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美貿易衝突新熱點 中共有無遵守入世承諾

2018年的中美貿易衝突再次證實中國入世將給世界帶來「雙贏」的預測有誤,同時更將「中共有無遵守入世承諾」的爭論再次擺上桌面。更有人大膽預測,世界貿易組織(WTO)可能成為全球經濟不可預測的黑天鵝。本文將探討中美貿易衝突背後的深層原因,為何中共不兌現入世承諾,以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如何看待和希望解決這一問題。

從中國入世之後,2002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每年都會撰寫中國履行WTO承諾情況的報告,遞交給國會。這類公開報告有分門別類、具體指出中共在履行WTO承諾上取得什麼進展,以及在哪些方面沒有兌現承諾。

每年的內容都不同,但這17份報告中都無一例外地點明,中共至今仍然未能完全遵循WTO的許多基本原則。

尤其在知識產權方面,中共這些年盜竊或侵害知識產權的數量有增無減,從USTR每年公佈的《特別301報告》以及近期公佈的針對中共知識產權盜竊的301調查報告都詳細列出,中共強迫在華外企轉讓技術和知識產權。

中共已連續28年被美國列為知識產權「優先觀察」名單的頭號對象。對比三四十年前也曾被美國列入「優先觀察」名單的台灣,在逐步加強法治和監管後,於2008年完全脫離這一名單。

中共入世虛假承諾11個方面未兌現

「可以肯定的是,從2001年中共入世以來確實改革了數千項國內法律,例如加入信息技術協議(ITA)以及降低工業產品的平均關稅。」根據美國科技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在2015年公開發表的報告(題為「虛假承諾:中國(共)的入世承諾與實踐之間的巨大差距」)。

「但跟2001年中國入世議定書逐條對比下,我們發現在WTO對限制市場准入或限制技術或知識產權轉讓領域,或者在對國有企業(SOE)和出口行業持續的補貼等規定上,中共完全沒有遵守其入世承諾和成員資格要求」,報告總結道。

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發佈的《全球智庫報告2016》,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在科技創新領域排名世界第二,美國國內排名第一,是美國當今最權威的科技創新智庫。

ITIF的報告指,中共入世後已有夠長的時間,值得現在來對比中共入世承諾與現實的差距。「實際情況是,中共加入世貿組織並沒有使該國大幅度向世貿組織的貿易秩序邁進,因為中共大體上沒有履行當時的承諾。同時,對外貿易赤字沒有減少,也沒有認真執行(WTO的)爭端解決機制。」

以下是該基金會整理的中共入世承諾未兌現部分。

序號

中國2001年入世簽署的部分承諾內容

序號 中國2001年入世簽署的部分承諾內容 是否履行
1 不以技術轉讓作為市場准入門檻
2 加入政府採購協議(GPA)
3 國企基於商業考量進行採購
4 國企占經濟市場份額逐漸下降
5 外國銀行享受國民待遇
6 通訊市場對外國企業開放
7 國外電影在中國可自由發行
8 出口補貼大幅削減
9 知識產權盜竊與違反行為明顯減少
10 遵守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不再操縱技術標準
11 向「華盛頓共識」的發展目標行進

 

註:華盛頓共識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的政策宣言,秉承亞當·斯密自由競爭的經濟思想。

來源:ITIF報告。

中共以市場准入為由強制外企轉讓技術

哈佛商學院教授Thomas Hout和Pankaj Ghemawat在報告「中國與世界:這是誰的技術?」中指,中共要求在華外國企業轉讓技術作為市場准入條件已經影響到航空、汽車、化學品,可再生能源和高鐵

這些年來,中共知識產權盜竊數量有增無減,從USTR每年公佈的301知識產權報告以及近期公佈的針對中共知識產權盜竊的301調查報告更是詳細列出,中共強迫在華外企轉讓技術和知識產權。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主要為美國國會提供現行政策的深度研究與建議。其亞洲貿易金融專家莫里森(Wayne Morrison)在「中美貿易問題」報告中寫到,「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這些准入條件與中共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相牴觸,中共官員會很小心不以書面形式提要求,往往訴諸於口頭傳達來迫使外國公司轉讓技術。」

而早在7年前,美國前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就公開表達擔憂中共要求企業進行技術轉讓。「我們看到中共一直保持非常、非常激進的戰略態度,從幾十年前就開始了這種戰略:你想在我們這齣售,我們希望你來這生產;如果你想在這裏生產,你需要把技術轉讓給我們。」

