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中共為保核心利益 必然吞咽全部貿易制裁

—中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必將導致貿易戰慘敗

作者:
中國對美國的制裁只能全部吃進去,否則就會受到更大損失。這是中國堅持政治、經濟壟斷的結果,壟斷使勞工沒有定價權,使匯率及一切價格扭曲,使國際貿易規則變得不成規則。承受美國和其它國家制裁,實際上是中共為了其核心利益必須付出的代價。

3月下旬美國宣佈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隨後中國政府強硬回應;之後美國再宣佈增加1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國以「同等規模、金額和強度」回應美國貿易戰,可是去年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商品總額只有1300多億,中國怎麼同等回應啊?中共官方一直是宣稱要「奉陪到底」。雖然海內外明眼人都知道,中共官方一定會退讓妥協。之前習近平密友、現在掌握大陸經濟大權的劉鶴訪美受到冷遇,但據說劉鶴曾說過,中國的文化不允許我們不作反應。你們具體要什麼,我們可以談。

果然,美國給面子了。先是傳言中美已經接觸談判貿易摩擦了,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推特稱習近平是他的朋友。4月10日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就公開表態,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最近,美國派出強硬人物來華談判貿易問題。中國恐怕仍然是不好應付。

其實,不管特朗普一時推特上說了什麼,他一上來就對中國亮出了底牌。那就是,上限不宣佈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下限是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在這上限與下限之間,美國可以隨時隨地制裁中國某一項或幾項商品,實施精準打擊。始終不發動中美貿易戰,而逐步達到貿易戰的目的。

中國對美國的制裁只能全部吃進去,否則就會受到更大損失。這是中國堅持政治、經濟壟斷的結果,壟斷使勞工沒有定價權,使匯率及一切價格扭曲,使國際貿易規則變得不成規則。承受美國和其它國家制裁,實際上是中共為了其核心利益必須付出的代價。

中國政府唯一的希望應該是寄託於特朗普是個商人,商人的本性是否會見好就收呢?中國的妥協退讓使特朗普暫時停止制裁?

蹊蹺的最終消費的貢獻率

自習近平上台以來,一反三十多年來鄧小平定下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方針,處處高調宣揚「厲害了,我的國」。這裏面當然有習近平個人「無知無畏」的紅小兵因素,更有獲得並鞏固中共統治以及習「核心」個人統治的合法性的需要,但是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事實也給了他充分的底氣。

世界現代史上有些經濟體是以外貿達成經濟起飛的,以貿易立國的,譬如日本、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一直以來都認為中國這樣的龐大的經濟體,幾乎不可能以對外貿易立國。從經濟運行上看,中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

沒想到,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經趙紫陽提出國際大循環,竟然使中國經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加入WTO之後,更是突飛猛進,連續翻番,中國一舉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靠的是投資、外貿和內需三大拉動力,外貿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最大也就百分之三十幾。長期以來,中國GDP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始終是投資,主要是政府投資。

我們說,中國經濟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口多地域廣,經濟體絕對數值大,國內需求市場可期待,其經濟運行過程本身就能夠完成。可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有足夠的國內需求上。

去年中國國內消費對GDP的貢獻率達58.8%,今年正當美國要對中國進口商品制裁之時,中國國家統計局興高采烈的宣佈,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8%。

反過來,2016年三駕馬車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分別是最終消費貢獻率為66.4%、投資貢獻率31.7%、淨出口貢獻率1.9%。

如此看來,中國政府完全沒有必要對特朗普對中國外貿制裁驚慌失措,步步退讓。中國人好面子,中共更以自信及「偉光正」的形象才能鞏固自己在中國永久領導,很有「男子漢」情結的中國政府為什麼在強硬口氣下一再對美國政府示意「一切好商量」呢?

沒有有效良性發展的國內市場支撐中國經濟

首先,中共官方統計數字一向有假,中國政府和中國高級官員也多次承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有水分」。在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行制裁時,國家統計局出了個國內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77.8%,殊為蹊蹺。

中國國內最終消費對GDP貢獻率近年來的確在增長,中國政府中也的確有人有心要提高國內消費水平,並採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從2012年開始試點,當時國內消費GDP佔比大約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營改增2016年5月1日全面完成,可是當年的國內消費GDP佔比始終不能達到低目標68%。

去年國內消費GDP佔比是58.8%,三個月後就是77.8%?

