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崔瑩:中國在伊朗都做了些什麼

作者:
我問瑟哈爾對中國的印象,她直言不諱,說是「廉價、但是質量不夠好」的中國產品。在經濟制裁前,伊朗市場的商品主要來自美歐,經濟制裁後,伊朗市場遍佈中國商品,包括鍋碗瓢盆、服裝、行李包、電子產品和工業機械設備等。但一些中國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衣服一洗就壞,鞋子穿幾天就破,許多當地人甚至已經形成共識,儘量不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崔瑩:伊朗遭西方制裁時,中國「雪中送炭」。如今在抱怨中國商品充斥該國市場時,伊朗繼續歡迎中國基建援助。

得知我要一個人去伊朗,我的很多朋友叮囑我,「切忌不要和當地男人握手,不要衝他們微笑」,「時刻戴頭巾,不要露皮膚,小心被風紀警察抓走鞭打」,「伊朗司機很瘋狂,在德黑蘭千萬別自己過馬路」。有意思的是,在臨行的兩周前,我聽了英國著名戰地約翰•辛普森(John Simpson)8月底在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的講座,他在很多國家工作過,他說自己最喜歡、最深愛的國家是伊朗。

9月10日到25日,我在伊朗遊歷了兩周,在感受這個神秘的古波斯帝國的歷史文化的同時,也試圖了解美歐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解除後這個國家的現狀、這個國家的「中國元素」、以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伊朗的影響。

中國製造在伊朗的口碑有待提高

在伊斯坦布爾飛往德黑蘭的飛機上,我旁邊坐的是伊朗女孩瑟哈爾,她現在土耳其海峽大學讀遺傳學方向的博士。她研究的主題是對環境和寵物無害的除蟲劑。她告訴我,伊朗是農業大國,但目前伊朗農業生產很落後,機械化程度低,大部分農藥和肥料依賴於進口。她這次返回伊朗是要參加朋友的婚禮。她告訴我,伊朗公民去很多國家需要簽證,而土耳其是屈指可數的對伊朗公民實行免簽的國家。我注意到瑟哈爾並未戴頭巾,她解釋,只要在伊朗境內戴頭巾就可以了。

我問瑟哈爾對中國的印象,她直言不諱,說是「廉價、但是質量不夠好」的中國產品。在經濟制裁前,伊朗市場的商品主要來自美歐,經濟制裁後,伊朗市場遍佈中國商品,包括鍋碗瓢盆、服裝、行李包、電子產品和工業機械設備等。但一些中國商品存在質量問題,衣服一洗就壞,鞋子穿幾天就破,許多當地人甚至已經形成共識,儘量不買中國製造的商品。

兩個不同的阿拉伯世界

拉赫曼:過去6年,一直有兩個阿拉伯世界,一個充斥着暴力與悲劇,另一個是浮華、全球化的。如今,它們或將合二為一。

然而,這種對中國商品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是一種偏見。前伊朗副總統兼伊朗文化遺產、手工藝和旅遊組織主席莫桑德•蘇坦尼琺(Masoud Soltanifar)就認為「並非中國產品質量不好,問題的關鍵是為何低質量的中國產品會進入伊朗市場?我們需要找出原因。」

瑟哈爾認為,大量中國商品侵佔伊朗市場,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伊朗本國的製造業。比如伊朗女性的必需品頭巾,伊朗本國產的頭巾因生產成本高,所以價格高,但中國產的頭巾款式多、價格低,很快就把當地企業的生意搶走了。

目前在伊朗市場上中國製造的汽車也很多。據悉,中國的奇瑞、江淮、力帆、吉利等品牌汽車,早已打入伊朗市場。中國汽車的性價比較高,頗受伊朗人喜歡。奇瑞更是與當地私營汽車製造商MVM公司建立了合資公司,可年產汽車6萬輛,其市場佔有率僅次於伊朗兩大半國有汽車製造商霍德羅和賽帕。但也有人指出中國汽車的質量不如歐美、日韓製造的汽車。自從2016年1月,美歐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後,大量德國、法國和日本車湧入伊朗市場,進口車的銷量明顯增加。

儘管在伊朗,中國製造的口碑並不太好,但瑟哈爾承認,中伊之間的經貿合作利大於弊,因為畢竟在伊朗遭遇國際孤立時,中國與伊朗保持正常的經濟往來,讓伊朗避免了經濟崩潰。

伴隨「一帶一路」的倡議,更多中國中小民營企業意識到伊朗巨大的內需,蜂擁而至到伊朗尋求商機。9月25日傍晚,來自上海通塑機械的張先生通過微信發給我9張照片,向我展示伊朗國際塑料橡膠展會的盛況,他告訴我:在本屆伊朗國際橡塑展上,中國的參展企業佔到四分之一左右,但從第一天的情況看,觀展的客戶比去年少,原因之一是目前伊朗的經濟形勢不是太好,但他又表示昨晚同客戶交流後感覺,伊朗的經濟會緩慢上升。

