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基層疲憊:「十九大」後亟需重視的問題

作者:
基層忙累成為常態,「累得像條狗」、「最近忙嗎」、「悠着點」愈益成為基層自嘲或彼此問候的流行語。

習近平的報告宏圖盡展,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躊躇滿志。

當然,任何頂層設計都離不開基層的理解支持與貫徹執行。因而,基層的政治生態也很重要。

過去五年,中國基層在勤政善政、風清氣正等方面發生了許多積極變化,但一些消極現象也呈現出普遍化和趨勢化的苗頭,值得重視。

基層「運動會」

基層是中國黨政工作的第一線,工作忙累原本也屬自然。

不過,近年來這種忙累似乎已超乎常態。「累得像條狗」、「最近忙嗎」、「悠着點」愈益成為中國基層工作人員自嘲或彼此問候的流行語。

在中國推進「精準扶貧」期間,雲南一位鄉鎮女公務員的幼子發燒三天,卻不能回家照顧;一名碩士畢業生考取了家鄉縣政府公務員不到一年,原本肥碩的身軀消瘦到嚴重「變形」;今年國慶期間,一名基層公務員在微信朋友圈轉了這樣一篇文章:國慶長假:一個基層公務員的遐想!甚至,已有部分基層公務員提出辭職,其動因不是「下海」,而是「上岸」……

這些,較為真切地反映了當前中國基層人員的辛苦疲憊以及內心無奈。

令基層疲憊的,首先在於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劇增。

近年來,基於加強中共黨建、意識形態工作以及全面維穩的需要,中國全面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由於基層工作的特殊性,造成基層不得不以更多的投入來實現這些工作的最終落地。甚至由於本輪思政工作的高要求,還造成基層不得不增加大量的「補課」工作,如學習黨章黨規、健全黨員(成員)信息資料等。

單就基層維穩而言,基於「管好自己的人」、「不能出事」的硬性要求,基層似乎已進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以筆者相對熟悉的高校為例。從學校,到學院,再到班級;從輔導員,到班主任,再到班委(以及各級團學組織),安全問題可謂會會講,天天抓,人人加壓。每逢大小節假日,更是不斷地下發安全通知,不停地要求召開安全主題班會。在基本以成人為教育對象的高校似乎要變成超級幼稚園!

在思政工作急劇增加並常態化的情況下,基層人員的工作乃至生活不得不轉入高速運行。

其次,在於基層基本業務的同時增加。

思想政治工作的增加,並不意味着基本業務的減少。實際上,中國在加強思政工作的同時,也同時加強了對各級公職部門業務工作的要求。特別由於全國範圍內對「創新」工作的重視強調,造成基層新工作、新任務和新要求的層出不窮。而在泛政治化濃厚的氛圍中,對這些新增工作又不能不認真對待並高度投入時間精力。

第三,在於上級組織下達任務要求的齊頭並進。

大而全,小而全,是中國行政體制的基本特點。這意味着一個基層組織要同時面對眾多的「婆婆」。同時基層雖小,功能也必全,否則無法和上級對接。這樣便形成「上有多條線,下縛一隻蟲」的現象。在當前強化中央權威、強調執行力的環境下,加之電子化辦公的高速便捷,往往造成不同上級部門安排的工作任務同時並發,並且基本上都有在相近日期完成的硬性要求,這便造成近乎單一執行主體的基層分身乏術,疲於奔命,加班加點成為常態。

第四,在於大量重複性工作的存在。

在中國,一貫強調事物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新已布,舊難除」似乎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法律法規除外)。不論是公職機構的增加(職能有疊加),還是組織換屆或主官換人,一般都會出台新政。即使上級組織和主官不變,在當前「創新政治」環境下,基層組織也都積極開創「新」的工作。問題是,一方面是「新政」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是過去既有的相似相近的「舊政」又往往不明確取消,造成基層大量工作的重複疊加。這種「只做加法不做減法」的奇怪現象自然也會加重基層的工作負擔。

如果說當年仇和主政昆明時,其「開運動會」式的行政風格曾經令整個昆明市的公務員叫苦不迭,那麼近年來中國基層似乎都進入了「運動會」工作模式。工作劇增,時間緊迫,要求剛性,基層人員在各種會議、檢查、考評以及常規工作之間疲於奔命,窮於應付。加之政治與安全高壓,廣大基層人員可謂身心俱疲!

值得思考的是,基層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事情?為什麼會這麼忙呢?

民不聊生固然不好,「官不聊生」就好了嗎?

