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六大微信禮儀測試 你及格了嗎?

作者:

「群主,我可以打個廣告嗎?」

還沒等我回復,對方已經把自己產品的介紹丟在了群里。

提醒他撤回,剛剛還在發信息的他突然不見了。

2分鐘後又出現,「不好意思啊群主,超過2分鐘不能撤回了,下次注意。」

沒辦法,按照規則我把它移除了群。

原本只是一次常見的打廣告而被踢的行為,十分鐘後我的微信被它「轟炸」,垃圾群主、垃圾群主、垃圾群主……連着發了幾十條同樣的內容。

又好氣又好笑,顯然,對方已經明擺着不講理了,再去爭辯已無意義,乾脆直接拉黑。

如今,微信已經成為大家必不可少的一款社交軟件,不妨就借這件事來聊聊微信禮儀,拋磚引玉總結了六點,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微信禮儀一:遵守群規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往大了說,規矩就是法律,違反法律就會被依法處理;參觀野生動物園,不老老實實待車裏,下車後被老虎咬傷亦是漠視規則的懲罰。

群規再小,也是群友們共同的約定。

上次在群里,有一位叫小刀的朋友推廣自己的平台,當你要求他刪除的時候,他比你還理直氣壯,說他寫的文章都是乾貨,是送給大家的福利。

群友們站出來說自己並不想要這樣的福利,惱羞成怒的他便開始吐槽起規則的不合理,甚至說群里人欺負他是新來的。

公道自在人心,無需多言。我承認一些規則需要改進,我們也需要去打破束縛,創造新的可能性,但都不是你謀求私利的藉口。

微信禮儀二:不要問在嗎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疲於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懂得尊重別人時間,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儘管發語音很方便,打電話更直接,但關係不熟時,還是慎重選擇語言。明明幾句就能表達清楚的事情非要囉囉嗦嗦耽誤幾分鐘。

除了語音最讓人頭疼的是被問「在嗎?」

今天上午,一微信好友發來消息:在嗎?

回了一句在,對方遲遲沒回應。

下午他又發來一句:「在嗎?」

「在的,有什麼事嗎?」

「你畢業了嗎?」對方接着問。

自己正在寫文,看對方似乎並沒有緊急的事,便回了一句:「還沒呢。還有一篇文章要交稿。」

對方很快便回覆:「你忙,打擾了。」

「晚點聊」,當我準備發出這三個字時卻收到提示:「消息已發出,但被對方拒收了!」

好吧,我被對方刪除好友了,真的是無語。如果陌生人聊天,有問題時不妨直接留言,虛偽的客氣遠比真誠的請求更讓人討厭。

微信禮儀三:不要亂點讚

你見過最尷尬的點讚是什麼?

有人說是看到對方不回自己消息,卻在朋友圈給別人點讚。

其實這真不算什麼,上次一位好友因為親人去世請假,發了條朋友圈說明情況,結果有倆人估計沒看內容就直接點了贊。

我個人覺得挺尷尬的,但也有人表示點讚只是代表「已閱」的意思,沒必要上綱上線。

你怎樣看呢?

微信禮儀四:不要刷屏

這幾天,你應該會被支付寶的推廣刷屏,又或是經常被一些沒情商的微商刷屏,我並不反對微商,相反,我覺得這樣的兼職挺好,既可以鍛煉自己,又能掙一點外快。

但還是那句話,適可而止。

有的人一天能發十幾條,刷半天都是他的廣告,有時候我都納悶,他們這樣發廣告有人看嗎?

對待這樣的微商,不熟悉的人我會直接刪除好友,認識的話也會選擇屏蔽他的好友圈。

微信禮儀五:不要見紅包就搶

參加一個線上的分享會,嘉賓是秋葉大叔。

分享完,很多朋友覺得有所收穫便發紅包表示感謝,備註秋葉大叔專用,卻還是有一些人看見紅包就眼紅,瞬間搶跑。

群主*提醒,有些人乾脆退了群,更多搶錯了的群友在表示抱歉後重發了出來,搞笑的是,還沒等秋葉大叔領,又被另外一個手快的人搶走。

幾個紅包兜兜轉轉最後也沒到秋葉大叔手裏。

微信禮儀六:學會自我介紹

前面說了那麼多不要,最後來說說要怎樣,加對方好友時,要有備註,加上後主動打招呼,並自我介紹。

剛才也說到微信是一個社交平台,既然是社交,就需要學會推廣自己。

我特別喜歡加入一些知識分享的群,如果管理員負責,會組織社群的話,可以為整個群員帶去很多的正能量,幫助他們連接到同頻的人。

這是我參加端銀朋友圈營銷課程的群,每一位入群的小夥伴都會按照規則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看起來很簡單,幫助卻是巨大的,所以下次你不妨也準備一個。

年初時參加了Better Me的社群,自我介紹時我給自己貼上了寫作的標籤,之後加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認識了幾位廣告商,現在,他們有合適的推廣也都來找我。想想看,如果當時加群後不發言,這樣的機會可就真是白白錯過了。

無論是微信禮儀還是其社交上的禮儀,萬變不離其宗,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換位思考。

有人說:成年人的交際禮儀里,沒有爽快答應就是拒絕的意思,我給你留面子,希望你長腦子。

最美的修養就是不給他人添麻煩。

這次的微信禮儀測試,你及格了嗎?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21/105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