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天津:下一個東北?

1月下旬,距離天津市中心45公里的南港工業區,風搖衰草,殘雪漸消,寬闊的公路上鮮有人跡,偶爾駛過的物流車軋出一路泥濘。這個以石化產業為核心的工業區,2009年開建之初承載着天津經濟跨越發展的希望,被當地定位為帶動區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

「曾經輝煌過。」首批入駐園區的一家化工廠負責人指着辦公樓大廳陳列的昔日照片感慨地對記者說。這家工廠去年在多重因素重壓下不得不停產。而原計劃於明年投產的工業區核心工程中俄煉化項目至今尚未動工,320萬平方米的土地仍是一片荒蕪。

南港工業區的困境多少折射出當下天津的轉型之痛——產業結構偏重,高度倚賴的鋼鐵、石化等傳統工業正在式微;以機械人、高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遠未到可以取代舊動能的地步;民營經濟發展不足,服務業發展緩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天津似乎正在成為下一個東北。

逆勢下滑

2017年,天津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長3.6%,較上年大幅下降5.5個百分點,創28年新低,僅高於1989年的1.1%。近20年來,天津經濟增速長期領跑全國。2010年,天津GDP增速達到17.4%,位居全國第一,此後又連續三年問鼎榜首。

「一般而言,除了重大的經濟惡化,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速不應該下降的這麼厲害,因為整個國家的政策沒有發生根本轉變,但天津的GDP增速卻下滑了接近三分之二,這的確值得關注。」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對記者表示。

3.6%的增速的確不合時宜。在全球經濟復甦帶動外需回升,國內供給側改革推動企業利潤反彈的大背景下,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較上年加快了0.2個百分點至6.9%,實現了7年來首次提速。和天津同為直轄市的北京上海、重慶分別錄得6.7%、6.9%和9.3%的經濟增長;甚至遼寧和黑龍江的經濟增速都出現反彈,分別達到了4.2%和6.4%。

「產業結構依賴重化工業是天津經濟下滑的關鍵,尤其是在中國製造業增速回落和環保限產加強的整體背景下,給這一地區經濟帶來了很大困難。」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表示。「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地區和北京等結構調整較早、新動能培育較好的地區取得了不錯的表現。」

多年來,天津利用其港口優勢重點發展了鋼鐵、石化等重工業產業。2016年,天津工業增加值超過上海,成為當年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但是,隨着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政府在環保上頻出「重拳」,鋼鐵、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受到明顯衝擊,反而拖累了天津的增長。

環保限產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7年3月,環保部下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重點城市加大鋼鐵企業限產力度,其中很多內容直指天津。

例如,要求天津在當年6月底前完成火電行業排污許可證發放,7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9月底前對所有鋼鐵、燃煤鍋爐排放物限值。9月,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又會同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天津對鋼鐵、鑄造、建材、焦化等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鋼鐵產能限產50%。

天津市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天津鋼材產量4374萬噸,比上年下降了50%,8-12月,該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同比連續負增長,全年僅增長2.3%,較上年下滑6.1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為環保限產「重災區」的河北省,去年GDP增速僅回落0.1個百分點至6.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4%,較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

數據「擠水分」被認為是遼寧省經濟增速斷崖式下跌的原因之一。

因此,今年1月天津濱海新區調整GDP統計口徑時曾引發極大關注。天津市統計局則表示,由註冊統計口徑調整為在地統計口徑後,儘管2016年濱海新區GDP由原來的10002.31億元下降為6654億元,但因為在計算全市GDP數據時濱海新區與其他區縣交叉重複統計的部分已被剔除,所以此次調整對全市GDP數據沒有影響。記者聯繫的多位天津經濟學者均拒絕對當地經濟下滑和GDP調整發表意見。

早有徵兆

事實上,天津經濟放緩早有「苗頭」。隨着中國經濟動能的切換,曾經的工業領跑者都在逐漸走向沒落。最早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東北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吉林長春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誕生地,遼寧是鋼鐵大省,而黑龍江工業佔GDP的比重一度居全國第一。

2014年5月,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十多年來首次跌至個位數,比全國水平的8.8%還低了一個0.1個百分點。作為中國北方工業重鎮,天津工業占當地GDP的比重長期在40%以上,高出全國5-10個百分點。

據當時《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篇報道稱,天津工業增速跌至個位數的消息震驚了當地多個部門,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緊急尋找原因,不少專家也被喊去問策,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工業增速下降既有大環境的原因,也與天津整個經濟轉型有關。

