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醒來了 我的國」 中國晶片產業大躍進如何可能?

2018年6月7日,美國商業部部長羅斯宣佈,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將解除中興向美國公司購買晶片等電子部件的七年禁令,但美國政府也將加強對中興的監管。(路透社圖片)

「中興」事件把中國晶片工業的現狀置於媒體的聚光燈下,但是中國媒體上卻流傳着要不惜一切代價發展自主晶片的論調,這真的可能嗎?

中國大型電子通訊企業中興公司雖然已經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但中興事件引發對中國晶片行業的關注卻方興未艾。

6月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郊由當地中國學人舉辦的波多馬克沙龍上,三位美國電子行業的專家對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評估。

沙龍由美國IT產業的著名女企業家、IT諮詢公司Binary Group創辦人汪群主持。華裔資深電子工程師李文澄在會上談到了他對中興事件的總體感受,

「就在《厲害了,我的國》這部電影宣傳得最厲害的時候,突然之間,美國商業部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提供零部件。中興八萬人的公司在一周之後就宣佈休克停業。國內的民眾頓時受到巨大震撼。我的個人感覺就是『醒來了,我的國』」。

半導體公司Triune Systems創辦人阿默·雅特拉奇(Amer Atrash)博士在會上分析說,2018年全世界半導體市場產值達4000億美元,美國佔48%,而中國只佔5%,中國對半導體產品越來越依賴進口,

「在中國每年從世界進口的商品中,半導體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比原油進口還多,汽車進口的比例都排在後面,半導體是第一大進口產品。」

李文澄補充了更為詳盡的數據,他提到,在中國生產的電子設備中,國產晶片的佔有率極低。在計算機系統中,伺服器和個人電腦的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的佔有率是0;在通用電子系統中,核心集成電路的國有晶片佔有率也是0。

中興事件發生後,國產晶片生產面臨的窘境被中外媒體置於放大鏡下透視。與此同時,中國媒體上開始熱炒不惜代價發展晶片產業的話題。但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4月份公開提出了警告,「不惜一切代價發展晶片產業」是危險的。三年前建立的半導體晶片基金規模是4000億人民幣,但效果並不好。

與會的專家具體分析了中國發展晶片產業面臨的挑戰。雅特拉奇指出,雖然中國製造2025計劃打算在2025年製造出國產的16/14納米直徑的晶片,但目前國際市場已經在生產比這種產品先進2-3代的晶片。即使到了2025年,中國還是遠遠落後國際市場。

李文澄則強調,目前中國主要欠缺的是高端通用晶片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中興事件引起中國恐慌的主要原因就是該公司受到美國供貨限制後,無法通過其他途徑替代高端通用晶片。

他認為,高端晶片的發展還必須要兼容國際成熟軟件才能獲得成功。國際知識產權嚴格保護晶片工業,中國要發展能兼容成熟軟件的自主晶片並非易事。他提到了國產方舟CPU失敗的例子,

「當時,北京政府一定要支持國產產品,所以,政府就採購了上萬台電腦,用的是中興的方舟晶片,用的是紅旗作業系統,完全是國產化的,這些電腦運到政府機構之後,政府機構發現過去的文件打不開,過去的檔案看不見,別人寄來的文件也打不開。(原因)就是它沒有兼容國際市場化的軟件。」

中國想通過海外併購來發展晶片產業也有很多障礙,雅特拉奇博士分析了有關晶片工業海外併購的政策環境:

「台灣已經有政策限制工業領域的海外投資,美國也在呼籲保護對半導體行業予以更多的保護,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也更積極地參與到工業併購的審查,比如對高通併購這一有中資背景的案件調查。」

雅特拉奇博士還指出,晶片行業的投資越來越貴,對中國企業的投資開發也是一個不小的障礙。

李文澄在結語中認為,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必須拋棄彎道超車的幻想,遵循國際市場經濟規範,實行結構性改革,並且要打開互聯網,保護知識產權,全力形成創新氛圍。

據波多馬克沙龍創辦人李恆青介紹,這個沙龍成立於2017年,是華盛頓地區中國學人研討中國問題的論壇,每個月舉行一次活動,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來主講中國社會的問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612/1128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