」的內部培訓資料《男科最新內營銷模式》,是內部人士的爆料資料。

培訓資料中的套路滿滿,讓人三觀盡毀。

比如,資料培訓醫生如何從患者的衣着打扮判斷其消費能力。

看衣服的品牌、質地。女性顧客可以看她的妝容,包、使用的香水、髮型、首飾等;

男性顧客可以看他的香煙、打火機、手機等。為了進一步判斷患者的消費能力,還可以詢問患者的家庭生活工作狀況。

微信聊天截圖中有一則醫院招聘廣告,對於醫師特別提出了「單體高」和「複診率高」兩個要求。

內部人士表示,招聘廣告要求把單體人均費用做好,這就要求對病人深度開發、過度治療,要求病人多次複診,故意拉長療程。至於拉長療程的方法,培訓資料中甚至都列舉了相應的話術。

這些內容實在有違醫院的形象,這些穿着白大褂、被稱為「醫生」「白衣天使」的人們,聚在一起開會、培訓或在群內溝通、交流,目的不是提高醫術、救治病患,而是不擇手段掏空患者的腰包,硬是把醫療做成銷售,採用的還是不擇手段的銷售手段。

這裏列舉的只是資料的很少的一部分,而資料揭開的只是民營醫院醫療套路的冰山一角。這些醫院花樣百出的坑騙患者已經越來越「專業」,開始走上「職業化」的道路。更可悲的是,爆料中有3家醫院還是「全國民營醫院同行學習的楷模,民營醫療領域的標杆」。

這些年來,醫療競價廣告和民營醫院亂象,相互依存、狼狽為奸。過度醫療,花樣套路患者使得民營醫院聲名狼藉,甚至成了「騙子」的代名詞。一些民營醫院的黑色運營模式,把病人當成了砧板上的魚肉,拿全民醫療商業來做,不擇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將沒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少病說成多病、大處方、高收費、重複檢查等手段,再到現在精準判斷患者的支付能力的教材模板,簡直是要榨乾患者的節奏。

患者對民營醫療機構的投訴中,過度醫療、醫療欺詐等亂象一直居高不下,不過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現有的法律法規對「過度醫療」「醫療欺詐」並未有準確定義,更遑論提供執法支撐。作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民營醫院本應滿足患者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但部分民營醫院卻在實際診療過程中亂象頻出,害群之馬成群結隊。

有業內人士坦言,「在沉重的廣告、房租等費用以及盈利創收壓力下,部分民營醫院難免產生違規衝動。」民營醫院的實際困難,不是肆無忌憚坑騙患者的理由,治病救人應有的底線必須要有。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和訊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613/112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