2014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在產能過剩和內需不足的拖累下,全年GDP增速創24年最低。當年,天津工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水泥產量下跌1%,粗鋼產量下降0.5%,汽車產量下降8%,GDP增速從上年全國第一的位置跌出前三名。

一年後,天津港的一場重大爆炸事故引起了人們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天津市不再新批和新建化工企業。而原本計劃於2019年投產的中俄煉化項目不知何故至今也未能開工,該項目於2010年落戶南港工業區,由中石油俄羅斯石油公司合作建設,煉油能力達每年1300萬噸,如果建成將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煉廠。

上述南港工業區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工業區本是以中俄煉化項目為核心建設,現在缺乏大項目的依託,石化下游產品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工業連年不景氣,服務業增速也在逆勢放緩。2017年天津市第三產業同比增長6%,較上年大幅下跌4個百分點,在已公佈數據的29個省(區、市)中排名倒數第三(截至1月31日,西藏和內蒙古尚未公佈),僅高於遼寧(5.0%)和吉林(2.3%)。

2006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獲國務院批准成為繼上海浦東之後全國第二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時獲得多項扶持政策,包括設立東疆保稅港區、進行金融改革試點等等。隨後,北方經濟中心、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等稱號接踵而來。

但十年過去,除了渤海銀行,天津似乎拿不出第二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金融機構。從代表地區經濟的上市公司來看,在滬深兩市掛牌的天津A股上市公司共有49家,其所屬行業多為工業、能源、交通、房地產,沒有一家是金融企業。

記者在位於濱海新區的于家堡金融區走訪時發現,儘管樓宇林立,但是入駐企業稀鬆,大量樓宇閒置。于家堡金融區開建之初欲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金融區,其定位是「與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去年1月,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產服務及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發佈報告稱,受濱海新區寫字樓新增供應入市的影響,天津寫字樓整體空置率將超過30%的警戒線。

1月26日下午3點左右,記者到達于家堡高鐵站時,乘客不過十人,下午4時回京高峰期也只有百人。一名執勤人員告訴記者,「這已經算是多的了,平時就我們兩個人,說出來你都不信。」據當地媒體去年6月報道,于家堡站實際運行的日均客流在5000-7000人次,與2015年建成之初預測的日均50萬-60萬的客流量相去甚遠。

和全國很多城市一樣,天津長期以來也依賴投資拉動增長。2007年至2011年,天津投資增速保持在每年20%以上的水平,個別年份甚至超過40%,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如此高速投資帶來的是天津GDP每年15%以上的高增長。但從2012至2016年,隨着投資增速從18.5%腰斬至8%,天津的GDP增速也從近14%降至9%左右。2017年,天津固定資產投資僅增長了0.5%,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

陳及認為,天津投資放緩固然與國家整個大環境有關,比如投資邊際效益越來越低、銀行信貸不斷收緊、地方政府嚴控債務等,但是,天津下滑速度之猛確實與其之前增長過快有關。「過去幾年天津的超常規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來的增長潛力,從而導致投資需求持續回落。」他說。

在企業家看來,天津土地成本越來越高,人工成本越來越貴,特別是天津轉型需要引進高端人才,然而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和「鄰居」北京相比明顯處於下風。

與山東東營等石化產業基地相比,南港工業區的土地費用要高出不少,而且因為缺乏大型煉油項目,所以在中國眾多的化工園區中並不具備太多優勢。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產業園依託中海油惠州煉化年產2200萬噸工程,大大拓寬了下游延伸項目的招商引資空間。

相比之下,從事機械人產業的賽百特(天津)有限公司目前發展勢頭還算不錯。賽百特工業事業部總監劉源對記者表示,天津環保限產,很多污染性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始用機械人代替人工,去年公司業務量較上年增加了40%。即便如此,賽百特也有煩惱。「我們對自動化人才需求較高,」劉源說,「但是天津本地的高端人才比北京要的薪資待遇還高,高端人才難找。」

此外,東北廣為人詬病的民營經濟活力不足,在天津也有所體現。目前天津的49家A股上市公司中,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為28家,佔比高達57%,不僅高於全國30%的平均水平,也高於東北地區的40%。天津市委書記也承認,天津市民營經濟規模偏小、活力不足,影響了全市經濟結構優化、體制機制改革、社會財富增加和群眾收入提高。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界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205/1065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