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十九大前淡化親市場承諾

在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有關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承諾已被淡化,眼下北京的優先任務已轉向政府主導經濟和支持國有企業。

五年前上任伊始時,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曾承諾讓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以他為主的領導層甚至考慮解散龐大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

但如今這些計劃已淡化或擱置。在眼下的中國,政府試圖通過干預來主導經濟表現,控制從原材料價格到股市、匯率在內的一系列經濟領域。國有企業巨頭在壯大,並且獲得私人資本注入。領導層曾經考慮過解散的國資委如今重新掌舵。

即將進入第二任期的習近平認為單純依賴市場風險過大,而國家資本主義是一種更好的模式。現在 中共領導人在談論改革時,與之前鄧小平等時期所說的經濟自由化已經是兩碼事,實際上是對政府引導模式的微調。

在定於周三開幕的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將再獲五年任期。在一些政治障礙被清除之後,預計他將獲得更大的權力推進政府對整個社會的控制,涉及從學校到整體經濟。基於對官員、政府顧問、經濟學家以及企業管理人士的採訪,顯然目前中國政府對一些市場原則抱着高度警惕的態度,認為它們可能引發混亂,而這些市場原則一度被認為是激活臃腫國有企業和資本市場的工具。

政府智庫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Chinese Academy of Fiscal Sciences)院長劉尚希稱,這是個充滿風險的社會,政府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揮引導市場的作用。

中國重新強調政府調控的一個結果是,更多信貸流入生產效率不及民營企業的國有企業。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充斥着低效率,將投資引向不必要的建設項目及鋼鐵等已經產能過剩的產業。

這使得中國要解決所面臨的一些重大且複雜的問題,比如債務水平飆升及過度建設,基本上享受不到自由企業制度所可能帶來的市場規律的益處。

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認為,國家過多干預最終可能將民營企業擠出市場,削弱經濟創新能力並放慢中國躋身富裕國家行列的速度。若處理不當,中國經濟可能最終陷入多年低增長的困境,推遲中國經濟規模在下一個十年的某個時候超過美國的預期時間。

儘管對經濟有不利影響,但中央集權的方式有助於中共掌握權力。這對私營部門不利,包括在華運營的西方跨國公司。

中國政府已表示,能夠設法解決該國的債務問題,而且對基礎設施和創新方面的投資能夠幫助該國保持增長。

中共領導人從未完全對資本主義動力感到放心。習近平似乎是個例外,自2012年上任以來,他顯示了改革臃腫國有部門的決心。

一些黨內人士認為,習近平的這種態度與他在浙江省任職時的經歷有關。在浙江,企業家面臨的壁壘較低,因而催生了大量的財富創造,並湧現了馬雲(Jack Ma)這樣的富豪。

在主政浙江時期,習近平採取了扶植民營企業的政策。一名政府顧問稱,對於民營企業如何能創造財富,習近平有着第一手的了解。

2012年秋,在習近平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前,他曾神秘消失了兩周時間,原因從未得到充分解釋。知情人士稱,其中幾天習近平在浙江諸暨市,和幾位親信勾畫他對中國的願景。

一年後他提出的首份政策藍圖指出,要讓市場力量在中國經濟發揮「決定性」作用。

這讓權力機構國資委的官員們感到不安,國資委持有政府在最大型國有企業的股權,並對其進行監督,包括任命高管。

具了解當時計劃的官員表示,習近平考慮了當時基於淡馬錫(Temasek)模式的一個改革國有部門的大膽提議,淡馬錫是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的名字。在這個模式下,財政部提供資金的投資公司將接管國資委手中的國有企業股權,但讓職業經理人來經營這些企業。這種做法等於是取消國資委。

這些官員表示,習近平派副總理馬凱前往各省調研,包括浙江省及其鄰近的江蘇省和江西省,與一些國有公司會面。

國資委意識到這關乎其存亡。國資委在北京的高級官員提前打了電話,告訴其在這些省份的同事,他們必須讓這位副總理確信國資委對國有部門未來的重要性。

國資委一位地方官員回憶道,這是全體總動員。

該機構的官員們緊抓習近平的一項核心政治目標:強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稱實現該目標的最佳方式是增強而非降低國有公司的影響及黨對這些公司的控制。

