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債市的外國投資者原來很多是假外資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份報告,中國央行列出的291家購買中國債券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對沖基金等)中,有101家實際上是國內大型銀行和券商等中資機構的境外子公司。另有59家「海外」投資者是總部位於香港、台灣和澳門的銀行或金融機構。

外國投資者紛紛湧入中國債券市場,去年底其持有的中國債券達到紀錄水平。不過,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外國資金呢?

中國債券市場規模11萬億美元,但仔細研究一下境外投資者名單就會發現,與中國政府希望人民幣和中國資本市場有朝一日能夠展現出來的真正國際化的形象相比,投資者還遠遠不夠國際化。此外,真正位於中國境外的投資者所持的中國債券佔比相對而言還要更小。

看看下面這些數據:截至去年11月底,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1.09萬億元(1,677.7億美元)的中國在岸市場債券,連續第九個月增加,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7,724.9億元大幅上升。但這在中國債券市場仍僅占約1.5%。

儘管2016年2月中國政府做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向全球投資者全面開放中國債券市場,比例還是如此之低。中國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去年7月,中國推出債券通,允許國際投資者利用境外交易賬戶投資中國在岸債券,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

此外,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份報告,中國央行列出的291家購買中國債券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對沖基金等)中,有101家實際上是國內大型銀行和券商等中資機構的境外子公司。另有59家「海外」投資者是總部位於香港、台灣和澳門的銀行或金融機構。

其餘190家機構投資者(佔45%)來自非華語國家,新加坡例外。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經濟學家周浩稱,在中國債市所謂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中,中國相關實體佔多數,這反映出投資領域典型的「本土偏好」。他還表示,人們總是希望投資自己熟悉的市場。

大華銀行集團(United Overseas Bank)駐新加坡經濟學家全德健稱,在當前這個初期階段,境外機構的佔比較低並不出人意料。

全德健說,吸引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是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目前這些「境外投資者」的中國氣息濃厚意味着,讓人民幣成為主要國際貨幣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10/105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