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聞趣事 > 正文

兒子跟朋友聚會傳1字簡訊 老爸立即知道他有麻煩

美國老師伯特·福克斯(Bert Fulks)對自己20歲之前的成長階段記憶猶新:「性、毒品和酒精湧入我年輕的世界,任何一個我都沒準備。」他也坦承,在那樣的環境下,自己也很害怕被同學和朋友孤立。

同儕壓力

「我還記得上初中時在朋友家裏喝啤酒——我討厭啤酒,但是我感到了一種壓力。」伯特寫道,「作為成年人的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那時的想法很傻,但當時我就是那樣的處境。」

比起忍受朋友們的指指點點,隨波逐流、「強迫自己喝酒」要容易得多。「同儕壓力」(Peer pressure)這個詞說起來輕巧,卻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伯特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承受這樣的壓力。於是他想出了一個「X計劃」。

伯特自己是當老師的,也在當地教會主管「青少年事工」(youth ministry)。近期他參與一個項目,幫助孩子們從不良癮好中康復,這段經歷促使他與家長們分享他的「X計劃」。他在博客上詳細介紹了這一計劃的運用方法及重要性。

「X計劃」

「就說我的小兒子丹尼是如何從派對上脫身的吧。」伯特解釋說,不管丹尼在哪裏聚會,他都不會問任何問題,只要兒子用手機傳個字母「X」,他立即就會去幫兒子脫身。下圖是兒子去同學史蒂芬家前後的簡訊記錄:

伯特和兒子丹尼的簡訊對話。(bertfulks.com網頁截圖)

典型的場景是這樣的,收到這樣的1字簡訊,他會先給丹尼掛個電話。

丹尼:「餵?」

伯特:「丹尼,現在有點事,我得來接你。」

丹尼:「發生什麼事了?」

伯特:「到了我告訴你。準備好5分鐘後出來。我在路上了。」

伯特寫道,他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隨時用這個「急救熱線」,他只會去救急,而不會多問,「說不說完全取決於孩子」。

「最近我問這些孩子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中有多少人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你開始覺得不舒服,卻難以脫身,原因主要是覺得自己沒退路?」他寫道,「他們全都舉手了,每一個人都遇到過。」

伯特強調,在這樣一個敏感的年紀,有條「退路」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這樣一個敏感的年紀,有條「退路」實在是太重要了。(pexels)

親子默契

伯特的「X計劃」里有一種「親子默契」,就是他不會去判斷和指責孩子,也不主動問問題(即使孩子距離自己那時應該在的地方有10英里之遙)。其他父母或許很難同意他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不過伯特向讀者們保證,這種方式讓他成功建立起了親子間的信任感,也給孩子帶來了安全感。他寫道:

「第二天,他們(孩子)並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如果被問到,可以坦誠回答,『這是我的私事,我不太想談。』而對爸媽來說,這卻是傳授社交技巧經驗的一個機會。」

有的家長覺得,這種方法可能會鼓勵孩子不誠實或迴避問題。伯特則強調,技巧歸技巧,不能代替父母與孩子推心置腹的對話、進行重要的談話。

技巧歸技巧,不能代替父母與孩子推心置腹的對話。(shutterstock)

1個字母的回天之力

伯特也認為,為人父母運用這一技巧,正是在教育孩子忠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確實發生了些事情,而他/她必須得離開那裏;而只要說給父母聽,就可以獲得適當的保護。

在陪伴有不良癮好的青少年度過半年的康復期後,伯特愈加感到實施「X計劃」的重要性。他對為人父母的讀者們說:

「你永遠不會知道,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可以帶來很大的不同:你是想讓孩子和你坐在桌旁說笑呢,還是他在康復中心待半年,甚或(上帝保佑)——出些遠遠更糟糕的事呢?」

為人父母運用這一技巧,正是在教育孩子忠於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大紀元記者蘇琳編譯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015/100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