市場力量對共產黨有益還是有害這個問題在2015年變得尖銳化。

中國當時處於股市瘋狂上漲的過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勵股票投資並將股市轉變為企業融資平台的結果。很多個人投資者借錢進入被稱為「習大大的牛市」的股市。

當年六月,形勢急轉直下。中國股市開始大跌,這引發了人們對股市泡沫程度過高的擔憂,隨着投資者爭相解除用所藉資金建立的頭寸,情況進一步惡化。這一跌勢震動了全球市場,也令中國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2015年7月北京,投資者看着股市下跌行情。

到了八月,全球投資者又利用中國嘗試進一步放開人民幣匯率之機殂擊人民幣。

這場動盪是習近平執政歷史上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他當時表達了對中國監管部門的強烈不滿,因為這些監管部門似乎無力阻止對中國股市及人民幣匯率的做空行為。

在隨後的幾個月中,中國拋開了讓市場力量發揮更大作用的承諾。由一眾國有企業組成的「國家隊」紛紛入場,買進股票支撐股市。政府對做空股市的投資者進行了打擊。中國央行放下一切其他重要工作,為支撐人民幣讓路;人民幣貶值當時曾推動大量資本逃離中國。

官員和政府顧問稱,此後中國領導層得出的結論是,他們無法控制的市場漲跌周期使調控結果變得過於不確定。

今年5月,中國央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意在反抗外匯市場施加的壓力。「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反映出領導層對市場的不信任。知情人士稱,此舉推出之前,高層官員抱怨稱,即使在中國經濟改善的情況下,人民幣似乎也難以升值。

與會者稱,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7月歐洲企業高管參加的一次閉門會議上解釋了背後的原因。他說,市場「順周期」的特徵會導致人民幣不停地走低,給中國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他問道,如果讓市場決定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平,均衡水平又在哪裏呢?

中國官員仍在公開場合仍然會談加強市場力量以及給予私人和海外資本在經濟中更高的參與度。不過,官員和政府顧問稱,那種在習近平上任初期時表現出的對市場的那股熱情已退去。

一些中國觀察人士推測,在本月中共十九大結束後習近平的權力將得到鞏固,屆時他將重啟親市場經濟改革議程。也有許多跡象預示着相反的方向,一些跡象表明在習近平上台後,國資委的影響力有所擴大,而不是萎縮。隨着國企規模壯大,國資委監督的資產總規模幾乎翻了一倍,達到約7.6萬億美元。

一名國資委官員稱,沒人再談論淡馬錫模式了,已經確定該模式不適用於中國。

過去幾年,在國資委的引導下,國內一些行業完成了一連串併購。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稱,這輪整合併未提升效率或盈利能力。國資委常常讓大型國企接盤虧損的中小國企,好讓後者存活下去。

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工廠內一景。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Baoshan Iron& Steel Co.,600019.SH,簡稱:寶鋼股份)去年收購了負債纍纍的競爭對手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Wuhan Iron& Steel Co.,600005.SH,簡稱:武鋼股份),締造了按產能衡量全球第二大鋼鐵公司,排名僅次於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Mittal, MT)。大型工業綜合企業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Industry Co.)在2015年接管了一家瀕臨違約的設備製造公司,從而挽救了後者。

從理論上來說,和20年前相比,規模更大的經濟和更加健全的社會安全網能夠讓中國更加順利地經歷國有部門改組。20年前時任總理朱鎔基曾發起過一次這樣的改組,為了通過競爭提高效率,他關閉了虧損工廠,拆分了部分國有企業集團。

中國政府眼下正在倒轉回去。據知情人士透露,國資委的計劃中包括重建被朱鎔基解散的一家國有鋁業巨頭。

國資委現任主任肖亞慶就是在20年前的改組中升上來的。朱鎔基發起改組後,出現了規模更小、更加靈活的中國鋁業公司(Aluminum Co. of China,簡稱:中鋁公司),肖亞慶曾任該公司負責人。

