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iPhone竟然有「跟蹤」功能 他的行蹤全知道

天天用愛瘋,但它的很多功能你可能並不知道。

iPhone這個90%用戶都不知道的功能,可能正在「暴露」你的行蹤。

打開蘋果私隱中的「常去地點」頁面後,可以見到一串歷史記錄,上面詳細記載了你在什麼時間去過哪些地方,精確到分鐘!

之前一些常去地點還被自動劃分為家庭、公司等。

「常去地點」在蘋果手機中的位置

幾年前央視報道過的這項功能,系統升級到7.0版本就存在,如今升級到iOS11之後,軌跡記錄仍未消失。

這種功能一出,人的動向立即無所遁形。

只要知道鎖屏密碼,就可以看到你每日蹤跡。有朋友調侃:給老婆買完新手機,知道這個功能後,去哪兒她都知道了。

網友曬「常去地點」的個人記錄

手機定位方式多樣,關掉一個還有後招。

以iPhone為例。

「常去地點」這一默認開啟的功能,可以手動關閉,但關閉之後,除非手動清除,否則歷史記錄不會消失。

那關閉之後是否就安全了?可能你看到的是。手機上位置記錄確實沒有了,實際上「掩耳盜鈴」,相關數據還存在於蘋果的伺服器中。

原因不難解釋,手機一般有三種定位方法:軟件定位、手機基站定位、WiFi定位。

濰坊市的鄭女士曾經遇到過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她覺得自己被「跟蹤」了。

2014年4月,她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個男孩,雙方印象不錯,但因認識不久,她想着等過一段時間再確定關係。

就在那段時間,男生對她的行程特別感興趣,總能猜出她去過哪兒,並稱自己給她定位了。

「當時我還以為他跟我開玩笑,因為我沒發現我手機上有什麼異常,但後來越想越疑心,跟朋友打聽後才知道真有這種定位軟件。」

這種常被用來定位小孩、老人防走失的軟件,只要打開被監控手機的GPS和網絡,獲取到設備序列號、經度、緯度、高度、水平、速度等與位置相關的數據,就可以實現精準定位,誤差甚至小到幾米。

生活中某些健康軟件也存在相似隱患,閨蜜就被軟件定位坑過。

失戀的她一個人跑去爬山,怕父母擔心,說自己在圖書館學習,結果因為計步器顯示的運動軌跡不符,晚上被父母刨根問底。

而即使關閉了手機軟件定位功能,遇到WiFi,手機還是會自動記錄它的物理位置,順帶就暴露了你的位置。

如果完全關閉GPS功能呢?後台記錄確實清零,但這樣做的壞處是,地圖、天氣、打車軟件等軟件都沒法使用了。

只能不嫌麻煩,需要用的時候再開啟。

最初為了救援的定位服務,如今已是千姿百態。

手機定位技術常見有兩種:

一是通過手機GPS定位,將自身位置信息發送到定位後台,實現位置確定。

另一種是依靠基站,根據手機與多個基站之間相距的距離,測算用戶所處位置地點。另外,基站定位不需要手機具有GPS功能。

這項技術近年應用隨處可見,出門打車,在家定外賣,甚至手機看個天氣,沒有定位可能都無法實現。

但它的興起,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1968年美國第一個911系統在阿拉巴馬州的哈利維爾安裝,用以當地派出所和用戶的快速聯繫。

遺憾的是,這個系統並不完善。

1993年,美國一個名為詹妮弗·庫恩的女孩被綁架,被綁過程中她曾撥打過911電話,但由於呼救中心無法通過手機確定準確位置,只聽到三聲槍響。而當警察找到庫恩時,她已不幸遇害。

悲劇的發生,讓美國政府意識到建立準確追蹤用戶位置信息系統的緊迫性。僅僅三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就正式通過E911方案(E表示增強的,enhanced)。

方案要求移動運營商為其網絡和設備配套「定位追蹤」服務,以確定用戶位置及識別身份,方便及時救援,並用法律「US FCC E911」規定運營商提供的定位精準度相應標準。

911系統|維基百科

而隨着全球信息化的發展,人們也逐漸意識到信息的重要性,有數據表明人們日常接觸到的信息,80%以上都與位置有關。

位置服務(LBS)的幾種實際應用|《基於移動終端的位置服務(LBS)系統的研究與實現》

定位救援現在只佔很小一塊,今年瑞典市場研究公司Berg Insight發佈的報告中,將LBS市場分為8個垂直領域:

地圖、導航與交通;

旅行及旅遊業;

本地搜索與信息服務;

社交網絡與娛樂;

休閒與健身;

家庭及人員位置服務;

移動廣告;

