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台灣島是怎樣成為大清領土的

作者:

我們大家都知道:台灣是我國的神聖領土。沒有錯。但是,台灣是從什麼時候、怎樣成為我國的領土的呢?

說來有趣:台灣島其實是在大清朝康熙年間、被大清國併入其領土的,其歷史過程鮮為人知,也相當曲折,請聽筆者細細道來。

在古代,大陸中原帝國其實並沒有現代國家的領土觀念,也沒有將台灣島併入領土的意願或者計劃,當年的大陸中原帝國自稱「天朝」、「中土」,奉行的是一個以中原帝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威權的「朝貢體系」。

我們有一些古籍,例如《三國志》,提到過台灣島,當時叫做「夷洲」,我們從「夷洲」這個名字本身,就可以看出來:當年的中原帝國壓根就沒把台灣島當作自己的地盤來看,而是認為它是「蠻夷之地」,所以才叫它為:「夷洲」。

當然,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夷洲」並不是指的台灣。這個也許存在爭議,但是,本文並非為了解決這個爭議,因此,暫談至此。可是有一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夷洲」即便指的是台灣島,也正好說明了三國時代大陸中原民族對台灣島的看法:蠻夷之地。

台灣島最初是處於一種我們現在叫做「原生態」的狀況,島上沒有任何的政權,沒有官府,沒有警察,沒有稅務機關,也沒有軍隊,只有密密麻麻、遍佈在東部山地的各個原住民部落,這些台灣原住民,一般被叫做「番人」。

是的。您沒有看錯。台灣島在歷史的最初,並沒有任何的行政機構,無論唐、宋、元、明,歷朝歷代,都沒有在台灣島上設置過任何一個行政機構。

說到這裏,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元朝曾經設置過一個叫做「澎湖巡檢司」的行政機構,但是,這個「澎湖巡檢司」的行政區域,只覆蓋到澎湖列島,並沒有覆蓋到台灣島本島。

明朝也沿襲了元朝「澎湖巡檢司」制度,同樣,明朝的「澎湖巡檢司」,其行政區域也只覆蓋到澎湖列島,也沒有覆蓋到台灣島本身。

在十六世紀的時候,日本人將台灣島叫做「高砂國」、「高山國」,也許是因為謠傳的緣故,日本人當時誤以為台灣島上有一個「高山國」政府,於是,日本寫了一封國書,叫人帶到台灣。日本使者在台灣島上轉了一圈,一個行政機構都沒有看到,這份國書,硬是沒有送出去,日本使者只好悻悻而歸。

可見,日本方面的史料也很好地旁證了:台灣島在早期,並不存在任何的行政機構。

到了十七世紀初期的時候,台灣島中部有幾個部落的原住民,例如巴布拉族、道卡斯族等,在台灣中部地區(今「台中市」附近),成立了一個叫做「大肚王國」的原始政權。

這個「大肚王國」,算是台灣島上最早的政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如此,「大肚王國」仍然未能有效地治理台灣全島,其行政效力,僅僅覆蓋了台灣島的中部地區、它仍然不是一個全島性的政權。

在幾乎與此同時的十七世紀初,有兩批白人殖民者來到了台灣,他們分別是:荷蘭人(東印度公司)、西班牙人。其中,荷蘭人在台灣島南部落腳,而西班牙人則佔據了台灣島的北部地區。

不久,島上的荷蘭殖民者和西班牙殖民者之間爆發了戰爭,荷蘭人將西班牙人趕走了、因而控制了更多的土地、並因此建立了荷蘭人的殖民政權。

此後,荷蘭東印度公司降服了原住民政權「大肚王國」,並於1645年與「大肚王國」簽約:大肚王國願意向荷蘭殖民政權表示臣服。但是,「大肚王國」並沒有因此而消亡,而是仍然以半獨立的狀態、繼續存在於台灣中部山地。

