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蘇小和:多年以後 我們會感謝川普的貿易戰

作者:
我預測,許多年以後,中國人會感謝美國總統川普,他發動的貿易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第四次開放。貿易戰會逼着我們答應之前已經承諾過的各項開放政策,尤其是開放相關的產業,大面積引入外國公司。貿易戰會逼着我們的經濟結構真正開始轉型,不再過度依賴出口創匯,開始真正想辦法把內需市場做起來。貿易戰會逼着我們減稅,尤其是對外國進口商品減稅,這會讓更多的國內消費者有機會有能力購買到物美價廉的進口貨,事實上這是絕大多數國內消費者翹首以盼多年的市場風景。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貿易戰是一個情緒化的概念,真實的意義,是國際貿易雙方試圖努力回到貿易規則的"強競爭"。人們之所以廣泛使用貿易戰這個概念,是因為看上去簡單,通俗,形象。

自從經濟學家李嘉圖建立了一個穩健的比較優勢理論,這個星球上的國與國之間就在做大生意,每個國家都在這個更大的貿易遊戲中尋找自己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由此成為一個偉大的經濟學事實。到2001年,古老的中國終於想通了,費勁千辛萬苦,終於加入到了全球貿易的這個大遊戲之中,中國人口眾多、工資低廉、土地富足的比較優勢,終於在國際貿易的遊戲中獲得了意義,擁有了不錯的定價權。大量的襯衣、襪子、牛仔褲、鞋等看上去處在低端產業鏈的日用生活消費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賺回來大量的外匯。由此,中國經濟終於找到了一輛巨大的經濟馬車:出口創匯。

出口創匯是中國如今變得財大氣粗的最大原因,其他兩駕馬車"投資拉動"和"國內消費"都是乏善可陳。但隨着出口創匯的規模越來越大,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了。常識意義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想在貿易問題上損人利己,通過貿易出超來換取國家財富。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出口規模足夠大,同時讓別國的進口規模足夠小,中間形成一個貿易的順差。如此,既拉動了本國產業經濟的高速增長,又增加了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國內國際雙贏,這麼好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貿易戰或者說貿易強競爭,就是這麼鬧起來的。這裏涉及到何謂財富的經濟學定義。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曾經就財富的性質進行了縝密的表述。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戰之所以揮之不去,是因為人類對財富概念的理解有誤。斯密認為,所謂財富,就是指滿足消費者生活的日常消費品。一個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為了讓每個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但有非常多的國家並不認同這個觀點,他們認為財富就是指國家有很多存款,斯密稱之為"紙面上的金銀",現在的概念叫做外匯儲備。

對經濟學理論最不了解的人也知道,所謂外匯儲備,其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存款。任何人都知道,如果存款放在銀行里不動,存款就是一串數字,它是中性的,對消費者的生活毫無意義。只有當這些存款置換成日常消費品,參與市場流通,存款才會體現出財富的實際意義。

如果絕對堅守這樣的常識,那麼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模型,就應該是以貨換貨的貿易。任何以增加外匯儲備為目的的國際貿易,都是對財富基本概念的背離。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在從事國際貿易的時候,都以增加外匯儲備為目的,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國內的老百姓的實際生活需要,所以貿易戰就成為人類經濟生活的常態。

所以說到底,貿易戰的本質其實是財富價值觀的對峙。比如日本和美國長達幾十年的貿易戰,就是日本人為了增加自己的外匯儲備,儘可能多地向美國市場傾銷他們的廉價產品,同時儘可能少地購買美國企業的產品。日本人通過國際貿易賺到的錢都存在他們的外匯儲備庫里,因為在管理者看來,還有比提高國內消費者生活水平更加重要的工作,比如防止國際金融風險,還比如加強國防實力,等等。

這種情況,美國人當然不願意,因為長久來看,美國人的消費能力會被掏空,產業會空心化,邊緣化,國家變成一個傾銷市場,人民的就業空間縮小,收入減少,生活會越來越貧窮。這個時候沒有別的辦法,必須打貿易戰,通過貿易戰的方式,讓貿易對手大致回到貿易平衡的狀態,使得對手對美國的出口和美國對對手的出口大致平衡。

事實上,在日美貿易戰的問題上,美國一定會贏,理由很簡單,美國經濟底子好,市場大,企業家能力超一流,而日本相對要差一些。經過幾十年的博弈,日本認輸了。事實上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在從事國際貿易時都首先要搞定美國市場,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在和美國做生意的時候,都是貿易順差,每個國家都在佔美國的便宜。

美國的現任總統川普說,美國發動貿易戰,是一個連小學數學的計算能力都不需要的決策,當所有人都在佔美國人的便宜,美國發起貿易戰,鐵定贏。想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為什麼川普堅決要打貿易戰了。沒有人願意在好日子順溜的時候願意打貿易戰。美國經濟經過這些年持續的貿易逆差,經濟結構已經受到巨大的損害,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戰,關鍵是美國的普通老百姓變得越來越窮。理解這個局面,就能理解為什麼川普高舉"美國優先"的競選口號,會打敗老牌政治家希拉里。因為美國普通選民,尤其是那些藍領工人,那些指望着工資買房買車買咖啡喝的普通人,真的受夠了。