就算那個77.8%數據接近真實。據統計,2016年發達國家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達到80%,而全球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達到78%。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都超過80%,就是那個金磚五國之一的巴西也達到了84%。而中國今年一季度最高的最終消費GDP佔比仍然沒有達到全球平均水平。

還要看到,原來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另兩駕馬車——投資和外貿的對GDP增長佔比的貢獻率在下降,相應提高了國內消費對GDP增長的佔比。

長期來投資對中國GDP增長貢獻率佔比超過一半,甚至一直在百分之六十以上。但是誰都知道,投資主要是政府投資,其效益非但時效長,而且中國各級政府及各政府部門投資,效益極低。尤其是2012年以來,中國政府投資加重了軍工投資,而軍工的效益基本為零。

長期以來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唯有外貿出口是最有實際效益的,是有真金白銀進賬的。雖然近年來外貿增長幅度收窄,GDP增長貢獻率也在不斷降低,但是其絕對數值仍在增長。

因此,中國政府清楚的知道,即使外貿在GDP貢獻率佔比再小,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中最有效益的一塊,缺少了這一塊,不是中國經濟增長快慢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是否會發生斷崖式的滑落以致崩潰的問題。所以,中國政府對中美貿易摩擦,心中再怎麼窩火,也只能退讓。

扶貧扶貧越扶貧越多

中國經濟要進一步提高國內消費佔比,才能良性循環發展。這個道理人人懂。然而幾乎掌握一切資源的中國政府始終以為,只要政府採取適當的行政調控措施就能提高國內消費水平。實際上根本的問題是中國民眾的購買力不足以提高中國最終消費水平達到全球平均水平。

日本與台灣確實是貿易立國。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他們的外貿增長幅度顯著收窄,經濟發展似乎也跌落低谷,但日、台的經濟發展依然在正常發展,關鍵在於當他們的外貿高速發展促使他們整體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同步增長。國內需求增長維持着日本、台灣經濟的正常發展。

日本的基尼係數為0.24,台灣為0.34,美國社會各人群間差異最大,但其基尼係數也只稍大於0.4。中國經濟總量從改革開放初期現在的確翻了幾番,但基尼係數卻從0.28到現在的0.73,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早就超過了國際警戒線。

中國政府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做扶貧工作,現在更是提出「精準扶貧」。可是,扶貧扶貧越扶貧越多。因為增大貧富差距的機制無法祛除,新的貧困人口就會不斷出現。

中國政府去年財政收入為超過17萬億元,如果能拿出1萬億元給最貧困的兩億人口,那麼這1萬億元基本上都會在國內消費市場上體現出來。雖然,這只是體現在低端消費市場,然而其對中端乃至高端消費市場都會有傳導力的,其拉動的非但是中國經濟,還會使龐大的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的引擎。

這樣,即使中國目前沒有高端科技創造力,可是這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正常發展,而在正常發展中一方面引進模仿,一方面還可能不時的自己冒出新的創造。

降低基尼係數縮小貧富差距,靠政府施捨是不行的。從政治上看,誰來監督政府減少收入讓利民眾?而依靠市場力量,提高勞動力價格,那麼必須打破佔中國經濟統治地位的國企壟斷。

一黨專制、國有經濟都是中共的核心利益,是萬萬不能放棄的。不觸碰這兩條,中國經濟無法能夠形成有效健康良性發展的國內消費市場。

所以,中國政府只能嚴重的依賴於外貿出口。中國政府只能對美作出讓步,以保住剩下的體量仍然極大的中國外貿出口。那是中共為一黨專政和國企壟斷必須付出的代價。

然而,我們切不可過分看重中國對美作出的擴大開放的承諾,那些承諾怎麼兌現還是一個問題。況且,即使承諾兌現也不能影響一黨專政和國企壟斷的地位。譬如,不管什麼企業還是不會允許建立獨立工會的,國企因為有國家保障外資銀行來華也會貸款給它而不是貸給風險可能更高的民營企業······

曾經的開放是為了改革,決心停滯改革的開放的作用是有限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如果不能觸動一黨專政和國企壟斷,可以騰挪的餘地幾乎已經沒有了。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BOXUN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428/110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