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一場比房價更大的恐慌正在發生

經濟學裏有一個現象叫銀行擠兌,說的是如果銀行信用度下降、傳聞破產,就會有一大堆人因為恐慌衝到銀行取錢。而銀行的存款準備金不足以應付這麼多人的要求,銀行就真的有可能陷入流動性危機,進而破產倒閉。

由此你可以看見恐慌的力量。

而在我看來,整件事情最詭異的地方還不在於恐慌的破壞性。而是身在局中的人,會看到「恐慌」是合情合理的,非如此不可:早擔心銀行要破產,你看,現在不是破產了嗎!——他們因為恐懼,而製造出他們恐懼的東西。

整個事情里容不得「理性」的存在。假如有一個理性的人,堅持說:「這是非理性的恐懼,不要信!」非常不幸,會被時代的車輪無情碾壓。

歷史會證明他錯了,雖然他是難得的理性人。

就是這種荒謬的事,卻時常在我們身邊上演。沒錯,比如房價

房價就是這樣大寫的荒謬二字。

全民混亂。打開手機,全是恐怖的消息,漲,漲,漲!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原本可以等一等再看的,已經等不了了。沒有房子的必須現在買房!有小房子的抓緊換成大房!非學區房的立刻打聽學區房!誰也別想獨善其身。

沒錢買房子的人恐慌。有一點錢,又不夠買理想房子的人恐慌。好不容易湊夠首付,擠破頭還搶不到的人恐慌。買到房子,被月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恐慌。有房無貸的人就好嗎?也很恐慌。只一套房的,仿佛賺了,錢落不到自己手裏,更何況置換的難度越來越高。最討厭的是那些有好幾套房的人,坐擁千萬資產,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賣早了又怕少賺錢,捂在手裏又怕崩盤的一天。

每個人都被恐慌席捲。每個人在恐慌下的反應,又刺激了旁人的恐慌。——恐慌造就了房價的飆升,你不跟着慌,最後吃虧的就是你。

恐慌就這樣變成了一個「理性」的存在。

我們因為恐慌,會做許多原本不必要的事,直到把想像變成現實。我們會在本不必要的時候囤積糧食(直到貨架一空),也會在早已疲憊的夜晚與失眠搏鬥(直到天色大亮),會反反覆覆擔心自己做不成一件事(直到把時間都蹉跎掉),也會再三鬧脾氣以確認戀人是否還愛自己(直到對方終於厭煩)。

最後我要講的,是一場也許比房價影響更大的恐慌。

這場恐慌正在逐漸發酵之中,它的破壞力已初見端倪。目前規模並不驚人,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重壓聚焦其上。遲早有一天,它會形成一場你追我趕的軍備競賽,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不知何時會超出臨界值。

那就是我們對下一代教育的投入和期望。

 

 

先說我看到的幾個現象:

我在一所還不錯的大學當老師,我現在所接觸的學生,比十幾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要多得多。同樣是剛進大學時,他們對某些知識技能的掌握(比如英語、奧賽、IT和金融知識),要比十年前的學生高到不知道哪裏去。當然,他們花在娛樂休閒上的時間相應就少得多。

他們在對時間的分配上嚴格使用二分法:「做正事」的時間,和「浪費」的時間。後者的內涵因人而異,大體上包括發呆、看影視劇、一部分的運動、閱讀、一切沒有實用目的的社交(有時還包括睡覺)。無論他們在事實上給後者分配了多大比例(出於壓力,有時往往更大),主觀意願上他們是極其拒斥的,極端時甚至導致自暴自棄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困擾他們最多的就是對「父母」強烈的愧疚感(即便父母就在他們身邊,並且勸孩子降低一些壓力)。

總體而言,他們的幸福感低於十年前的學生。

我的另一個朋友今天還給我打電話諮詢學區房的問題。這個朋友有北京戶口,有學區,但不是重點小學。他認為所在的區教育質量不好。他的原話是「快走投無路了」。我問他:「走投無路是什麼路?」他說:「孩子的出路。」

等等等等。

我相信,這些現象不只是我一個人有感覺。並且大家都隱約嗅出了某種危險的味道。大概在我上中學的時候,全國轟轟烈烈地搞過一陣「減負」運動,最後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了了之。那時候有人說:「減負需要一代人的觀念進步」。現在一代過去了,這一代孩子的書包反而比我們那一代更沉。

觀念?大家都在進步。但觀念進步根本不是關鍵。

你很酷,你讓自家孩子置身事外?可以啊。就像你可以堅持不買房一樣。

你巋然不動,其他人甩下你爭先恐後向前沖。直到某一刻你終於繃不住了:「就算我能承受,孩子一直被當成吊車尾,他願不願意承受?」

我認識不少朋友,從前都是很酷的青年人,聲稱:「我要有了娃,一定不逼他上清華北大。北大老子都上過了,沒什麼意思。」現在他們還是咬着牙給孩子報興趣班。他們照樣還是很酷的人,但是,誰敢拿孩子冒險呢?

一種不安全的氣氛籠罩着整個社會,山雨欲來風滿樓。到處鼓吹階層固化,鼓吹學習改變命運。你知道那些奧數知識對孩子的人生並沒有太大價值,問題是只剩最後這幾張船票,你要是不學,就會有別人比你捷足先登。

所謂的軍備競賽,實質就是一場囚徒博弈。每個人身在局中,都無力脫身。你不加碼,就被別人踩在腳下。你一旦加碼,就為恐慌添薪加柴。

對於房價來說,人們總還有免於恐慌的底線,因為大不了就是一套房,放棄也就放棄了。但是有孩子的人,誰又能眼睜睜看着孩子不管呢?一旦房子在手,心理上多少可以離恐慌遠一點兒。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要到哪裏才是盡頭呢?一路拼殺闖進重點小學,就可以不慌了麼?初中呢?高中呢?

孩子們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我們也許正在見證這場恐慌的循環。一線城市發酵,慢慢輻射全國。它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呢?會不會像房價那樣升級到駭人聽聞的地步?會在何種程度上破壞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幸福?它會有停下的一天嗎?如何停下?

理智的話誰都會說,未來的後果也都看得見。——但畢竟大家都沒法像金庸小說里的人比拼內力,大喊「一二三」,同時收手。

在這場逐漸掀起的風暴中,每個人,都是別人的受害者。

你可以逃離這樣的恐慌循環麼?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撤出而已。撤出了,恐慌還在。就像有的人賣了北京的房搬到大理,但他們逃不脫房價上漲帶來的失落。除非這些人從一開始就承認:「我退出」,從根上斬斷煩惱。

我這輩子就不買房,或者我的孩子就是不再與別人爭勝,對所有結果,我可以心平氣和地領受,並且永遠不為我的選擇而後悔。有這種大定力,大覺悟,或者在其它領域有大成就,足以將這些損失視如浮雲的少數人,庶幾才能從恐慌中脫身。

可惜這樣的人少之又少,擋不住社會大潮。大多數人,仍然像是殺紅了眼的賭徒,明明早已無力跟進,仍然不得不在一輪又一輪搏殺中,逼自己掏空所有的籌碼。跟進固然無力承受,但你知道,如果不跟,恐怕就會輸得更慘。——就像擠兌的銀行,就像高企的房價,就像一出生就百米衝刺的孩子。

這一把,你跟還是不跟?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星火記者聯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26/104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