除了在製造業領域的合作,伊朗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石油是其經濟命脈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才是中伊兩國關係的命脈。由於一度受美歐的經濟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受限,期間,中國大量從伊朗進口石油,幫助伊朗挺過了難關。2017年,中國油企購買的伊朗原油量較去年又有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伊朗石油出口的最大買主。

中國幫伊朗修地鐵、建高鐵

熱情的瑟哈爾打車把我放到離機場最近的地鐵口,她告訴我德黑蘭的地鐵是中國人修建的。目前德黑蘭共有6條地鐵線,第7條線開通了一部分,每天運載約3百萬乘客。德黑蘭堵車嚴重,地鐵早已成為人們出門的首選。並且,地鐵價格便宜,無論去哪兒,單程票價8000里亞爾,合人民幣1.3元,這大概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地鐵。

從1995年動工,德黑蘭地鐵系統完全是在中國投資、中國工程師的協助下建成的。中國中信國際合作公司於1995年和2002年分別簽下德黑蘭地鐵1、2線項目和1號線北延線項目。此後,中方企業一直參與德黑蘭地鐵車輛的生產和裝配,以及現有軌道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修理。2017年3月17日,中國北方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與德黑蘭軌道車輛製造公司簽署《德黑蘭70輛鋁合金地鐵車供貨項目合同》,將再為德黑蘭地鐵提供70輛鋁合金地鐵車及備件,合同金額為9380萬歐元。

我注意到地鐵車廂的兩頭標註着「只限女士」,中間的車廂是男士車廂,候車區也清晰的標註出哪裏是女士候車區。有意思的是,女士候車區立着一面很大的鏡子,時有美麗的伊朗女郎對着鏡子整理頭巾、補妝,沒有絲毫顧忌,和我之前了解到的伊朗女性保守內斂完全不同,儘管眼前的伊朗女士們全都戴着頭巾,但她們的衣着打扮卻很時髦。原本就很漂亮的伊朗女孩也要濃妝艷抹,並且佩戴着長長的假睫毛。頭巾下是染了各種顏色的頭髮和精美的髮型。她們穿漂亮的露趾的涼鞋,塗黑色、墨綠色的指甲,圍巾和黑衣並未掩飾她們肆意張揚的個性。這大概就是越禁忌,越美麗。

最令我唏噓不已的是德黑蘭地鐵里川流不息的流動售貨員,這大概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市場:賣襪子的攤主將成百雙襪子掛在衣架上,再將衣架掛在地鐵的吊環上,方便乘客挑選;賣梳子的售貨員一手拿梳子,一手提着塑料模特的頭,現場做演示;賣化妝品的大姐,隨時停下,在乘客的手上塗口紅的顏色,看對方喜歡不喜歡······賣耳機的銷售員剛走,一個10多歲的小男孩捧着盒子叫賣口香糖。因經濟制裁,伊朗民眾歷經物價上漲、高通貨膨脹率與高失業率,而地鐵里的流動銷售,無疑為某些人提供了一條生路。我也做了一回地鐵顧客,花10萬里亞爾(合17元人民幣)買了一條黑色的頭巾。

我還在地鐵里看到售賣文胸的,售貨員邊展示邊滔滔不絕,有的文胸俏皮性感,有的文胸帶蕾絲花邊。伊朗政府對女性化妝品、內衣廣告控制很嚴格,市面上基本看不到銷售這類商品的店鋪,但地鐵流動市場是完全自由的。我旁邊的伊朗姑娘告訴我,這些頭巾、文胸,以及其他小商品,大都是中國生產的。

除了建地鐵,中國企業也在忙着為伊朗修建隧道和鐵路。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中國參與投建位於德黑蘭西北部的尼亞耶什隧道(Niayesh Tunnel),這條隧道長約6公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都市隧道之一。據《伊朗金融論壇報》今年5月報道,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推動的項目,伊朗已經和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達成協議,由中方提供15億美元貸款,開展德黑蘭到馬什哈德之間全長926公里的鐵路電氣化升級改造項目。並且,伊朗也已獲得中方貸款,修建連接德黑蘭到南部城市庫姆和及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高鐵。該項目由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全長4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預算為18億美元。做為回報,伊朗政府將對過境的中國貨物削減關稅。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對伊朗鐵路的援建,可以儘快實現「一帶一路」構想下的中亞高鐵的建設,即從新疆喀什出發,經由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經保加利亞進入歐洲,最終抵達德國的鐵路線。

希望更多中國人來伊朗旅遊

在設拉子,當地導遊伊薩•布倫頓(Eisa B. Brentin)帶領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免費遊覽了古城,遊覽結束後,10多名遊客聚集在設拉子友好賓館邊喝茶、邊交流在伊朗旅行的經歷。一名法國遊客抱怨來伊朗旅行的簽證費貴,落地簽75歐元,而我告訴他,中國遊客落地簽的費用是100歐元。我有些不解的感嘆,中國和伊朗不是關係好嗎,為什麼關係好還要收昂貴的簽證費?要知道中國公民去尼泊爾旅行,落地簽證免費啊。伊薩開玩笑似的回答,「因為中國人賣給我們那麼多廉價商品,中國人都是有錢人啊!」

