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共軍戰史無人敢提 美軍大捷 志願軍屍橫遍野 VOA紀錄片揭秘

砥平里戰役後,中朝部隊全線北撤,堅守南漢江的志願軍50軍和38軍放棄陣地,準備撤到漢江以北。原來封凍的漢江水此時卻解凍了,兩個軍3萬多人擁擠在岸邊,爭奪船隻過江。聯國出動大批飛機輪番轟炸,江邊屍橫遍野,江水被血水染紅。經過50多天的戰鬥,志願軍50軍和38軍傷亡數萬,美步兵25師3月9日前後在漢江兩岸搜捕了大批志願軍流散官兵。

一位被俘虜的中國志願軍戰俘,或許被俘虜也是一種解脫。

一位被俘虜的中國志願軍戰俘,或許被俘虜也是一種解脫,阿波羅網配圖

VOA編者按:1950年10月,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雄赳赳,氣昂昂」,分批跨過鴨綠江,參加歷時三年的韓戰。美國之音《解密時刻》特別推出《志願軍戰俘》電視系列紀錄片,以塵封的史料、戰場拍攝的鏡頭和太平洋兩岸進行的採訪,為您再現當年戰爭的殘酷,揭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亮麗光環背後的真實,再現兩萬多中國戰俘這個被遺忘的特殊群體在那場被遺忘戰爭中的無奈與坎坷的人生。

2013年清明,北京順義「琴湖園」小區一個安謐的院落灑滿陽光,一位老人輕聲哼起了很多人都沒有聽過的曲調。他在回憶一場60年前的戰爭,內心沒有太多的自豪,只有無盡的感嘆。

張達(志願軍180539團見習參謀,返回大陸戰俘):「在沒有太陽的地方,在苦難的日子裏……」

解說:在地球的另一邊,帕特·維吉爾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家中訴說着自己參與的一次鎮壓志願軍戰俘暴亂的事件。雖說已是60年前的事了,可這位當年美國陸軍25步兵師的士兵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依然難隱內心的愧疚。

Pat Vigil:「Fire. Break them up, so we had no other alternative but to fire our weapons, it’s what many people would say『it’s my duty』. So, yes, I am one that did fire into that mass of humanity.」

帕特·維吉爾:「開火!把他們打散。所以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開火。很多人會說我只是執行命令。所以,我是朝人群開槍了。」

在大洋彼岸的台灣,年逾八旬的劉純儉走出基隆市的台灣海軍單身宿舍,向來訪記者講述平時很少提到的經歷,很多故事就連這位比他小30歲的大陸新娘也是第一次聽說。

劉純儉(志願軍180540團士兵,赴台戰俘):「有一次我還看到,剛好那裏有一個草房子,一架F-84丟了個汽油彈下來,我看它在空中翻、翻、翻,掉在那個房子上面,『轟』的一聲,那個房子整個沒有了,就變成一團火球了。」

三人天各一方,理念不同,卻因軍人的天職而捲入同一場戰爭,一場牽扯冷戰期間東西兩大陣營、近20個聯合國會員國同時參加、動用除核武器以外所有先進武器的熱戰。在這次導致幾百萬人死傷或失蹤的戰爭中,雙方有幾十萬人淪為戰俘,有一大批的人從此再也不能返回家鄉。

蔣慶泉(志願軍23軍步話機員、電影《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返回大陸戰俘):對我的教訓太深刻了。因為那個,我的人生有很大的轉折,打掉我的青春,打沒了我的一切。

東方:「來一段志願軍的戰歌吧。

張達:志願軍戰歌我也沒有心情唱了…」

張昌輝(志願軍1231師後勤處會計,返回大陸戰俘):「說實話,就是在被俘以後仍然是熱愛祖國的。現在想起來,好多人不理解我們……。」

解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與蘇聯商定,以北緯三十八度線作為在日本的殖民地朝鮮半島受降的分界線。控制北部的是蘇聯,控制南部的是美國。1948年,美國支持大韓民國成立,蘇聯則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八線成為實際的統治分界線。

1950年6月25日,十幾萬共產黨統治下的北韓的部隊突然越過了北緯38度線,向韓國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當天通過決議,譴責北韓侵略。

北韓的軍隊中,包含着原來屬於林彪部下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三個朝鮮族師,其中有大批收編自二戰後投降的日本關東軍。他們在中國身經百戰,是北韓進攻的主力。三天之內,韓國首都漢城陷落;不到兩個月,韓國90%的土地被佔領。以二戰後入伍的新兵為主、臨時拼湊起來的美韓軍隊被壓縮在南部沿海的釜山一帶,情況危急。

聯合國安理會7月7日通過決議,授權組成聯合國軍,18個國家派軍隊參戰。第二天,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臨危受命,接過聯合國軍的指揮權。9月15日,麥克阿瑟率部隊在當時戰線的後方仁川港登陸,切斷了北韓進攻部隊的退路。聯合國軍全線反擊,收復漢城之後大舉北進,攻佔平壤,直逼朝中邊界。

聯朝鮮戰局逆轉後,蘇聯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多次要求中國出兵,並承諾提供武器與空軍支援。毛澤東與斯大林達成協議,蘇聯為韓戰提供裝備,中國提供兵力。1950年10月19日,中共以「志願軍」的名義秘密派出了數十萬正規軍入朝,經過三次大的戰役,奪回了平壤和漢城,並迫使聯軍撤退至三八線以南。

