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日本也宣佈了!全球進入減稅加息比賽 中共壓力倍增

作者:

特朗普稅改剛剛獲得通過,日本就坐不住了,也準備減稅到20%左右。

加息和減稅,是特朗普的利器。同時也是未來幾年全球各大國要出的兩張王牌,因為加息和減稅才是治療滯脹的好良方。

外部壓力不斷湧現,中國明年可能也要考慮正式加息了。

1.減稅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根據草案,日本政府將積極加薪和投資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降至20%左右,上述方針將作為2018年度-2020年度的限時舉措,具體的稅率將由執政黨的稅制調查會討論決定。

特朗普去年11月份贏得大選後,12月份,日本首富孫正義就宣佈將在美國投資500億,為美國增加5萬個就業機會。大家都知道,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也去了,當時還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企業家都認為生意人特朗普當選後,肯定會兌現他要減稅的選舉承諾。

但對這些富商巨賈的出走,中國,日本都沒有引起太多重視,畢竟特朗普稅改還需要兩院投票,成不成還不知道呢。現在塵埃落定,全世界都要引起重視了。

實際上,在特朗普大規模稅改方案落地前,今年不少國家就已經開始醞釀要減稅。

1月,德國宣佈對稅制進行徹底改革,通過減稅政策每年為企業和經濟發展減負150億歐元。

4月,英國企業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都在降低。此外,英國還計劃把企業稅率從現行的20%降至15%以下。

7月,印度亦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是該國自1947年獨立以來最重磅的稅制改革。

稅改前,曹德旺稱,美國對企業徵收的所得稅是35%,加地方稅、保險費其他5個百分點共40%,而中國製造業的綜合稅負比美國高35%(主要是雜七雜八的稅費太多,還有各種灰色索要)。降稅之後,美國的企業稅收降到了25%,那中國製造業的稅負就要比美國高50%了。

中國雖然名義上也在減稅,營改增,但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反映,稅負並沒有降低,反而增加了,因為找不到抵扣的發票。

中國財政的實際情況,是直接稅和間接稅比重在40:60,而美國是75:25。

在中國做實體企業,利潤率低,製造業利潤能到10%就算不錯了,人工成本一漲,工業租金漲,導致很多企業生存不下去。新項目各種審批環節,都需要打點,而且很麻煩,如此高的投資成本,盈利又沒把握,誰還敢貿然投資,所以很多人寧願炒房,也不願意投資實體經濟,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我們一天到晚說降低稅費改革,但有的企業審核財務時發現,營改增後,稅費跟改之前相比沒有任何下降,而且有的費還增加了,特別是環保經費增加太多,政府要搞環保,不去想如何像新加坡一樣把污水處理後作為自來水用,只知道用懲罰性手段來收稅費。

「如果政府沒有錢,出台政策就向企業收稅,如果企業被榨乾死掉了,還能向誰收呢?營改增說降低稅收,我看一點都沒有,說稅下滑了5000億,我看是收稅收不下來,把沒有收上來的稅收當做降稅的指標了。」這是宗慶後公開演講時說的,建議現在應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要少收點稅、取消點費。

在古代,輕徭薄賦,往往會造就一個盛世,賦稅太重的時候,人民往往選擇逃跑,每朝每代末年幾乎都會出現,於是反而征不到稅。

其他國家都減稅了,中國如果無動於衷,恐怕不只是民怨沸騰的問題了,是資本會直接作出選擇,我們可以嚴格限死不讓中國的企業隨便出國投資,但阻擋不了外國的企業撤走吧。

下圖是中國今年的外商直接投資數,投資額同比基本上月月都在下滑。

2.加息

加息和減稅,是特朗普的利器。同時也是未來幾年全球各大國要出的兩張王牌,因為加息和減稅才是治療滯脹的好良方。

加息不只是防通脹,引導預期,還可以吸引外資進入,美國從2015年就開始翹首以盼加息,其實並不是通脹真的要來了,而是美國要向市場傳遞一個信號,即美債回報率提高了,美國市場經濟復甦了,全世界的資本,你們快快到美國來投資。