法律被濫用成為侵害知識產權的橡皮圖章

知識產權的保護比有形產權要複雜很多,一方面對法官和執法水平以及行政保護的方案設計有很高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有獨立的司法體系改革配套。

相對於美國執行的嚴格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共對知識產權保護做法既不公平,更一度成為當局濫用的工具。以壟斷法為例,中共法律中並沒有參考歐美施行的反托拉斯法中的內容,更可以說採用了世上罕見的破壞法治的做法。

ITIF有長期跟蹤在華外企的知識產權案例,它表示,中共宣佈的反壟斷法目的是將企業合法獲得的知識產權稱作是「壟斷」,隨後濫用司法,並據此向在華外企收取基於市場的知識產權許可費。

而中共法院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決定的橡皮圖章,讓外國公司別無選擇、只能遵守。

報告指,通常外企被迫支付大量罰金後,改變業務條款,要麼決定賣更少的銷售產品給中國人,要麼只能轉讓更多的知識產權和技術給中資公司。

深圳從事知識產權逾10年的中國網民也證明這一點:「(我)自己去覆審委打過至少四次訴訟,我的感覺是覆審委的判決準確度竟然比不上扔硬幣!」

他說,一個連殺人放火的案件都不能保證公平的司法體系,希望能夠保護知識產權,簡直是「紙上談兵」。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後,中共在國內對民眾進行的「WTO」宣傳黑板。()

中共18年入世帶來的最大威脅:破壞規則

國外的智庫一致認為,如果中國參與全球貿易體系、是在遵守WTO規則行事,那麼對全球經濟而言都是有利的。但現實卻指出,(中共治下的)中國是以WTO為幌子來保護其創新型重商主義政策。

ITIF的報告指,中共明知它必須承諾才能加入WTO,但它的行動則表明,它沒有真正要信守承諾的意圖。

「對中共而言,加入世貿組織是為了更多的獲得全部自主權保護,這樣可以抵制其他國家可能單方面採取的、制裁中共的貿易執法措施;不過同時,中共並沒有依WTO推動國內改革和轉向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體制。」報告說。

「中共不應該被允許陽奉陰違」,ITIF報告說,中共希望待在全球貿易規則體制下、享有後者的好處,包括免受單邊貿易制裁的保護。但同時它又不遵守WTO規則行事,其經濟貿易政策更是越來越多地破壞WTO——乃至全球化的基本原則:國民待遇、非歧視、透明度。

它的行為拒絕了建立在以市場為基礎的貿易比較優勢理論,後者是 WTO全球貿易體系的核心假設。基於這一假設,參與國際貿易的國家可通過商品或服務交換獲得雙贏。

ITIF的報告指,「總而言之,現在是時候認識到,世貿組織體系不適用於哪些拒絕基於市場比較優勢的核心概念、而支持重商國家資本主義的成員」。

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恩斯特(Dieter Ernst)在2011年的工作論文中也指出,「大多數情況下,中共是進一步、退兩步,在讓步後再建一個新的、通常落後的非關稅壁壘(NTBs)來補上,且補得更多。」

美國已於去年11月中旬公佈,反對在WTO框架下給予中國(共)市場經濟地位,正式加入歐盟對中共的應訴行列。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更在國會作證時表示,這是目前美國在WTO中最嚴肅的申訴事務。他說,如果中共取得勝利,對WTO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中共入世「雙贏」的預測究竟錯在哪?

在中共入世前,很多國內外專家也預測說,中共入世是雙贏,在華外國公司更是中國經濟的大贏家。但事實是,充其量來說,外國公司拿到的是混雜「回報」。

許多公司進入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社會、以及經濟第二大體,表面獲得市場、同時得益於低的製造業生產成本。但是,根據ITIF獲得的信息,許多公司都指出,尤其是先進技術行業,在收到中共創新重商主義政策的廣泛困擾,且很可能未來會遭受更多困擾。

ITIF的報告指,過去那些專家犯錯的原因是,他們假設(中共治下的)中國是一個「正常」經濟體,擁有比較優勢,可專注在以成本為基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但18年後來看,結果卻事與願違。以中美貿易為例,中美貿易順差在2017年已增至2001年支持中國入世時的4倍,美國政府表示,現在到了不得不調整貿易赤字的時候。

