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毛澤東為什麼派彭德懷去三線

作者:

1965年9月,中央決定分配彭德懷到三線建設總指揮部擔任副總指揮。據說,毛澤東當時曾親自召見彭德懷,談話中還說了一句:「也許真理在你那邊」。這句話,自1978年中央為彭德懷舉行追悼會進行平反以後,就陸續流傳開來。不少談到毛澤東和彭德懷關係的著述,都引用了這句話。曾經負責毛澤東警衛工作的張耀祠在回憶毛澤東的書中,甚至說這句話「說明主席也在反省自己的問題,而再一次請彭德懷出來工作,又反映了主席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為了大局出發,着眼於中國革命和建設」。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到相關的事實經過和當時的歷史背景,這種說法似乎值得討論。

問題還得從中央何以為彭德懷分配工作說起。

有著者說,1959年廬山會議以後,「六年了,彭德懷與毛澤東一直沒有聯繫。可在1965年,彭德懷又一次給毛澤東寫了信,這一次是八萬字。毛澤東的心裏很不平靜,加之要搞三線建設了,彭德懷是一個強有力的指揮者,可以讓他去領導三線建設」。

事實是這樣的嗎?顯然不是。彭德懷的「八萬言書」是寫於1962年七千人大會之後。而當年9月舉行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就將彭德懷的上書判定為「翻案風」的代表作,說它是當前階級鬥爭的重要表現,決定成立審查彭德懷的中央專案委員會。可見,「八萬言書」既不是寫於1965年,更不可能是觸動毛澤東要重新起用彭德懷的動因,相反的,「八萬言書」倒使彭的冤案進一步升級了。

三線建設起因於1965年美國侵越戰爭升級。中共中央於當年4月12日發出關於加強戰備的指示,號召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準備應付最嚴重的局面。9月,中央工作會議同意第三個五年計劃「以國防建設第一,加速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佈局」的方針。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考慮到當時的國內外形勢,毛澤東認為彭德懷、黃克誠、習仲勛等人不宜留在首都,遂提議把他們掛職下放,分配到外地去。

這麼做,是不是與中央專案審查一事相矛盾呢?為了不致引起專案人員的誤解,9月7日,康生在彭德懷、習仲勛專案委員會常委開會時特別講道:「中央最近分配這些人(彭、黃、習)的工作,我們了解有兩方面:一方面更便於我們審查他們的活動,所以我們不要鬆氣(有人插話:他們一出去,就會叫);二方面還表示希望他們轉過來,轉不轉過來,全看他們自己。」

所以,中央安排彭德懷工作的同時,專案審查委員會的工作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加緊了,很快就搞出了《彭德懷反黨問題審查報告》第五稿,認定「彭德懷和黃克誠這些人是反革命、階級敵人」。

黃克誠當時就感覺到這件事有些不對頭。他後來記述這件事時寫道:「1965年9月,楊尚昆代表毛主席來看我,安子文則代表中央組織部找我談話,說是毛主席決定派我到山西省去當副省長。同時聽說彭德懷也被派到四川,去當三線建設副總指揮。我長期無所事事,渴望工作,只要允許工作,幹什麼都是高興的。他們要我快走,儘快離開北京。因國慶節將到,我問:可以過了節走麼?答:不行,節前就得去山西。這樣急使得我略感奇怪。」

在黨內稍有工作經歷的人都會了解,只有戰爭時期或遇有特殊緊急情況,組織上才會要求被分配工作的對象立即報到。在一般情況下,尤其是對於像黃克誠這樣的老同志,根本不會如此要求。無怪乎黃克誠會「略感奇怪」,因為這根本就不像是一種正常的分配工作。

既然不是一種正常的分配工作,而是有着特殊的原因和背景,那麼毛澤東親自接見彭德懷,並對他說「也許真理在你那邊」,就很難讓人理解。

其實,毛澤東接見彭德懷,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毛澤東發話讓彭、黃、習去外地之後,負責彭德懷日常學習的中央黨校副校長賈震於9月11日上午來到彭的住地吳家花園,通知他去人民大會堂,說中央有人要和他談話。

他們隨即乘車來到人民大會堂。步入江蘇廳時,中央書記處書記彭真、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喬明甫已等在那裏。互相問好,漫談數語後,彭真說明主旨:「今天我們代表黨中央和你談話,中央決定派你去大三線任副總指揮。」

彭德懷對此毫無準備,沉默片刻後回答說:「我是共產黨員,服從分配。但我犯了錯誤,說話沒有人聽,說錯了人家懷疑,說對了人家也懷疑。」他還表示自己對工業生產也沒有經驗,不願去三線,仍希望去農村作調查。

談話進行了兩個小時,但沒有解決問題。

事後,彭真打電話向中央報告了談話情況,賈震、喬明甫二人還整理了談話紀要上報中央。9月21日,彭德懷也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請求允許他回到農村去。當天下午,彭德懷的信送到了毛的案頭。毛看後決定23日親自同彭談話,並請劉少奇鄧小平、彭真參加。

可見,是由於彭德懷堅持己見,才引出了毛澤東親自召見的情節,而這並非毛的本意。注意到毛澤東要彭德懷離京的初衷,和這次見面的背景,我們很難想像毛會說出「也許真理在你那邊」這種「反省」的話來。實際上,當時的談話是否真像《彭德懷傳》所繪聲繪色地描寫的那樣,都有點讓人懷疑。《彭德懷傳》描述說,那天毛約彭8點半到,彭提前15分鐘到達頤年堂,毛已站在門口等候,「和顏悅色」,「似生傷感」;彭德懷談到廬山會議上自己提出的三條保證,毛澤東說:「後面兩條我還記得,也許真理在你那邊。」書中還有「毛澤東大海般的氣度使彭德懷敬服」等語。這樣細膩生動的描寫,是否真的反映了毛澤東和彭德懷當時對話的情況和心態,恐怕還要等更多的檔案資料公佈出來之後,讀者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我們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懷疑,除了毛澤東原本在彭德懷的問題上並無「反省」之意以外,除了有關的著作對毛、彭見面的情節描寫太過文學化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毛澤東決定讓彭德懷離京去三線的同時,正在醞釀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而這場「革命」的第一炮,恰恰就是以彭德懷為靶子的。

據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記載,從1965年初開始,江青就在毛澤東的授意下,在上海張春橋共同策劃《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由姚文元執筆的這篇大批判文章,整個寫作過程,都是除了毛澤東以外,中央政治局也無人知道的秘密狀態下進行的。而批《海瑞罷官》的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毛澤東斷定有人想借這齣歷史劇替彭德懷翻案。

1965年11月10日,也就是在彭德懷離京「赴任」前一周左右的時間,毛澤東正式批准發表了姚文元的文章,並示意全國報刊轉載。緊接着,12月21日,在全國範圍內已熊熊燃起批「海瑞」烈火的情況下,毛澤東公開出面講話,進一步點透了他發動這場大批判的關鍵意義。他說姚文元的文章很好,但是還沒有打中要害:《海瑞罷官》的「要害問題是『罷官』。嘉靖皇帝罷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們罷了彭德懷的官。彭德懷也是『海瑞』」。

如此這般,有關毛澤東當年曾經「反省」過自己的問題,並因此向彭德懷表示過「也許真理在你那邊」的說法,不是太值得懷疑了嗎?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百年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17/0917/995100.html