如果別國加了,我們不加,錢又得流走了。這一輪寬鬆貨幣政策結束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為了搶資本,都已經加息了,我們面臨的加息壓力會越來越大。

昨天,中國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提到,危機以來,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最近美聯儲又開始縮表,不論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還是縮表,其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或收回流動性,背後還是為了調控長期利率。

如果央行長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就容易鼓勵銀行的冒險行為,很可能與央行的貨幣政策之間形成博弈,即市場會預期央行在金融市場受到壓力時會降低利率,反而會鼓勵一些高槓桿的銀行過度承擔風險,導致風險或危機發生概率提高。

這個在2013年6月份的錢荒時就已經演繹過了,當時央行是想去槓桿緊貨幣,但一緊,銀行的流動性危機就出現了,結果央行又只好出來撒錢,給銀行提供資金度過錢荒,所以銀行又肆無忌憚的放貸款,貨幣乘數能用多大就儘量最大。

於是,央行每每想去槓桿也是畏手畏腳,又怕發生錢荒,所以貨幣只能時緊時松。

孫國峰說,貨幣政策應當抑制銀行冒險,特別是不能給予市場利率長期處於低位的預期,防止市場通過過度的冒險行為倒逼央行維持低利率。

從這個信號看,筆者認為中國明年可能也要考慮加息了,這樣的加息不是要控制物價,也不是要增加企業的融資成本,因為市場利率早已經超過基準利率了。更多是央行明面上的態度和信號,要開始扭轉市場預期,即貨幣政策不會再寬鬆了,利率只會升不會跌了,銀行不要盲目放貸款,市場不要盲目投機。畢竟加息是抑制資產泡沫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是房地產泡沫。

實際上,今年央行通過降低貨幣供應量(M2)的增長速度,已經在給市場發信號了,而且在7月份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定調了未來5年的貨幣政策,就是穩健,過去是寬鬆,轉為穩健就意味着收緊,而且銀行的房貸明顯也收緊了,利率上浮10%、20%不等,放款周期延長,但是很多城市的老百姓視而不見,沒人真正在意,房產投機還是如火如荼。

企業家的智商和市場敏感度,當然更高一籌,他們看到了國家的貨幣政策要轉向了,於是像潘石屹這樣過去喜歡自持物業的,也在大量拋售資產,因為重資產玩不下去了,高負債、高增長的模式,只有寬鬆的貨幣政策才行,一旦轉向就可能出資金鍊問題。

今天,央行續作的1880億MLF操作,與6月以來保持的一致風格發生了變化。在本月首筆MLF到期之際,央行並未像以往一次性超額續作全月到期量,而是僅全額續作了當日到期量,也是想引導市場,即使年底了貨幣也不會放鬆的預期。

明年可能會是全球流動性的分水嶺,當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從寬鬆回歸正常化後,資產價格的下跌,有可能會超出大家意料之外。

今年10月末,中國的M2總量已經到了165萬億,2007年末時只有40萬億,十年來翻了4倍多,房價遠不止四倍吧,現在中國最大的金融問題不是鈔票印少了,而是錢沒有用到刀刃上,沒有流入實體經濟,流到了房地產,以及金融行業內部。

實體經濟長期資金短缺,這個問題是無法通過央行放水得以解決的,我想當局應該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再放水只會讓資產泡沫,準確的說只會讓房價漲,只會讓錢在金融體系里空轉,對實體經濟毫無用處。

一個數據足以說明脫實向虛的問題,從2005年開始,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不斷上升,超過美國,英國,日本,2016年上半年最高達到9.2%,今年有所降低,不過也還有八點多。只佔就業人數0.7%的金融業,其人均收益要比其他行業高約12倍。

黃奇帆曾說過:大銀行把錢借給小銀行,小銀行把錢借給租賃公司,租賃公司把錢給了小貸公司,小貸公司把錢貸給各種金融業,自我循環過程中每一個金融企業都要有利潤,都要有用工成本,這些成本就是金融業的GDP,所以金融業GDP如果多了一倍,意味着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提高了,轉化為利潤、稅收和金融業的GDP。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財經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210/103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