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中國有一億年輕人在假裝看透生活

一個喜歡學術的朋友,懷揣理想,大學時選擇了社會學這門學科,憧憬着日後能有一番作為。結果學了幾年,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他說學術能解釋世界,卻不能改變世界。早知這樣,還不如學個實用性的學科,好好賺錢得了。改變世界這事,現在想想都覺得挺扯的。

生活尚未經歷什麼就假裝已經看透了一切

新一期《十三邀》,許知遠對話李誕,一個是40多歲的中年人,一個是85後。

面對許知遠的質疑,李誕說得最多的三個字是:無所謂。

什麼評價對你是特別苛刻的?我無所謂了。

最討厭的標籤?我現在都能接受了,在我的標準里不重要,我無所謂了。

社會那麼容易就俘獲你嗎?我的價值觀,內心真正的想法裏,一切都不重要。

然而,隨着聊天時間的加長,李誕的觀點開始出現邏輯上的bug。

當許知遠再問他:你就這麼容易被這社會規訓嗎?李誕說:哪那麼容易規訓我啊,太難了。

李誕一口一個無所謂,看上去很通透,但許知遠本能地懷疑李誕的這種超度:年輕人生活尚未經歷什麼,就假裝已經看透了一切。

喜歡李誕的朋友說,李誕在講段子的時候,那股有點麻木,有點慵懶,有點煩,有點無所謂又有點犀利的樣子,讓我們看到了自身的投影,他代表的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迷茫和看不破。

在中國,有一億年輕人都在假裝看透生活。

畢業沒幾年,就篤定社會沒有純淨可言;

還沒有結婚,就指出婚姻是愛情的終結;

不想生孩子,就知道牽掛是一種負擔……

一個喜歡學術的朋友,懷揣理想,大學時選擇了社會學這門學科,憧憬着日後能有一番作為。

結果學了幾年,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他說學術能解釋世界,卻不能改變世界。早知這樣,還不如學個實用性的學科,好好賺錢得了。改變世界這事,現在想想都覺得挺扯的。

我剛工作那會兒,參加某些採訪活動時,經常和不少浪漫情懷的年輕人在一塊兒吐槽。

明明是懷着某種責任感生花妙筆,結果風發意氣迎來的是一盆盆的冷水澆背,還要時不時地伺候金主爸爸,再看看自己蹩腳的出租屋,頓時覺得這世界特沒意思。

這些困惑,其實發生在很多年輕人身上,讓年輕人覺得所有時代都是一個德行,既然世界運行的邏輯就是這樣,那自己就跟着隨波逐流唄。

一個95後如此老練地說,活了24年,從年少時的情感容易被左右,不再去如一個憤青一般發表看法,因為明白了我只是海洋中的一滴水,我改變不了任何。與這個社會中的主流一路,一定可以讓我活得更舒服。

說這話時,年輕人云淡風清、渾不在意,仿佛立地成佛一般,萬事隨緣。

聽着耳熟吧,這不就是眼下爆款的佛系青年嘛。

前不久,一篇《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刷爆朋友圈,初入職場才幾年的90後們,摸爬滾打的社會經歷還沒攢夠,就已經宣佈立地成佛,要以佛繫心態坦然面對一切了。

畢竟現實比電影要魔幻,沒有一點佛繫心態,要在這光怪陸離的世界裏進退自如,怕是很難。

佛系年輕人喜歡獨自待着,更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願意花時間在戀愛上,更懶得去適應婚後的雞毛蒜皮,直接拉低了民政局的結婚登記量。這些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似乎已經看穿了婚姻生活的乏善可陳。

2017年中國某市一共辦理結婚登記36131對,查閱近27年婚姻登記統計數據,發現去年全市結婚登記量創下歷史新低。與此同時,也有17819對夫妻選擇了離婚,分道揚鑣。

眼下,佛系養娃流行,遊戲簡單,沒有社交屬性,沒有PK競賽,不需要升級抗敵,給人帶來的成就感着實有限,但讓年輕人愛不釋手。

這款名為《旅行青蛙》的小遊戲,從2018年1月10日起,開始稱霸中國App Store免費遊戲榜單。日媒報道稱,《旅行青蛙》在APP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已突破1000萬次,其中中國佔95%。

一份調研數據顯示,從性別來看,女性佔比77.5%,遠超男性;從年齡段來看,90後達90%,是絕對的多數;單身玩家佔比61.67%。

柔情無法安放,全在蛙兒身上。靜靜地等蛙崽吃飯、看書、削木頭、寫手帳,等着它出門旅行。這些還沒有孩子的90後,似乎已經看透了為人母的牽掛。

如果往前追溯,會發現‌‌「佛系‌‌」的前身,還是虛無、無力、荒謬……如果不是這些名詞曾經充塞年輕人的精神世界,你就無法解釋為什麼‌‌「佛系‌‌」能一夜之間成熱門。

雞湯,到小確幸,到佛系,到雲養娃,中國年輕人為自己踏出了一條對抗生活的路。

每一代年輕人的生活都不容易:

學的知識越多,焦慮感越多,痛苦感越強。

其實大家過得都不開心。

我們好像失去了動力。

每一代年輕人也會找到與生活自洽的方式:

假裝看透生活給年輕人戴上了心理面具,生活中的任何大事小事,用上佛繫心態,什麼過不去的坎解不開的結紛紛引刃而解。

因為生活不能總是清醒,需要一劑麻醉,躲過一切不開心、不如意、不完美。

借着這個出口,年輕人在生活的重重壓力下,得以緩衝,以便更好地出發。假裝看透生活的年輕人不是絕望,而是對自己處境的無奈自嘲。

在《十三邀》的訪談最後,李誕的剖白充滿黑色幽默:

許知遠思考質疑,一臉苦相,骨子裏卻是一個享樂主義者。李誕嘻皮笑臉,底子裏卻充滿虛無。

這種虛無感,也是當下年輕人對自身價值的某種缺失感。在這個彰顯個體價值的時代,沒有了統一的精神坐標,每個年輕人都在漂浮的狀態中尋找自我意義的實現,如果沒有堅固的價值觀,就很容易失掉方向感。

就像評價佛系青年所說的,‌‌「雲淡風輕、渾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207/106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