我獲得的100歐元的伊朗落地簽可以在伊朗境內旅行30天。伊朗副總統兼文化遺產、手工業和旅遊組織主席阿里•阿斯加爾•穆奈桑在不久前召開的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上表示,伊朗希望能夠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加強與中國的旅遊交流與合作。目前每年約有7萬中國遊客來伊朗旅遊,而他們的目標是讓這個數字達到100萬。為實現這個目標,伊朗政府將進一步放鬆對中國公民的簽證政策,未來中國遊客可以在伊朗的國際機場,獲得三個月有效期的落地簽。

波斯古城遺址波斯波利斯

伊朗旅遊資源豐富,截止到2017年,其境內的22處歷史遺蹟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波斯古城遺址波斯波利斯、伊斯法罕的禮拜五清真寺、伊朗的亞美尼亞廟宇群、大不里士的集市和波斯花園等。喜歡自然的遊客也可以在伊朗盡享沙漠日出、森林探險和高山滑雪等。但實際上,目前伊朗旅遊基礎設施匱乏,尤其是酒店少、條件差,各地可供遊客選擇的餐館也屈指可數。並且,伊朗的酒店無法在國外的預定網站上直接預訂,必須通過反反覆覆的電話、郵件溝通聯絡。我在伊朗親歷了好幾處「極品酒店」:在伊斯法罕預定的房間狹小的像是監獄,在卡尚的酒店地板上有一隻死蟑螂,所居住的亞茲德古城民居的空調聲音像是汽車發動機。當然也有不錯的酒店和伊朗民居,但數量極少,並往往很快被預定滿。

來自斯洛文尼亞的遊客還注意到,伊朗各處景區對本國人和外國人實行兩個票價:外國遊客的票價往往是伊朗本國遊客票價的10倍到15倍,他表示「清真寺、博物館的門票動輒5美元,但在裏面的參觀的時間不過20分鐘,一天逛四處景點的門票費用就要20美元」。之前有中國朋友告訴我,在伊朗旅行並不便宜,而住宿和門票的支出,便佔了旅行費用的大部分。

但是伊朗人的熱情有目共睹,我在街頭猶疑片刻,馬上有人過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倘使我問路,被問的伊朗人一定會停下手中的工作,帶我到目的地。他們有的要求和我合影,有的邀請我去他們家做客、共進晚餐,有好幾位陌生的伊朗人堅持陪我走路聊天。他們對中國充滿了好奇,要我給他們看中國的照片,幸好我的手機里有幾張我拍的上海的高樓大廈的照片。參加座談的遊客們也都有被幫助、被邀請到當地人家做客的經歷。一位來自香港的遊客直接表示,他來伊朗旅行的目的就是到伊朗各地人家做「沙發客」,體驗當地人的友好。

會說漢語的伊朗人很少

座談會結束後,伊薩•布倫頓囑咐我將他的聯絡信息用中文公佈到網絡上,他希望更多的中國遊客來設拉子參加他們的免費古城遊覽團。他告訴我,他接待的遊客多來自德國、法國、西班牙等地,很少有中國遊客。我沒忍心告訴他:聽英文講解的中國遊客數量可能不會多,而他們機構是沒有漢語講解員的。

在伊朗旅行,語言是非常大的障礙。伊朗的官方語言是波斯語,在很多人看來,這種語言猶如天書。伊朗大部分商鋪、餐館均使用波斯數字標價,因看不懂標價,我在伊朗的購物慾大打折扣。我所參觀的伊朗的5個城市的主要景區,也看不到任何漢語介紹。

漢語在伊朗的教學和傳播十分貧乏,直到1997年,伊朗政府才在德黑蘭北郊的國立沙希迪比赫什體大學人文學院開辦了伊朗高校的第一個中文系。9年前,德黑蘭大學孔子學院正式組建,開始在伊朗大力推廣漢語教學。我在伊朗遊歷2周,總共遇到三撥來自中國的遊客,發現他們都由說着流利的漢語的伊朗導遊帶隊。

尷尬的是,好幾位主動和我聊天的伊朗男子、女中學生表示,他們想和我練習英語口語,即使他們知道我的母語是漢語。他們大都向我提問相似的問題,包括「你去了伊朗的哪些城市?」「你對伊朗的印象如何?」一位伊朗男子還拿出他隨身攜帶的《英語400句》給我看。

在今年6月新開業的世界最大的書店德黑蘭圖書花園(Tehran Book Garden),我看到一個很大的書架上陳列着數本學習英語、備考托福和雅思的書,而整所書店沒有一本教伊朗人學漢語的書。很顯然,伊朗人目前熱衷學習英語,漢語教學發展依然存在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FT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1010/100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