基層「痕跡主義」

基層疲憊會產生(或強化)許多負面現象,其中之一便是「痕跡主義」在當前中國基層的流行。

在當下中國,做什麼事情固然重要,但關鍵的是要留下痕跡。比如一項工作完成了,要留有文字記錄(材料),最好配有照片或視頻。否則事情做了,而沒留下痕跡,工作和成績都可能被「歸零」。因此,在當前基層的一個普遍現象是,任何工作不論其有形還是無形,都要專門抽出時間備份「痕跡」。這無疑也是增加基層工作的一個方面。

當前,隨着上級工作安排的增加,上級對基層進行的檢查、考評也相應增加,而上級難以(或不願)長期親臨基層工作實際,只能考評工作「痕跡」。因此,考評成績基本上取決於基層材料準備的齊不齊,準備的好不好。自然,基層也就把重心放在了保留「痕跡」的工作上。

當然,如果作為實事求是的工作記錄,「痕跡」無可厚非。但問題是,有人保留痕跡,有人補錄痕跡,有人乾脆無中生有,製造「痕跡」。

那麼,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趨於造假呢?無非出於私利、能力或者精力(時間)的考量。長期面對過於繁重且要求剛性的工作任務,當前中國基層少見建設性的「權利」抗爭,更多的是「伍德運動」式的消極怠工。人為製造「痕跡」便成為應付工作最為省時省力的做法。而耐人尋味的是,即使那些摻假的「痕跡」很多也是利用工時之外,加班加點趕製出來的。

其實,「痕跡主義」並不是什麼新事物,而是形式主義的再度泛起。作為當年毛澤東及早期中共堅決反對的現象,形式主義在今天的中國,特別是在基層卻有進一步發展的態勢。前段時間一對(公職)新人因在洞房之夜手抄黨章而成為網紅的故事,也許可以引發更多的思考。

在「運動會」式的工作模式下,基層各種講形式、走過場、機械執行、草草應付的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不過,這顯然不利於近期中國高層大力倡導的工匠精神的發揚。

吳敬璉先生曾經指出,中國人跟形勢跟得比較緊,卻很少認真關注和研究對中國有深遠影響的基本問題。

試想,在形式主義大行其道的環境下,誰還能夠靜下心來對基層的基本問題、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基層「無聲」之怨

忙累之下,少不了抱怨。

不過,在當前的國內環境下,公開的直接的抱怨在基層並不多見。但細心觀察,能夠感受到基層私下的、委婉的或者略帶自嘲的牢騷和抱怨。

工作時間,高速運轉;工時之外,加班加點;節假雙休,幾成奢談。於是,便不難理解「累成狗」、「幹着最累的活,卻拿着最少的錢」的抱怨。

其實,基層的抱怨,忙累之外,還在於基層工作之難,在於工作心情的不舒暢。基層工作夾在上級和群眾之間,上壓下擠的傳統兩難在強化政策執行力的國內環境下更為凸顯,兩頭受氣卻不能抒發的內心苦惱(痛苦)自然愈益累積。

當然,深層次影響基層工作人員精神的,還在於基層民主的不彰。在當下中國公職部門,不論上下級部門之間,還是基層領導和普通員工之間,權力意志更加凸顯。在基層,「不唯上」大有發展成「只唯上」的趨勢,民主集中制的「民主」一面基本上難見體現。

當前,基層會議基本上就是文件的傳達和工作的安排,基本有「會」無「議」。面對着會議主持者們頻繁強調的「……否則責任(後果)自負」、「問問自己端的是誰的碗?」、「嫌累嗎?不滿嗎?可以退黨啊,可以走人呀!」等屢試不爽的高效「武器」,廣大基層人員「有怨無言」也是自然的。

不發表意見,不代表沒有意見。這種長期的「意見保留」和「有怨無聲」顯然不利於基層人員工作的開展。而放任這種負能量長期自然累積,顯然也不利於基層工作的整體與長遠。

結語

應對基層疲憊,基本解決之道無非在於「增兵簡政」。

就「增兵」而言,如果大規模地擴召基層公務員不現實,那麼在既有公務員隊伍里進行餘缺調劑或許可行。最近一位省級宣傳副部長坦言:其機關內真正做事的人能夠有三分之一就算不錯了!若真如此,何不調整一下充實基層呢?

就「簡政」而言,如果短時間內對上級機構進行大規模精簡併不現實,那麼對基層既有的政策、工作和要求進行清理取捨則不失為相對可行的做法。

當然,最為根本的,或許還在於中共黨內民主特別是中國基層民主的真正落實。

如果說當前中國的反腐、加強黨建(管理)等政治舉措已經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威信,加強了中央的領導權威,那麼下一步在「民主」與「集中」的關係上適當向前者偏移,加強制度建設,通過有效的制度真正避免民主集中制在實踐中容易滑向「集中」的趨勢,特別是切實補足基層民主的短板,真正實現基層在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成為中共「十九大」之後的當務之急。

註:作者是雲南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19/104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