移動資源管理以及其他企業級和B2B服務。

位置服務的巨大利益驅動各國技術進步。全球最大的移動定位服務網站——美國4SQ手機定位服務網站就是典型的例子。

Berg Insight更是預測:到2020年,全球LBS市場規模將達到348億歐元(約合3021億人民幣)。

全球LBS市場規模從2014年至2020年的變化|瑞典市場研究公司Berg Insight

手機定位不被告知,私隱泄露甚至危及生命。

定位服務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個人私隱泄露,用戶本身可能並不知道其信息泄露的源頭。

央視2014年的調查里提到,蘋果的「常去地點」功能,就有超過90%的用戶不知道它的存在。

英國私隱保護活動創始人傑夫·雷維爾表示:「手機服務商對手機用戶的信息動態了如指掌,而手機使用者自己卻毫不知情。」

早在1980年就提出的「私隱權」,大數據時代,反而不容易獲得。

英國Krowdthink私隱保護團隊的一項調查說到,在英國,93%的人陷入定位信息泄露的危險中,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商業用途或是利益第三方,人們的人身財產安全或因此受到威脅。

央視在2017年2月記者進入了一個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QQ群,發現只要提供手機號碼,便可以在網絡上查到他的身份戶籍、支付寶賬號、通話記錄等各項私密信息,價格區間在220-2000元。

信息販子還表示可以對移動、聯通和電信的手機用戶進行定位,聲稱誤差在50米以內。

調查時記者和同事小王在北京西客站北廣場,記者要求對方定位小王的實時位置。

對方發來「馬上」。而開始定位後的17分鐘,對方發來了小王的多張實時位置圖,定位的位置地點是:距離北京西客站北廣場向北約150米。

準確程度令人咋舌。

2015年,河南汝州發生了一起特大殺人案,張姓村民一家三口被殺死在家中,兇手是其家中女孩的男朋友。

男生遠在廣東,和女孩也是在打工期間相識相戀。過年回家,由於母親反對,女生向男方提出分手,也沒返回廣東。

一家三口被害,是男方把這一切歸咎到女生家庭的報復。讓人疑惑的是,從沒去過女孩家的他如何準確找到住址?

後來男孩本人交代,他是憑着女友之前發過的老家照片,通過衛星地圖確定女友家的位置。

給生活帶來便利的手機定位功能,因女孩的疏忽,間接導致三個人的死亡。

不止照片,一些更前衛的拍照功能也存在相似的安全隱患。

寧波一位愛「曬娃」的孫女士,喜歡在微博、朋友圈分享女兒的趣事,也喜歡用蘋果的「live photo」功能,拍攝女兒生動的日常。

後來一次小事,讓她不再使用這個功能。孫女士拍了張女兒在教室門口的照片發到微博上,不過半小時,就有人給她留言,明確指出了她家孩子的幼兒園。

「你女兒是xx幼兒園吧,很好的幼兒園。」

孫女士詢問他如何得知,他說,將照片保存下來,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地址了。

幸好此人沒有惡意。

一張照片,一個定位,把孩子的位置暴露無遺,科技時代,手機被有心之人利用,泄露了私隱,危害無法計量。

這些年,關於私隱與安全的討論從未停止,用戶通過手機數據相聯繫的網絡生活與現實生活,一旦失去保護,將和「裸奔」無異。

防不勝防也要防,私隱保護非「一日之功」。

2017年7月公佈的數據顯示,iPhone上市10年以來,累計出貨量達11.63億台,目前仍有7.28億台iPhone在服役。這不由得讓人對這7億iphone用戶的個人私隱安全表示擔心。

實際上,不僅是iphone用戶,安卓用戶的私隱保護同樣堪憂。

去年3.15晚會,主持人就曾做過實驗,用手機加入一個免費WiFi,打開手機軟件發現,個人信息統統被提取,甚至連哪天看了哪部電影都清楚記錄。

不管那些無法徹底關閉的定位功能,有些私隱保護我們可以做到:

1、徹底刪除舊手機上數據

2、安裝軟件少點「允許」

3、別隨意曬私人照片

4、及時關閉WIFI功能

5、關閉微信里的「附近的人」、「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等功能

6、謹慎參與網上各種趣味測試

7、關閉iPhone「常去地點」以及相關不必要的定位選項

互聯網無國界,通過網絡去到世界各地可能輕而易舉。

如何避開手機私隱雷區,數據跨境制度常被提及。

通過分級分類,對數據進行針對性的保護。如重要數據是禁止跨境流通的,一般數據審核流通等。以俄羅斯為例,法律就規定,俄羅斯本國公民信息必須存儲在國境內。

網絡一日千里,信息流出防不勝防,私隱泄露這件事,依然任重道遠。

去年,扎克伯格在 Facebook上傳的一張照片,眼尖的網友卻發現,其Macbook的攝像頭和麥克風位置都貼上了膠帶。用這種土辦法保護私隱,可以說十分優秀了。

話說回來,私隱這種東西,可能對扎克伯格這樣的人意義比較大,你我吃瓜群眾,還是先掙錢買電腦再說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電腦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013/100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