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 「不,習同志,歐洲沒有死」

—法國媒體熱評馬克龍訪華之行

應當向中國傳達與最近十年的外交政策決裂的三個信息,一是歐洲重建內部凝聚力,二是強調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需要西方,三是提醒中國,習近平承諾的現代中國需要西方的高科技,而這些高科技不可能從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得到。如果馬克龍可以傳達這三個信息,並懂得應對互利原則的挑戰,那他就能從這次重要的訪問中獲利。

習近平塑造的中國與馬克龍的價值觀差距越來越大

《費加羅報》在頭版特別指出,馬克龍希望重新平衡法中關係。法國總統稱讚習近平極力推動的一帶一路經濟計劃,但也提醒世界第二大國警惕霸權的誘惑。報道將馬克龍此行稱作是魅力之行,也強調馬克龍9日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是一位年輕的自由化領導人與一位權力膨脹的專制者的會晤。該報駐京記者的文章指出,馬克龍雖然已經面對特朗普普京顯示他不會被輕易嚇倒,但習近平在去年十月的中共十九大之後,權力進一步鞏固,地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基人毛澤東比肩。兩國領導人不難找到可以合作的領域,比如氣候變化,或打擊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等等。但文章也引述部分專家指出,法國在亞洲有不少戰略夥伴,應當讓中國這個亞洲巨人明白,他不能要求法國在中國與比如印度或日本之間做出選擇。文章同時指出,儘管兩位領導人都希望顯示他們有共同的行動計劃,但在商業銀行家出身的馬克龍與革命英雄的後代、21歲就加入共產黨的習近平之間有一道鴻溝。儘管北京政治強人樂意列舉法國作家的名字,展示其辦公室書架上的狄德羅、盧梭或巴爾扎克的作品,但習近平正在塑造的中國事實上與不斷批評對新聞自由或對民主的侵犯的法國總統的價值觀差距越來越大。

外國在華企業中,黨支部介入越來越多

財經報刊《回聲報》也大篇幅報道馬克龍上任總統以來對中國的首次訪問,強調馬克龍對中國新絲綢之路方案既支持又有保留的立場。該報特派記者的報道寫道,在唐代皇宮大明宮傳達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馬克龍一再強調法中合作的重要性,強調兩國可以在國際舞台共同扮演的角色。正如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年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講話一樣,馬克龍也論述了多邊主義的意義,但也面對尋求在國際舞台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中國強調,多邊主義必需建立在均衡的遊戲規則上,不能是一種經過偽裝的霸權。該報發表駐京記者的文章,特別報道中國共產黨對在華外國企業越來越多的介入。文章指出,在華法國企業此前已經向到中國訪問的外交部長勒德里昂和經濟部長勒梅爾低調反應了他們的不安。一家法國公司表示,中共加強黨對包括經濟在內的各個領域的控制,有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決策。這篇報道指出,在中國,如果想做生意,就不能無視黨的存在。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6年底,10萬6千外資企業中,有7萬4千家成立了黨支部。一名企業領導人向記者表示,情況正逐漸發生變化,必須馬上制止,否則就太晚了。歐盟駐華商會認為,這些黨支部提出的要求有時候非常過分。有些參加合資企業的中國國企甚至提出要修改章程,讓黨在企業所有重大決策及管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不,習同志,歐洲沒有死」

《回聲報》在觀點版發表自2012年起立足香港的投資人David Baverez的文章:「不,習同志,歐洲沒有死」。文章寫道,在北京看來,歐洲好像已經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了,首先,從地緣政治角度講,中國的「尖實力」是英美「軟實力」崩潰的最大贏家;其次,從經濟角度看,如今只有美國還可以在人工智能領域與中國競爭,而人工智能是新的數字革命的一張王牌;再次,在政治上,在一個動盪的時代,中國受制於網絡民意的網絡民主與專制獨裁合二為一的「專制民主」,使得歐洲民主國家顯得相形見絀。他因此認為,法國總統此行的關鍵問題是面對實力強勢崛起的中國,重新確立歐洲的地位,而不只是法國的地位。對形勢的分析不應當情緒化,只有這樣才能既擺脫兩年前那種自命不凡的判斷,預言中國中國經濟崩潰在即,又擺脫眼前的失敗主義,認為中國神奇地變成了在任何領域都不可戰勝的國家。作者認為,應當向中國傳達與最近十年的外交政策決裂的三個信息,一是歐洲重建內部凝聚力,二是強調中國從未像今天這樣需要西方,三是提醒中國,習近平承諾的現代中國需要西方的高科技,而這些高科技不可能從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得到。如果馬克龍可以傳達這三個信息,並懂得應對互利原則的挑戰,那他就能從這次重要的訪問中獲利。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瑞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8/0110/105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