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拐點之後的手機產業鏈危機:「金立事件」或引爆猛烈洗牌潮

不用懷疑,2018年註定是很多手機產業鏈供應商的關鍵決斷之年,惟有乞求大家慷慨解囊,乞求愛國小將們別再添亂了,否則,到今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將極為難看。

就在業內還在為PPI高速增長所帶來的紅利咂嘴弄舌之時,「金立事件」毫無徵兆地突然爆發了!穩坐二線手機品牌頭把交椅的金立集團一頭撞上危機牆,手機庫存危機的蓋子終於被揭開。

目前,金立仍未解除危機,其前景逐漸隱入黯淡之中。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是,倘若金立事件得不到解決,恐會引爆手機產業鏈的信任危機,引起供應商集體催討貨款,並進一步引發全產業鏈危機。

「金立事件」突然爆發

1月16日,穩坐二線手機品牌頭把交椅的金立突然傳出股權被凍結的消息,原因是金立拖欠供應商歐菲科技6億元貨款,被該企業向東莞市人民法院申請了保全。

而早在一個月前金立集團應收帳款風險曝光之後,金立董事長、總裁劉立榮先生立即在沉寂多年的微博上曬出與供應商和一眾銀行業人士的照片,氣氛一團和氣。但是,歐菲這種撕破臉皮的催款做法,還是讓手機供應鏈陷入了惶恐不安之中。

近日,又有媒體曝光稱,除了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股權被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凍結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也於1月16日對其股權進行了凍結,時間為3年。同時,有金立員工向新浪科技表示,本該1月10日發放的2017年12月的工資目前已經延遲發放近一周,但公司並未給出明確的說法。另外,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在深圳和上海陷入了多起訴訟。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手機近幾年的整體銷量一直保持着穩定增長的態勢。在2017年初,金立開始大力推廣S系列,花費數億元開啟了類似OV的廣告轟炸和明星代言策略。另外據媒體報道,2017年7月金立宣佈在重慶投入5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又在深圳前海興建金立大廈。

或許,金立的這些舉動極大消耗了現金流,再加上銷量不如預期帶來的庫存壓力,最終導致了金立今日的困境。

二線手機品牌集體淪陷

2017年,在原材料瘋漲、市場飽和、需求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的手機行業表面上波瀾不驚,背後卻是驚濤駭浪。

曾經在中國叱咤風雲的三星,在連續經歷「抵制薩德」、「韓流消退」和「電池爆炸」事件之後,在國內的銷量一落千丈,幾乎可用「宣判死刑」來形容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而另一個手機巨頭蘋果在中國的份額也是飛速下滑,好在有中美貿易這個強大的保護傘,蘋果在中國市場避免了三星式的自由落體硬着陸。

面對兩大外國手機巨頭在中國大陸折戟沉沙所帶來的機遇,位於第二梯隊的金立、中興、聯想、TCL、酷派等均未把握住機會,銷量不升反降。相反,2017年二線手機品牌呈現集體淪陷之勢。這一年,聯想ZUK與Lenovo手機品牌雙雙被砍掉;三年虧百億的酷派和一度風光的樂視手機因創始人賈躍亭遠遁美國造車而難覓蹤影;TCL通訊設備上年同期下降36.2%;而中興也在中國手機市場幾乎失聲。

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9日發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上市新機型1054款,同比分別下降12.3%和27.1%。

手機產業供應鏈恐迎來猛烈洗牌潮

經歷了「擰巴、憋屈、不通暢的2017年」後,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危機被「金立事件」引爆。各種分析表明,2018年國內手機需求量大幅下滑恐不可避免,加上蘋果、三星等優質資源繼續退出和市場向一線品牌進一步集中,無論是二線手機品牌,還是上游手機供應鏈廠商,都將迎來猛烈的洗牌潮。

首先,市場的突然集中,對眾多二線品牌產線上的供應商來說,可能的毀滅性的。2016年,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佔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79%,到2017年10月,這個數字擴大到了瞠目結舌的91%。這意味着金立、中興、魅族和聯想等公司很難在國內市場找到立足之地,隨着二線品牌份額消失的,還有大量供應商。

