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小學課本《狼牙山五壯士》有多處不實 難怪要強推英烈法

作者:

據《南方都市報》8月31日報道,廣州越秀警方於8月29日晚間將一位在新浪微博上「污衊狼牙山五壯士」的網民抓獲,以虛構信息、散佈謠言的罪名予以行政拘留7日。

所謂「污衊狼牙山五壯士」的「謠言」其來有自。據媒體報道,該網友實際上是傳播了2011年12月14日百度貼吧里一篇名為《狼牙山五壯士的真相原來是這樣!》的帖子的內容,該帖子說五壯士「5個人中有3個是當場被打死的,後來清理戰場把屍體丟下懸崖。另兩個當場被活捉,只是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又從日本人手上逃了出來。」

「狼牙山五壯士」是一件歷史上的事。對待像「狼牙山五壯士」這樣的歷史問題,我們應該持何種態度?愚意以為,第一,應對抗日英雄報持敬仰之心。抗日是民族大義,是對付外來侵略,保家衛國。因此,對於真正為抗日做出貢獻的人,都是民族英雄,都應該報持敬仰之心。同時,抗日也是反抗世界法西斯,是正義事業,凡對抗日做出貢獻者,也是對世界正義做出貢獻,理應尊敬。第二,要尊重歷史真相。抗日戰爭中的英雄應該受到敬仰,但本着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當時的實際情況如何,公眾有了解真相的權利。如果說當時為了激勵軍民抗日意志,誇大宣傳可以理解的話,但時過境遷,歷史條件完全改變之後,人們更想知道歷史真相。

越秀警方以虛構信息、散佈謠言的罪名直接抓人,這開了一個談論歷史有可能獲罪被抓的先河。從媒體簡略報道中尚不知曉,廣州越秀警方對於歷史上的事如何評定屬於虛構信息、散佈謠言?因為顯而易見,越秀警方並不是歷史專家,再者即便是歷史專家,對於歷史上的同樣一件事也常常有不同意見,甚至歷史哲學家對能否完全還原歷史事件之真相意見也不一致。

對於「虛構信息、散佈謠言」,法律上應有明確界定,該網友的行為是否觸犯刑律,這裏姑置不論。這裏只說一說官方認定的「狼牙山五壯士」故事是否都是真實無誤的?如若不實,虛構了信息,又當追究誰的責任?

《狼牙山五壯士》被選入小學語文課本,已經沿用了數十年。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五壯士故事,是官方認可的。但是,從歷史當事人、知情者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下關於此事的描述來看,小學語文課本中「狼牙山五壯士」也存在多處不符事實之處。

人教版課標本第九冊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關於該故事的過程是這樣描述的:

七連決定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的任務交給了六班。……為了拖住敵人,七連六班的五個戰士一邊痛擊追上來的敵人,一邊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五位戰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主力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可以很快追上連隊,可是敵人緊跟在身後;另一條是通向狼牙山的頂峰棋盤陀,那兒三面都是懸崖絕壁。走哪條路呢?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坨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後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五位壯士一面向頂峰攀登……到了狼牙山峰頂,五位壯士居高臨下,繼續向緊跟在身後的敵人射擊。……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馬寶玉)走到懸崖邊上,像每次發起衝鋒一樣,第一個縱身跳下深谷。戰士們也昂首挺胸,相繼從懸崖往下跳。

該文關於五壯士的作戰目的、撤退方向、跳崖地點等歷史信息都與事實有出入。

一,關於作戰目的:課本說是「掩護群眾和連隊轉移」,「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從文獻可知,五壯士最後階段的作戰目的主要是掩護連隊主力撤退,而談不上掩護群眾轉移。五壯士所在的部隊是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團七連二排六班。當時日偽軍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掃蕩」,準備圍剿第一軍分區的主力,一團機關駐在狼牙山棋盤坨,圍攻狼牙山目的是消滅一團領導機關。據指揮反「掃蕩」的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楊成武的回憶,一團主力已奉命去保衛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留在狼牙山只有七連等少數部隊。1941年9月24日,一團團長邱蔚向楊成武報告,當時被敵軍包圍在狼牙山的除了一團外,還有易縣、定興、徐水和滿城4個游擊隊和4個縣的黨政機關人員以及狼牙山周圍村莊的群眾,合計三四萬人。楊成武等進行了研究,認為即使邱蔚他們能憑藉關險及改造過的地形守住陣地,也解決不了被圍的狼牙山上幾萬人的吃飯問題,所以必須組織突圍。於是楊成武採用「圍魏救趙」的戰術,調集三團和二十團的全部兵力,從其他地方猛攻敵人,把敵人吸引過去,空開十多里長的一個口子,給突圍創造有利條件。敵人中計,當天晚上,突圍成功,秘密撤走。為掩護突圍,留下七連和民兵掩護,準備第二天打半天,完成掩護任務後撤走。(見楊成武《敵後抗戰》、《楊成武回憶錄》)第二天凌晨三四點鐘敵人開始進攻,與七連的戰鬥打響。在這個階段,應該說有掩護群眾的目的。但是,五壯士所在的二排六班後面的任務,則是掩護連隊主力撤退。據1957年刊出的葛振林口述(見《紅旗飄飄》第2集),七連指導員蔡展鵬向六班班長馬保林(也寫為馬保玉)交待任務時說:「你們班帶一個機槍組,順這條嶺佔領西邊小山頭,把敵人火力引過去,掩護一、三排撤!」打了一陣,留下來的只有五壯士了,「班長說:『我們的任務是掩護首長,拼命也要掩護住!』」「一直頂了一個多鐘頭,直到看不見山上的動靜了——首長都安全轉移到山背後去了,他(班長)才下命令:『我們完成任務了,趕快鑽山!』」由此可見,後面階段五壯士戰鬥的目的,已經與掩護群眾沒有多大關係了,群眾當晚開始撤退,已經走遠,五壯士要掩護的是連隊主力的撤退,以及可能留在山上還沒走遠的一團機關人員。