當然,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不打貿易戰,僅僅通過談判,川普就能解決目前的貿易逆差問題,那就再好不過了。問題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想佔便宜,而且那些佔了便宜的人,已經養成了習慣。要改掉這個習慣,比戒煙戒毒還要艱難。也就是說,僅僅靠什麼對話啊,談判啊,就想取得貿易平衡,那都是哄小孩子的,川普可不是小孩子,他是個生意經。我預測,只要川普開打,這個貿易戰至少延續十年,說不定要20年。因為需要這麼長的周期,兩個國家的貿易關係才會慢慢回到大致平衡的狀態。

【我的一個重要觀點:中國經濟的開放都是被外國人逼出來的。】

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不是我們鐵定要輸了這場貿易戰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分析中國經濟的面相了。

理論上講,按照我們的習慣,我們有兩個選擇,第一是認清形勢,理解中美貿易的核心價值,在該認輸的地方就認輸,該妥協的地方就妥協。中國人歷來有和氣生財的智慧,而且,貿易戰畢竟只是經濟的強競爭,與一個國家的制度和意識形態無關。另一個選項,就是牙齒一咬,不和美國人玩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反正中國人多,資源豐富,過去那麼多年沒有國際貿易,不也熬過來了麼。這個世界誰怕誰,是不是。

我的分析是中國不會選擇第二條路。理由非常簡單,經過40多年的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中國人對錢財的熱愛,已經到了類似於人餓了就要吃飯的程度,成了一種不可能改變的習慣。和美國翻臉,等於要改掉大手花錢的毛病,也要改掉出去走紅地毯的虛榮心。這實在是太難了。中國俗話說,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是的,這40多年來,我們在很多事情上都學不會,但我們總算學會了財大氣粗,總算學會了摩天大樓,總算學會了車水馬龍。人過慣了富裕日子,忽然要過緊緊巴巴的日子,這種滋味肯定比死了還難受。所以我預測,中國人這回不可能把大門關上。

我在我的代表作品《百年經濟史筆記》三卷本中,提出過一個新概念:被動開放的市場經濟。第一次開放趕上的是大英帝國全球經濟擴張的時代,1820年是一個節點,外國人進入中國,和中國的民間商人做生意,晚清也是跟着發了財。不過第一次開放因為鴉片戰爭、民族主義商戰和洋務運動中止了。第二次開放是晚清謝幕之後,中國資產階級迎來開放的黃金時代,不過到1927年,蔣介石全面推行國家資本主義,跟着希特拉學大政府經濟政策,也中止了第二次開放,中國經濟進入史上最封閉的時代。第三次開放則是1978年到現在了。

所以歷史的邏輯看,當下中國經濟的開放正面臨着一個節點,貿易戰會讓我們再一次中止我們的開放政策嗎?貿易戰會讓我們迎來第四次開放嗎?

我預測,許多年以後,中國人會感謝美國總統川普,他發動的貿易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第四次開放。貿易戰會逼着我們答應之前已經承諾過的各項開放政策,尤其是開放相關的產業,大面積引入外國公司。貿易戰會逼着我們的經濟結構真正開始轉型,不再過度依賴出口創匯,開始真正想辦法把內需市場做起來。貿易戰會逼着我們減稅,尤其是對外國進口商品減稅,這會讓更多的國內消費者有機會有能力購買到物美價廉的進口貨,事實上這是絕大多數國內消費者翹首以盼多年的市場風景。貿易戰還會逼着我們繼續走出去,去學習外面的世界,進而承認自己的不足。

如果不是川普發動貿易戰,我們自己是不會主動糾錯的。我們的每次開放都是被外國人逼出來的。這樣的表述,聽上去不舒服,但卻是事實。這是我們的集體性格,是我們多年以來養成的習慣。我知道很多人會在這裏無法實現觀念習慣的轉換,因為這裏存在這兩個重要的觀念陷阱。

其一是關於開放的理解。事實上看,當年用條約口岸、租界的方式推動經濟的開放,今天用開放產業領域,引入外資公司的方式推動經濟的開放,最大公約數是開放。但人們一旦進入事實語境,就跟不上趟了。多年來錯誤歷史的洗腦,在開放之事上就會集體無知。

其二則是關於改革和開放的概念區分。改革基本上是內部事務,而開放就是指國際貿易。二者完全不同。多年以來我們的習慣性心理,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也就是說,在對外開放的問題上,我們的尺度總歸是要大一些的,至少是可以商榷的。

想通了這一點,我就有了一點預測的能力:中國將會因為川普發動的貿易戰,進入近現代經濟史以來的第四次開放,而且這次的開放力度一定比前三次大很多,用官方的話講,開放力度會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328/109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