且貿易不平衡對美國國內就業產生了重大有害影響。彭博社在2015年報導說,經過對中共從2001年底入世以來的影響分析,發現從2000年以來,因為中國的低成本進口,美國500萬工廠員工中有100萬,甚至超過200萬人失業。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2000~2007年間,因為中國的進口競爭,美國失去了98萬個製造業就業。他們尤其指出,對中國商品越開放的美國區域,不僅損失更多的製造業就業機會,同時也看到整體就業的下降。

圖為2001年中共代表在多哈簽署加入WTO的簽字儀式。(HUSSEIN MALLA/AFP/)

中美貿易衝突更深層面還是意識形態之爭

中美貿易衝突的複雜性更在於,中美之間的意識形態差距,中共試圖塑造的全球治理秩序與西方國家的傳統價值觀存在的巨大差異。

不妨用20世紀70年代美日貿易衝突來對比現在的中美貿易衝突。「策略地說,在今日美國看來,中國和日本不同。對民主黨而言,中國(共)是以前的日本,但規模更大,對於共和黨尤其新保守主義而言,除了日本之外,中國(共)很可能讓他們想起蘇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首席財經評論員徐瑾寫到。

在中共入世18年後,西方對中共遵循西方系統遊戲規則開始失去信心,美國科技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在兩年前就建議,歐美政府應當採取與中共對立的建設性對抗政策,從之前的重法律互動轉為以結果為導向。

同時中共對外塑造的全球體系方案也在使中國與其他國家的摩擦日益加劇,從南海衝突、亞投行風波、一帶一路、國進民退等議題均可見端倪。

以中共的產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為例,已對歐美國家造成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共產業「中國製造2025」讓美國政商兩界都感到不安,「不僅是中國科技行業的追趕,更是國家資本主義的味道」,《金融時報》的徐瑾撰文說。

需要指明一點,美國政府從來沒有說要攔住不讓中國發展高科技,或者說不讓中國趕超美國,他們一直反對的是竊取美國知識產權,尤其是高科技領域,靠「(強)求、買、偷」的方式來發展,希望能夠公平競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明確回應這一點,「對(中國)他們想自給自足的願望我們可以理解,如果他們通過一個自由、開放的公平競爭環境來實現這一目標,而且公平競爭,對此我們沒有意見。」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Martin Wolf)在題為「中國該怎樣避免與美國的貿易戰?」一文中寫到:「歐洲人與美國人一樣對中國的知識產權政策感到焦慮,但他們也相信規則。如果中國走上一條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道路,歐洲人縱使不情願、可能也只好支持。」

WTO的後續如美國退出WTO將對中共是災難

ITIF報告早在兩年前就指出,WTO官員需要猛醒,意識到中共對WTO及「全球一體化」構成了生存威脅。

「中共越來越多地公然使用創新的重商主義策略,此舉既威脅到全球貿易體系,也威脅到WTO作為機構本身的可行性,」報告說。

「如果WTO沒有認識到並對此作出反應,它只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而最終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事業也將會受損。」

無獨有偶,川普政府在2018年的總統貿易議程中也主張對WTO進行合理和公平的改革。總統報告中指,WTO不但沒有限制像中共(治下)這樣的扭曲市場國家,反而在一些情況下准予中共對美國和其它市場經濟體的不公平待遇。

外界擔憂,WTO是否會成為2018年的黑天鵝,成為引發經濟問題的不可預測因素,因為如果美國宣佈退出WTO,那對WTO將是致命的。

「如果WTO系統死去,其原因絕不僅僅是美國一意孤行的不配合與退出,而其結果對於中國(共)將是災難性的。」《金融時報》中文評論員徐瑾表示。「如果WTO死去,中國(共)面臨的貿易挑戰將會巨大,如今美國拋出的加征關稅只是開始。」

在2017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港媒財經記者提問WTO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Robert Koopman)——中國(共)是否兌現了入世承諾?當時,庫普曼拒絕回答是或否,他以WTO秘書處官員身份表示不方便對此置評。

鑑於歐盟、美國以及日本相繼公佈,反對在WTO框架下給予中國(共)市場經濟地位,WTO將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逃避這個難題。而其如何裁決中共是否兌現18年前的入世承諾,將是回答這一爭論的第一步。

要指出的是,中共官方在回應外界指責履行WTO承諾時,常引用削減多少關稅來轉移話題,其實關稅只是2001年簽證的入世協定書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感興趣的讀者可輸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協定書」查詢。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401/109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