其次,隨着大多數國人口袋中可供消費的錢越來越少,2018年國內手機的市場需求量肯定比2017年的4.91億部減少,甚至下降幅度還要大大高於12.3%。2017年12月15日集微網發佈的砍單消息顯示,蘋果、華為、OPPO、vivo等均下調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強勢的一線手機品牌在過年換機高峰前竟然大幅砍單,可見需求是多少令人揪心。當然,最終受影響的,仍然是整條產業鏈當中比較薄弱的供應鏈環節,並引發倒閉潮。

另外,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提,2017年主控晶片、屏幕、內存、元器件MLCC、鉭電容、鋁電解電容等大幅漲價引發瘋狂炒作,在缺貨的假象下,不少屯積了大量物料的供應商很可能面臨斬倉出貨的風險,由此引發的倒閉事件將不勝枚舉。

最後,還有一個頗為敏感的話題是,三星、蘋果市場份額的斷崖式下滑可能引發更大危機。這兩家企業佔據手機高端市場,是中國數以千計的直接或間接供應商的主要利潤來源。Counterpoint發佈報告顯示:2016Q3-2017Q3國內手機市場上,蘋果佔9.6%,三星僅佔3%,但在利潤方面, iPhone仍佔據大部分利潤,三星也達到了26%。試想想,如果這兩家企業把產能轉移到東南亞、印度市場,後果將不堪設想。

事實上,對市場極為敏感的資本已經選擇了用腳投票,不少手機上游供應商股票持續走跌。在A股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幾家手機供應鏈企業中,歐菲光、藍思科技、江粉磁材的股價整體呈下跌趨勢。

不用懷疑,2018年註定是很多手機產業鏈供應商的關鍵決斷之年,惟有乞求大家慷慨解囊,乞求愛國小將們別再添亂了,否則,到今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產業鏈將極為難看。

蘋果、三星、OPPO、VIVO紛紛砍單,智能手機產業寒潮來了!

近日,一篇來自集微網署名徐倫的有關手機寒潮的文章驚動了整個手機產業鏈。

支撐「當前的這一輪智能手機寒潮已不是個別廠商,而且全球產業的寒潮!」這一結論的論據是:華為、OPPO、vivo、蘋果、三星等近期紛紛向下調整訂單規模,有的廠商訂單縮水約10%以上後。

最近的各大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卻普遍蔓延着悲觀情緒。根據集微網徐綸的觀點當前智能手機市場存着以下問題:

市場進入飽和階段:IDC報告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416億部,同比下滑1.3%,環比下滑0.8%。由於受國內需求疲軟的影響,國內手機市場表現遠低於人們的預期。國內手機市場連續11個月出貨量下降,國產手機品牌9個月出貨量下降。11月份內,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萬部,同比下降19.2%,占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國外手機品牌出貨量為600.6萬部,同比下降更是達到了28.6%。

國內用戶換機周期拉長:目前中國、乃至全球都進入一個存量博弈階段。沒有增量就只能搞搞存量市場,提高用戶換機速度。不過,這一招目前看來很難。全世界的消費者平均21個月就會換一次手機,中國人的換機周期為平均22個月,換機頻率低於平均水平。原因很簡單,大家手頭的現金越來越少了。

智能手機創新乏力:「創新乏力」已經成為全行業都面臨的事實。從2011年開始,智能手機硬件快速疊代,先後經歷了處理器的「核戰」、屏幕的解像度大戰、攝像頭像素戰、內存大戰……這些戰爭背後,極大的提升了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現在,基本上難有革命性的創新了。

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城市的手機覆蓋率已超過97%,72%的中國城市消費者都擁有智能手機,甚至超過了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智能手機使用率。最新的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panel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華為、小米、蘋果、vivo以及OPPO中國前五大手機廠商佔據了整個市場91%的份額,而這個數字去年為79%。這意味着市場越來越擁擠,連小品牌的生存空間都沒有了。

因此,2018年的手機市場將可能出現以下變化:

1、在這種存量市場博弈下,中國品牌前五的手機廠商要找到較大的增量,唯有繼續消滅二、三線品牌。總之,2018年的5~10名將更加難受,甚至有生存危機。

2、微創新激活市場。無法通過大的創新激活用戶的換機熱情,但是可以通過「屏幕」、「無線充電」、「屏內指紋」、「3D感測」、「外觀材質」等微創新疊加,讓產品體驗再上一個台階。

3、行業內目前對2018年上半年比較悲觀,但是也有人認為2018年4季度左右會迎來一波換機潮。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包裝地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21/105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