值得提及的是:在台灣的南部山地,還存在另外一個原住民政權:「大龜文王國」。「大龜文王國」與「大肚王國」一樣,都是地方性的原住民政權,而且「大龜文王國」的規模比「大肚王國」還要小,因此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一個地方性的部落聯盟即可,在此不必深究。這個「大龜文王國」在歷史上,若隱若現,後來不了了之,不提也罷。

時光推移到公元1644年,我們知道:這一年,在大陸發生了一件大事:明朝滅亡、清朝入主中原、並建立了大清帝國。

但是,大清帝國暫時並沒有征服全中國,在南方,明朝有一個遺臣——鄭成功,始終不肯向清朝投降,並堅持抗清。

抵抗大清國至1661年,鄭成功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先打下台灣、趕跑荷蘭人、鄭家軍可以在台灣島上休養生息,作為鄭家軍「反清復明」的基地。

於是,鄭成功向盤踞在台灣島上的荷蘭人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次年即1662年,荷蘭人不支,宣佈投降,並狼狽退出了台灣島。

於是,鄭成功在台灣島上建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漢人政權——「明鄭王朝」。您沒有看錯,這個「明鄭王朝」,是台灣島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漢人政權。

值得一提的是:鄭成功在台灣島上建立「明鄭王朝」之後,島上的原住民政權「大肚王國」心懷不服,於是,「明鄭王朝」與「大肚王國」爆發了多次的武裝衝突。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漢人政權「明鄭王朝」,其實也沒能覆蓋台灣的全島,而是只覆蓋了台灣島西南部的沿海地帶。

「明鄭王朝」建國之後不久,鄭成功逝世。

時間推移到公元1683年,大清國大將施琅率大軍征台,當時統治「明鄭王朝」的,是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

施琅大軍勢如破竹。鄭克塽及其幕僚決定投降、歸順大清國。至此,「明鄭王朝」宣告滅亡。

有趣的是:大清國佔領台灣島之後,康熙皇帝在「是否將台灣納入大清國行政版圖」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有的臣子說:開疆拓土,理所當然,不要白不要。也有的臣子說:台灣島孤懸海外,島上番人兇悍,難以治理,不如不要。

這個時候,攻佔台灣有功的清軍大將施琅站了出來,他對康熙皇帝進行力勸:應該將台灣島納入大清國的行政版圖。康熙皇帝權衡再三之後,接納了施琅的建議。

1684年,台灣島正式納入大清國的行政版圖,並設置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隸屬於大陸中央的行政機構——「台灣府」。

行文至此,請允許筆者對台灣島從「原生態」開始,到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直至納入大清國版圖的這段歷史過程,做一個簡短的梳理、總結如下:

1、台灣島最初處於「原生態」,島上沒有任何的行政機構,大陸中央政權將其看作「蠻夷之地」,而日本也將其視為一個遺世獨立的地區;

2、公元十七世紀初,台灣島中部的原住民部落開始結盟,並成立了一個名為「大肚王國」的非現代性質政權,這算是島上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政權」;

3、幾乎與此同時,荷蘭殖民者(東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別來到,並分別進駐了台灣島的南部和北部地區;

4、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班牙殖民者發生武裝衝突,西班牙人被驅逐;荷蘭人在島上建立了殖民政權、並降服了「大肚王國」;

5、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軍攻擊台灣島上的荷蘭殖民者、並於次年(1662年)將荷蘭人驅逐。隨後,鄭成功建立了台灣島上第一個漢人政權——「明鄭王朝」,後又名「東寧國」;

6、公元1683年,清軍大將施琅率軍擊敗「明鄭王朝」,並於次年(1684年)將台灣島正式併入大清國的行政版圖、隨即設置正式行政機構——「台灣府」。大清國開始正式對台灣島進行治理。

再簡短些而言,台灣島上的行政機構,是依照以下的順序而演化的:

原住民大肚王國——荷蘭殖民政權——明鄭王朝——大清國。

這就是寶島台灣成為大清國領土的歷史過程。

2014-09-30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119/102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