二,關於撤退方向:課本說「有計劃地把大批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把敵人引上絕路」。9月25日敵方圍攻狼牙山,目的自然是要攻上山來,尤其是圍剿在棋盤坨上的一團領導機關。所以說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引上絕路」,這個「引」字並不符合實情。據楊成武回憶,「六班的同志趕緊往棋盤坨山峰上爬,誰知那裏早上去了敵人,機槍一個勁地朝他們打。他們只好轉身攀上棋盤坨附近的一個山峰。這個山峰叫牛角壺,異常險要。」由此可知,在五壯士到達棋盤坨之前,棋盤坨已被敵人佔領,已經談不上什麼「引」了。

三,關於跳崖地點:課本說是「狼牙山頂峰」,也就是棋盤坨頂峰。1941年10月18日,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等簽署關於學習狼牙山五壯士的訓令,裏面提到要「在烈士犧牲地點,建碑紀念」,1942年7月紀念碑在棋盤坨頂峰建成,8月舉行落成典禮,9月7日,重慶《新華日報》報道此事,說「特在烈士殉難地建立巨塔,以資永遠紀念」。另外,194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中共晉察冀中央局的機關報——《晉察冀日報》上刊登了該報特派記者沈重撰寫的通訊《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也說五壯士跳崖地點是在棋盤坨頂峰。可見官方認定五壯士跳崖地點是在棋盤坨頂峰。小學課本中的《狼牙山五壯士》應該是依據訓令和《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寫成,自然沿襲其說。但是,五壯士跳崖地點並不是在棋盤坨頂峰,而是在離棋盤坨頂峰有些距離的小蓮花瓣峰上的牛角壺,這一點目前易縣狼牙山管理處已經確認,沒有疑問了。

此外,還有一些重要信息,比如五壯士如何跳崖,課本中沒有涉及,有關官方版本的描述也有不實之處。

跳崖是「狼牙山五壯士」的核心情節。但官方版本對跳崖的細節一般都不明確,如訓令只是簡單地說「遂即跳萬丈懸崖」,「馬保林、胡德林、胡福才三同志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二人光榮負傷」;《棋盤陀上的五個「神兵」》說「五個人一齊,向下……葛振林和宋學義給樹枝掛在半空,二十丈絕岩的溝底有着三堆血肉……」。葛振林、宋學義兩人跳崖被樹枝掛住,只是負傷,難免讓人疑惑,文革中紅衛兵對此就表示不相信。1995年8月11日,《羊城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認為馬寶玉、胡福才、胡德林是「跳」,而葛振林、宋學義是「溜」,即挨着崖壁「溜」、滑下去,所以才被樹木掛住,倖免於難。提供此說法的是當時一團政委陳海涵(後曾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的夫人陳遜,她當時是第一軍分區戰線劇社的指導員(後曾任廣州市委黨校副校長),可以推測陳遜應該是知情的,「三跳二溜」之說並非空穴來風。而且,葛振林生前知道這篇文章,對該文的其他細節差錯曾予駁斥,但對「溜」的說法卻未見反駁。實際上,1957年7月出版的《紅旗飄飄》第2集收錄了葛振林講、作家王願堅記錄整理的《狼牙山跳崖記》,在裏面葛振林詳細講述了跳崖前後經過,可以印證陳遜所說非虛。

2005年,上海、湖南等省市將《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從小學語文課本里刪除,引發了一場「該不該刪除」的爭論:反對者認為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不能丟,贊同者認為「語文教科書畢竟不是《革命英烈傳》,無法奢望它能包容所有的革命英烈」。不管是否刪除,但教材應該尊重歷史事實,不能虛構信息,應該是基本的道德和準則。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財經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514/111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