2008年,中鋁購入了英澳礦商力拓(Rio Tinto PLC)的部分股權,以瓦解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Ltd.)對力拓發起的惡意競購,當時中國政府擔心,如果必和必拓成功,可能推高鐵礦石的價格。這一策略收到了預期的效果,這表明國企可以成為中國政府手中有力的武器,為肖亞慶的政治升遷鋪平了道路。

去年擔任國資委主任後不久,肖亞慶即表示,在國企改革當中,要多用兼併重組,少用破產清算。在上個月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肖亞慶說,加強黨建工作,對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對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形成更好的競爭力,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保證和基礎保證。

圖為國資委現任主任肖亞慶。這是一個監督中國國有企業的機構,領導層曾考慮過解散的國資委如今重新掌舵。

知情人士說,國資委現在正對中鋁進行改組,把實力較弱的有色金屬企業劃歸到該企業名下。中鋁在上海上市的一家子公司表示,該公司正在制定一項售股計劃,並利用售股所得購買資產。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諮詢公司Urandaline Investments負責人Michael Komesaroff說,中國似乎正在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認為大就是好,國家利益高於企業盈利能力。

為了防止經濟增長放緩太多,中國政府繼續為信貸開綠燈。儘管國有企業的資本利用效率相對更低,但更多貸款還是流向了國有企業,而不是私營企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級研究員拉迪(Nicholas Lardy)稱,國有經濟再度興起對中國的長期增長和金融穩定可能更為不利。

政府削減過剩工業產能的努力已迫使很多私營煤礦和鋼鐵廠關閉。國有企業整體上未受到影響,隨着來自私營企業的競爭減少,一些國有企業的利潤上升。

中國政府削減煤炭產量的計劃引發外界預期,認為最不具競爭力的一些煤炭企業將被迫關閉,主要是小型和高污染企業。但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是,命令所有的煤炭企業在一年中的一段時間裏停止生產。

中央集權方式並未令煤炭行業瘦身,而是以一種政府看重的迂迴方式發揮作用。當國有發電企業抱怨減產導致煤炭價格上漲後,中國政府允許煤企增加工作日,並要求國企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煤炭。官員表示,依靠市場來解決問題的結果將更加不可預料。

8月份,中國政府合併了中國最大煤企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Shenhua Group)和中國最大發電企業之一中國國電集團公司(China Guodian Corporation),此舉創造出一家全球最大的電力公司之一,也讓政府更容易控制煤炭和電力價格。

如今,中國的民間資本投資增速要遠遠慢於國有企業投資。政府部門已經管控了中國民營企業集團海外擴張的雄心,這些民企此前進軍荷里活並收購西方豪華酒店,眼下正越來越青睞政府默許的海外項目。

中國通過官僚體制而非競爭機制來決定成敗的這種自上而下的方式時不時也給中國的民營部門帶來幫助。為提高中國企業在各個領域主導地位而制定的產業政策(如電動車行業)就是一個例子,這樣做是以犧牲外國競爭對手為代價的。

國家經常鼓勵中國的民營公司拿出自己的資金。

今年秋天,中國三大國有電信運營商中實力最弱的中國聯通(China Unicom)向一些私人投資者出售了旗下上海上市子公司價值117億美元的股票,這些投資者包括互聯網巨頭騰訊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0700.HK,簡稱:騰訊)、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和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公司(Baidu.com Inc., BIDU)。官員紛紛盛讚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勝利。

調研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分析顯示,實際上,國家對中國聯通的整體持股比列僅小幅下降,從63%降至58%左右。

參與這一程序的一名官員稱,這類改革的實質是讓像中國聯通這樣的國企變得更大更強。

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純潔性的日益關注意味着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在中國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鄧小平和其他 中共領導人把中國經濟描述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側重點是明顯的,就是運用市場機制解決計劃經濟問題。

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今天仍在使用,但習近平對意識形態純潔性的強調卻使這種說法產生了不同的含義,那就是西方式的資本主義在中國幾乎沒有發展的空間。在7月份建黨95周年發表講話時,習近平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018/101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