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孫立平:通往荒謬的梯子是如何搭造起來的

作者:
如果換個思路呢?認為這樣的產量不可能的人,實際上固守的是1公斤=1000克、1市斤=500克這樣陳舊的換算關係,但如果我們把1市斤定義為5克呢?你再重新算算,可能不可能?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將私人司機定義為出租司機,將凡是坐過出租車的都定義為擁有私人司機。這沒有說不通的吧?不就是個定義的問題嗎?那麼,我們現在宣佈我國有10億人擁有私人司機,你覺得不對嗎?

一大早醒來,就看到這條消息:《新華社:我國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一開始以為是看錯了,再仔細看看,沒錯。再一想,是不是誰編的用來黑新華社的,這樣的事情過去不是沒有過。查了一下,很多主流媒體都轉載了,不是編的。

揉揉眼睛,擦把臉。不是做夢啊。昨晚睡覺前還沒聽說周圍的誰誰有家庭醫生呢,怎麼一覺醒來就都有了呢?睡覺真耽誤事啊。於是,在群里喊了一聲:都誰有家庭醫生了?只有一個朋友回:岳父是老中醫,算嗎?看來,周圍的人也沒有。稍微放下了心。

但心裏始終還是疑惑:怎麼就出來這麼一條新聞呢?雖然中國現在是處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但不至於發展得這麼快啊?

於是,找來新聞認真看,原文是這樣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俠克)記者從17日舉行的‌‌「2017中國家庭醫生論壇‌‌」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底,全國95%以上的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人群覆蓋率超過35%,重點人群覆蓋率超過65%。

新聞接着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是分級診療制度的一項重點內容。‌‌」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副巡視員劉立群說,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起居民和家庭醫生團隊穩定的服務關係,對於應對老齡化、疾病譜變化以及構建密切和諧的醫患關係至關重要。同時,對於健康中國的建設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越看,越覺得說得好像也有點道理,有點根據了。不是嗎?都已經簽約了啊,都已經填表了啊,而且是制度的一部分了啊。這樣一來,說‌‌「我國超過5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好像也說得過去。於是,剛看到這則消息時的那種荒謬感,便漸漸消失了。

接着,就想到,當初那種荒謬感,是哪來的呢?其實是自己的原因。是自己思想太僵硬,死抱着過時的‌‌「家庭醫生‌‌」概念不放造成的。

度娘一下:家庭醫生,即私人醫生,是對服務對象實行全面的、連續的、有效的、及時的和個性化醫療保健服務和照顧的新型醫生。家庭醫生制度在國外已經發展的很成熟。如(持有醫療保險的一部分)美國人看病先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需要,由家庭醫生安排病人住院或聯繫專科醫生繼續為病人服務。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負責經過家庭醫生同意的繼續治療費用。

看來,這樣的詞條真的是過時了,它讓我們誤以為家庭醫生是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用的起的,至少是一部分中產階層才能用的起的。這是多麼陳腐的概念啊。本來填個表,簽個約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卻用那麼高的門檻嚇唬我們。關鍵不就是一個概念的定義問題嗎?

一事通萬事通。有了這種思維,很多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比如,我在轉發這篇消息的時候,有網友在評論中發來一張舊報紙的截圖,題目是:麻城建國一社出現天下第一田:早稻畝產三萬六千九百斤。後來人們覺得這很荒謬,始作俑者也覺得理屈詞窮,畝產怎麼也不會這樣高啊。

但如果換個思路呢?認為這樣的產量不可能的人,實際上固守的是1公斤=1000克、1市斤=500克這樣陳舊的換算關係,但如果我們把1市斤定義為5克呢?你再重新算算,可能不可能?

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將私人司機定義為出租司機,將凡是坐過出租車的都定義為擁有私人司機。這沒有說不通的吧?不就是個定義的問題嗎?那麼,我們現在宣佈我國有10億人擁有私人司機,你覺得不對嗎?

某教授曾專門論述過‌‌「語言腐敗‌‌」的問題。所謂語言腐敗,指一些擁有話語權的人為了相關利益和意識形態的目的,偷換語言的概念,將一些詞彙的含義做一些完全相反的解釋。比如那什麼什麼,還有那什麼什麼等等。我和這位教授也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但我還是要批評他,怎麼就看不到對一些重要詞義的改變,可以讓我們做到用常規的方式做不到的事情呢?

要看到,要意識到,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一種新的工作方式似乎正在形成:先有口號,然後宣傳落實這個口號,再逐步改變口號的原意,按照新的語義編造數字,層層填表,最終實現口號的目標。於是,一件工作或任務就以不可思議的方式完成了。

有人會說,世界上其他地方不是這樣的啊。這又是糊塗話,難道我們不應當為他們提供我們的什麼什麼嗎?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22/104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