聯合國軍緊急抽調部隊,在四次戰役中全線反擊,收復了漢城,把戰線推至三八線,並在五次戰役中全殲志願軍180師等數萬名成建制的部隊。

兩萬多志願軍戰俘中的大部分,就是在五次戰役中被俘的。

解說:1951年3月22日,在四川成都參軍的張達跟隨解放軍60軍180師跨過鴨綠江,參加韓戰。他們被告知,志願軍前幾個月都打了勝仗,因此官兵情緒高昂。入朝前,部隊進行了「我們為什麼要仇視、鄙視、藐視美帝」的教育,全師又換上了蘇式武器,讓官兵們覺得完全能戰勝「美帝紙老虎」,勝利就在眼前。

張達:「對,換了,全部換了。換的槍是俄羅斯的槍,是蘇聯的『水連珠』步槍(既連發步槍)。

東方:噢,槍都是蘇聯的槍?

張達:蘇聯的,蘇聯的槍。」

解說:張達和四川同鄉們不知道的是,此時第四次戰役正在激烈進行,聯合國軍正向三八線發動反攻,志願軍前線部隊在後撤。距離前線雖說還有幾百公里,聯軍的空中力量就已經給這些新兵來了個下馬威。

劉純儉(志願軍180540團士兵,赴台戰俘):「一過了鴨綠江以後啊,那個景色完全改變了。到處不是失火就是到處冒煙,房子沒有一個是好的了,破壞到那種程度了。那個時候一過江,白天不准走路,都是晚上行軍。白天飛機就來啊,就轟炸啊。靠近江邊還好一點,那還還有些距離,還有飯吃。再過了三,四天以後,白天連飯都不敢煮了,一煮飯就冒煙,飛機就炸了。或者白天你在路上走,看見一個人他也打,就是這樣的,所以才曉得厲害了,恐怖了。」

解說:聯合國1951年1月14日提出就地停火建議,被中國拒絕後,聯合國軍1月25日開始從37度線附近全面北進,四次戰役隨即展開。美軍前線總指揮、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針對志願軍善於迂迴穿插的特點,指揮部隊收縮靠攏,相互支援,搶佔山頭,穩步推進,2月8日逼近漢江,10日佔領仁川,迫使志願軍從2月17日開始全線後撤。

程干遠(志願軍炮兵7師卡車司機,韓戰學者):「先是讓開大路,然後就是兩側包圍,用機械化部隊投入。然後開始消滅志願軍的主力。」

解說:李奇微繼續揮師北進。聯軍隨後在南漢江與志願軍五十軍以及三十八軍發生激戰。聯軍每天依託強大炮兵和空中火力猛轟對方陣地,志願軍傷亡慘重。在著名的砥平里戰役中,志願軍八個團兩萬五千人包圍了美軍第2步兵師一個團、一個法國營和一個炮兵營共5000多人。美軍迅速構建環形工事,用密集火炮抵禦進攻。

程干遠:「因為志願軍組織敢死隊嘛,就用步兵武器嘛,迫擊炮嘛,一波一波的,前面一波,後面一波,後面又是督戰隊,又是敢死隊。前面你不能往後退的,退了後面就把你打掉了。只有往前去,那最後就推着屍體往前沖。所以戰鬥開始,從四點鐘打到六點鐘,陣地上就丟下了1800個屍體,就志願軍。」

解說:這次戰鬥,志願軍攻擊部隊傷亡5000人,不少傷兵被俘;聯軍只有幾百人死亡,幾十人失蹤。後來美軍坦克援軍趕到,志願軍被迫退出戰鬥。

程干遠:「就這樣子,打了兩天,最後沒有辦法,他們所有的下面的營的團的幹部都講這個仗不能再打了,最後溫玉成(40軍軍長)直接給彭德懷打電話,告訴彭德懷,這個仗再打下去我們全部完蛋。最後彭德懷決定主動撤退砥平里戰鬥,聯軍認為是第二次仁川大捷,志願軍在國內的解放軍的戰史上沒有人敢提這個事,因為這是個慘敗!」

解說:砥平里戰役後,中朝部隊全線北撤,堅守南漢江的志願軍50軍和38軍放棄陣地,準備撤到漢江以北。原來封凍的漢江水此時卻解凍了,兩個軍3萬多人擁擠在岸邊,爭奪船隻過江。聯國出動大批飛機輪番轟炸,江邊屍橫遍野,江水被血水染紅。經過50多天的戰鬥,志願軍50軍和38軍傷亡數萬,美步兵25師3月9日前後在漢江兩岸搜捕了大批志願軍流散官兵。

 

阿波羅網附圖:1954年韓戰志願軍戰俘去台灣全過程

1954年1月20日,14220名揮舞着青天白日旗、高喊「回台灣」的志願軍戰俘,離開了朝鮮板門店附近的聯合國軍戰俘營,準備登上去台灣的軍艦。

 

志願軍戰俘陸續登船。

 

排隊登船的志願軍戰俘。

 

軍艦啟程,前往台灣。

前往台灣。

 

軍艦抵達台灣,當地民眾在港口圍觀。

 

志願軍戰俘踏上自由台灣的土地。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高舉孫中山與蔣介石的畫像,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民眾歡迎志願軍戰俘。

 

台灣當局官員發表講話,歡迎志願軍戰俘。

 

群眾在大街上放鞭炮歡迎志願軍戰俘。

 

歡迎儀式過後,清掃滿是鞭炮碎屑的街道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26/1060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