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聰明家長絕不會讓孩子觸碰這3個底線

作者:

-01-

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前些日子,老爸竟對着平日裏最掛念的外孫奇奇發了脾氣。

奇奇是我的小外甥,今年7歲了,一年才跟着媽媽回來一次。

他看見我的一本動漫貼紙集合很是興奮,撲上來就叫嚷着:「我也要我也要。」

我趕忙把本子護在懷裏。可他哪能樂意,又哭又鬧地跟我搶。我只得屈服,「好好,我給你看,但是一張都不能拿下來。」

終於看過一遍,我趕緊拿回臥室,放進抽屜。

這事兒貌似也就這麼過去了。

我着急的和奇奇爭執起來:

「奇奇,你是不是偷偷翻小姨的本子了?」

「我才沒有呢。」

「你肯定翻了,還偷了我的貼紙。快給我。」

「就不,我就不!」

我氣急了,就開始翻奇奇的書本。奇奇更是大怒,和我推鬧哭喊起來。

這時,大姐和老爸聽到吵鬧趕忙過來。

老爸那麼喜歡奇奇,我一點都沒指望他能站在我這邊。於是,我做好了與所有人大吵一架的準備。

搞清楚事情後,老爸很生氣。有點意外的是,老爸對奇奇發了脾氣。

「奇奇,把東西還給小姨。」

「就不給,我想要我想要。」

一聽外公也讓他還,奇奇瞬間就打起滾來。可老爸絲毫沒有讓步:

「如果我不經過你同意,就把你最喜歡的托馬斯小火車拿走藏起來,你會不會也很難過?」

奇奇看了看自己的小火車,又看了看外公。

「你要記住,隨便動別人東西,是不尊重別人的行為。不僅你不能,媽媽不能,外公也不能。」

說罷,老爸和大姐說道:

「這可不是兩張貼紙的事,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明白: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是咱們的底線,也是原則。」

「他現在隨意拿小姨的東西,你不教育他。等以後上學了,就會隨意欺負同學。」

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孩子就容易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

如果不希望孩子以後被打臉,那現在就得能拉得下臉。

我明白,老爸絕不是大題小作。

孩子7歲時,自我意識就已經逐漸萌芽,而物權意識還不十分明晰。喜歡的東西,就想拿走,並不明白這樣有什麼不好。

這條底線,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物權概念,更好的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意識。

而與他人的界限意識,正是孩子學會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的基礎。

...

-02-

社會規則不能破

有人說,調皮是孩子的天性,給孩子自由比較重要。可如果沒有社會規則做保障,那孩子的自由將是無稽之談。

朋友說起一件事,

地鐵上,一個小女孩不小心將牛奶打翻了。

母親什麼也沒說,只是一張張地遞紙讓孩子擦乾淨。擦完後,女孩把髒了的紙捲起來,一直握在手裏。直到下了車,才把紙扔進垃圾桶。

朋友說,「這樣的孩子到哪裏都招人喜歡」。

對於社會規則的遵守,從來都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

例如:

-要懂得先來後到的道理,大家排隊玩玩具;

-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譁,不要打擾其他人;

-遵守交通規則,不隨意闖紅燈;

-自覺購買車票,排隊上下車;

......

知乎上有個被高度關注的話題:「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難?」回答中,足見大家對不遵守規則的「熊孩子」、「熊父母」有多深惡痛絕。

去年7月,在北京飛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名4歲小女孩,在未購買飛機票的情況下登了機,致使該航班的全體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檢,飛機延誤長達5小時。

而家長的回應則是:不知道1.2米以下的兒童要買飛機票。

安檢有責,但孩子的父母更有責。

僅因這一句「不知道規則」的逃票,卻是耽誤了整個航班的進程。很難想這樣自私的父母,會怎樣和孩子解釋這次的事故。

社會規則之所以制定出來,正是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

許多娛樂設施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嚴格限定了孩子可以遊玩的條件。

迪士尼有個遊戲叫做「七個小矮人礦山車」,就嚴格限定了孩子的身高至少要在97cm以上。

去年有位女明星帶孩子要玩這個遊戲,但迪士尼的工作人員以「孩子身高不夠,不合規則,安全至上」為理由拒絕其遊玩。

這位女明星直接帶着孩子衝上了車,導致整個礦山關閉,其他的遊客只能站在雨中等她。

網友直呼:自己不能玩,為什麼讓大家都跟着受罪?難道公眾人物的孩子就可以不遵守規則?

或許身高差一兩厘米未必會怎麼樣,但如果恰因為那一厘米的差距,孩子出現了意外,後果由誰來承擔呢?

漠視安全的規則,受傷的可是孩子啊!

父母在不守規則逾越社會底線的時候,旁邊可還有一雙小眼睛在注視着你,學習着你。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而讓孩子尊重社會規則,是我們最重要的責任。

若我們不教孩子堅守底線,這個世界又怎會給孩子以保護?

這條底線,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的界限,遵守社會和規則,從而才能更好的享受規則帶來的便利,也才能更好的與世界相處。

...

-0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和朋友聊天,說起孩子出生前,她從沒想過自己會為一個小兒的吃喝拉撒睡耗盡所有精力。

可孩子出生後,她就母愛泛濫了。

看着她柔軟又可愛的小身體,聽着她溫柔的一聲聲:「媽媽」,這種保護欲就不由自主的從骨子裏攛掇起來。

為她穿衣,洗手,吃飯,整理乾乾淨淨的小天地……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多,不夠細。

當媽的人,竟是操勞慣了。老師說,回去後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也沒太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次,老師在家長群里刷屏:

和大家說過很多次,回去之後不要給孩子餵飯,不要給孩子餵飯,為什麼還是有家長給孩子餵飯呢?

之前在幼兒園裏已經教會小朋友自己吃飯了,一放假回來又不好好吃了,還說「就得媽媽餵」。

你們捨不得放手,我們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呀。

她才終於意識到,自己之前包辦的太多了。孩子一天天長大,力量也一天天贈強,她完全可以獨立做一些事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句她從小聽到大的教誨,怎麼在自己孩子這兒,就忘記了呢?

想通以後,她和老公達成一致,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再後來,女兒很快就可以自己洗手,吃飯,端碗拿筷子……簡直利落的像個小大人。

後來,她一直記着這件事,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她不僅是讓孩子要自己完成一些事情,還給孩子獨立的選擇權、決定權,鼓勵孩子面對選擇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到現在女兒11歲,獨立又自信。有天女兒把校報給她,上面發表了一篇女兒的文章《謝謝你,我的媽媽》。裏面說:

「是你教會我什麼叫做獨立,讓我學會如何才能堅強。面對困難,我也會向你一樣,無所畏懼。謝謝你,我的媽媽。」

她心裏百味陳雜。我們太愛孩子,以至於心甘情願的付出而不覺辛苦。可是對孩子而言,有時候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這條底線,竟是最難樹立的一條底線。它不僅意味着要教會孩子獨立、自主和責任意識,更是幫助孩子一點點的具備和父母分離的能力。

母愛,終將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原來我們為孩子樹立的所有底線,都是為了孩子未來和我們更好的分離。幫助他們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平安喜樂。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在愛中教會孩子底線,才是我們所能給予孩子們將來最寶貴財富。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302/1078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